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96059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八、(暂行)一、整体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含改、扩建工程)均应进行雨水 控制与利用工程计划和设计。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必需与主 体建设工程同时计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利用。(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计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 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三)新建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 程相结合。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贮存设施,草坪绿地 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四)设计单位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计划设计方案总平面 图中,应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计划设计情形进行说明, 明确标注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雨水调蓄设施的规模、 位

2、置,竖向设计及办法等内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括雨 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说明、竖向设计及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 办法等具体设计内容。(五)计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计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 应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同时建设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在审查 建设工程计划设计方案时,要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方案 进行审查。计划监督部门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计划核验时,应 对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计划建设情形进行核验。(六)在施工图审查阶段,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新建建 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二、计划要求(一)新建建设工程总用地面积在 5 公顷以上的,应先 编制雨水控制与利用计划,再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 计。

3、用地面积小于 5 公顷的,可直接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工 程设计。(二)雨水控制与利用计划内容包括:1. 计划依据、设计参数。2. 外排雨水总量测算。3.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规模和布局。4. 雨水控制与利用要求的地面高程控制。5. 雨水控制利用量估算与投资估算。6. 雨水综合利用率。(三)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 10000 平方米以上(含) 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 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 50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指屋顶硬化面积,按屋顶(不包 括实现绿化的屋顶)的投影面积计算。非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屋顶、 道路、广场、庭院等部

4、份的硬化面积,具体计算办法为“硬 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绿地面积(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 - 透水铺装用地面积”。(四)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 应有 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公共停车场、人 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的透水铺装 率不小于 70%。(五)建设用地竖向设计应知足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 要求,新建小区要进行地面标高控制,避免客水流入,并引 导雨水按计划区域及标高排出。(六)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1. 避免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2. 对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3. 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 场

5、所。(七)雨水回用用途应按照搜集量和回用量、时刻的转 变规律、卫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肯定。无资料时可按下列 顺序选择:1. 水面景观用水。2. 绿化用水。3. 路面、地面冲洗用水。4. 循环冷却水补水。5. 冲洗汽车用水。6. 冲厕用水。三、设计要求(一)雨水控制与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搜集排放 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调蓄设施包括:搜集回 用蓄水池、调蓄排放池,和入渗设施的贮存容积部份等。(二)设有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的建设工程,应设外排 雨水设施。(三)屋面表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 料,不宜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有条件时可采用种植屋面。(四)与建筑相通的下沉区域排水系统设

6、计标准应按 50 年重现期标准设置。(五)公共建筑周边绿地与小区绿地、广场绿地,应采 用下凹绿地。小区内路面应高于绿地 5-10厘米,当路面设置 立道牙时应采取将雨水引入绿地的办法。(六)小区内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双侧的人行 步道应采用透水铺装地面。(七)雨水贮存与调蓄设施应按下列要求设置:1. 当有天然洼地、水池、景观水体时,应作为雨水径流 顶峰流量调蓄设施。2. 当天然条件不知足时,可建造人工调蓄池。人工调蓄池应设于室外3. 调蓄池的排空时刻不该超过 12小时。出水管管径不该 超过市政管道能力。4. 屋面雨水搜集池设在室内时,应避免雨水进入室内。(八)雨水入渗设施应知足以下要求:1.

7、 雨水入渗系统不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该对居民的 生活造成不便,不该对卫生环境和建筑物安全产生负面影 响。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为耐水植物。2. 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材或渗排水管时,地下 建筑顶面覆土可作为透水层处置。3. 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不宜小于其汇水面上的重现期2 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渗透时刻不超过24小时。4. 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该小于3 米。(九)雨水搜集与回用应知足下列要求:1. 雨水搜集应采用具有拦污截污功能的雨水口。2. 屋面及道路雨水搜集回用前应设初期雨水弃流装置。3. 雨水搜集回用系统应设置净化设施,净化设施出水水质应知足相应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