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962729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机种植业的建设包括:基地选择和建立及转换1 基地选择和建立1.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土地是有机食品生产和认证的基本单元。基地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选择并建立一个良 好的生产基地是保证有机食品质量的关键。有机食品生产以生产基地为核心,必须具备五项条件:1)生产基地环境优良,要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最小, 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环境作物土壤害虫天敌)。2)有机食品的标准和全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每一个地块上每种作物的生产过程控制。3)有机食品出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原料必须是出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 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4)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2、必须有自土地为源头的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 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生产操作记录,外来物质输入记录,生产资料使用和来源记录)。5)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是进行基地的实地检查。1.2 基地建设的原则有机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和基本原理,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看成一个完 整的生态系统,并使这个系统中的各部分协调持续发展。因此,在基地建设中,应遵循以下 原则: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不同的环境 孕育了不同的生物群体(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生物也影响环境,两者不断相互作用,协同 进化。生物既是环境的占有者,也是环境

3、的组成部分,既有独立的成分,两者又密切相融。 生物不断的利用环境资源(生存物质),又不断地对环境进行补偿(分解动植物废弃物和残体, 重新回到环境中),使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平衡,以保证生物的再生。有机农业遵循生物与 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从基地选择或开始建设时起,强调全面规划整体协调,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营养物质封闭式持续循环有机农业将人、土地、动植物和农场作为整体,建立生态系统内营养物质循环,在这个 循环中,所有营养物质均依赖农场本身。这就要求全面规划农场土地面积、种植结构、饲料 种类和数量、饲养动物的数量、有机肥的数量和利用方式从而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供应和 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

4、态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设计多级物质传递、转化链,多层次分 级利用,使有机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肥沃土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有机农业生态系统是介于农田 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中间类型。需要在人为的干预下,使之具有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 量,又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种植有利于天敌增殖的作 物或诱导植物、害虫的驱避植物,协调天敌与害虫的比例,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 网)的量化关系,形成生态组合最优,内部功能最协调的生态系统。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出和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农业又受自然生

5、态环境的制约, 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 质的产出最多,投入最少,所以,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是经济、生态和 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产业。1.3 生产基地的条件和背景环境条件有机生产基地是有机产品的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畜禽饲料的生长地,产地的生态环境 条件直接影响有机产品的质量。因此,开发有机食品,必须合理选择有机食品产地。通过产 地的选择,可以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产地及产地周围的环境质量状况,为建立有机食品产地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子,虽然有机农业不像

6、绿色食品有一整套对 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环境因子的质量评价指标,但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 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生产基地应避开繁 华的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中心,在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特别是上游或上风口不得有有 害物质或有害气体排放;农田灌溉水、渔业水、畜禽饮用水和加工用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 有关标准,在水源或水源周围不得有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位于正常 值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严重的农药残留、化肥、重金属的污染,同时要 求土壤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机肥源;有充足的劳动力从事有机农业的生 产。生

7、态条件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除了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外,基地的生态条件也是保证基地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条件。基地的土壤肥力及土壤检测结果分析分析土壤的营养水平和有机农业的土壤培肥措施。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植被的种类、分布、面积、生物群落的组成;建立与基地一体化的生态调控系统, 增加天敌等自然因子对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和生产投入。 基地内的生态环境包括地势、镶嵌植被、水土流失情况和保持措施。若存在水土流失,在实施水土保持措 施时,选择对天敌有利,对害虫有害的植物,这样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提高基地的生物多样 性。隔离带和农田林网建立应充分明确隔离带的作用,建立隔离带并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需

8、要。一方面隔离带起到 与常规农业隔离的作用,避免在常规农田种植管理中施用的化肥和喷洒的农药渗入或漂移至 有机田块,所以,隔离带的宽度与周围作物的种类和作物生长季节的风向有关;隔离带的树 种和类型(多年生还是一年生,乔木还是灌木,诱虫植物还是驱虫植物等)依具体情况而定。 另一方面隔离带是有机田块的标识,起到示范、宣传和教育的作用。种植历史1)种植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模式2)种植业的主要构成和经济地位3)经济作物种植的种类、比例和效益4)当地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的程度5)作物的产量6)肥料的种类、来源和土壤肥力增加的情况7)病虫害防治方法1.4 基地建设的内容 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现状评估、总体规划

9、、种植与加工模式、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 建立。现状评估有机农业区域的现状评估是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基础。在对区域现状评估过程中,要对 生态系统、社会发展要素、经济基础做出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生态系统内生物与非生 物因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个有机的整体,若内部关系处理不好,就无法实现生态系 统内部的良性循环;社会发展要素主要是人的要素,人是决定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 有机农业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 提高了,才能推动有机农业事业向前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经济基础是建设有机农业 基地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一个好的规划和思想是否能够

10、实施。因此,在现状评估时, 要从整体出发,明确现有的优势、不足和发展的潜力,抓住主要矛盾,为制定有机农业发展 的总体现划提供科学的背景材料。总体规划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应将其放在核心的地位。制定有机农业发展 规划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保证规划具有指导性、适应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具有整体性根据生态经济发展原理,将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考虑,注重协调发展。具有系统性利用系统学的原理,将经济、生物、技术和人口素质等进行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自然、 社会、物质、技术等多元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具有配套性有机农业既要生产足够高品质的有机食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建立长、中、短期 相

11、结合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配套技术方案。种植与加工模式种植经营模式种植模式的选定应建立在基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基础上。种植经营模式的产生、完 善和发展,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相对可变性。所谓稳定性是指主导产业是不变的;所谓可变 性,是指某一商品的数量、种植规模受市场的需求而调节。种植经营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原则:1)系统组配原则 如发展有机蔬菜,必须以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城镇近郊及购买能力较 强为前提;发展有机畜牧业,必须抓好饲料粮基地和相配套的加工厂,使种畜生产、防疫技 术、产品加工等系统相组配,才能形成集约生产、规模效益和持续发展。2)量比合理的原则 综合考虑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能力

12、,根据市场的供需变化的 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和单位时间的产出量,避免原料不足或生产过剩而 导致生产率下降。有机农业提倡种养结合,养殖的规模与饲料供给量、供给时间成正比,否 则,就会出现饲料不足而导致效益下降。3)互利的原则 系统的整体效益产生于系统各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例如,在种植区域 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足够数量的有机肥。 加工设施建设有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朝着相对集约化、系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它进步和发展的有 效衡量方法,不是单纯地计算产量和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收益,而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加 工水平、加工能力、循环次数、增殖幅度等综合效应。在

13、抓好基地生产的同时。要围绕农业 第一产业而发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加工业。确定生产基地的加工建设需应遵循如下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有机生产区域内建设工程,一定要根据本身的地理条件和发展目 标,因时因地制宜,切忌只讲规模、讲花架子,不注重内在的技术含量和发展的创新点和增 长点。结果规模越大,损失越大。无数的高新农业示范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失败都说明 了这一点。2)综合效益的原则 实施一个项目,不能单纯地计算经济效益,要综合考虑。如建立一 座沼气池,要综合考虑处理废弃物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效益;经发酵后产生优质有机肥的直接 效益和带给作物增产增收的潜在效益;沼气作为肥料的节能效益等。3)科学配套的

14、原则 在有机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和元素都不是孤立的,有机农业区域 的工程技术一定要与生物技术结合,才能发挥更大效益,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有机农业生产的目标和任务是追求优质、高效和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达到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要达到上述目标,只有在生物与环境关系协调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而构成和建立这种协调关系的主要途径就是研究生物怎样适应环境。有机农业是 在总结自然界生物自身适应环境条件,并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的生物技术和结合现代生物技术 基础上(排除基因技术),形成现代有机农业生物技术体系。有机技术体系的建立就是让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生命体在生长、发

15、展、繁殖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 形成农业生产需要的物质,并把这种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并推广到生产实践中, 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内容。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科学的对时间与空间进行综合利用,它是在传统耕作模式 的连作、间作、套种、轮作换茬等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上物种共生互惠的原理,对时 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等多因子生态位的进行组合,具有生态合理性、效益综合性的特点。其 操作模式如下:1)林农或林农多层次平面套种模式 这是农作物耕作制度在组合对象上的拓展和延展,以 在果园的树行间种植小麦、豆类、花生、蔬菜、牧草和食

16、用菌为例,该模式不仅对果园起到 保墒、固土,加速土壤有机质的腐熟,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有机质含量 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善果园的小气候,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天敌增殖、繁衍和不利于蚜 虫、红蜘蛛等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增加天敌的种类、数量及群落的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天敌控制害虫的效果。采用此模式要注意不同区域、不同气候、不同作物立体配置时的 比例。2)山区或丘陵地区的“立体种养模式”“杨梅茶叶一年生作物家禽(鸡)”模式 南方杨梅树下种茶叶,在杨梅和茶叶的行间 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营养和地面以上的空间和阳光, 使植物的营养层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层次,进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病虫害。在此 系统中还可以散放养鸡,发展有机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