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9585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的成功实践群众公认是干部选任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教育和引导干部重下情重民情的重要导向,是确保和促进选准干部用好干部的重要前提。针对干部选任工作特别是提名、考察和任用环节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不够的问题,宜宾市探索实行了“两推一述”、“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三项措施选拔了28名县级领导职位人选(其中正县级5名),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广大干部群众称为干部选任工作的“阳光工程”。 三大因素影响群众公认 长期以来,由于干部选任工作存在“封闭、保守、暗箱操作”等问题,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选配干部存在疑虑,群众公认原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 群众“提名权”不明确。组织提

2、名是过去常用的干部考察人选产生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组织提名往往变成主要领导提名或极少数人提名,导致选任视野狭窄、选任权力集中,滋生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由于没有对落实群众提名权作出明确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如何将“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的要求落到实处,体现和落实群众公认原则,还需要在制度操作层面大胆探索和实践。由于群众提名权不明确,群众认为干部选任与自己关系不大,因而对干部选任漠然视之,参与和选择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干部选任的准确度,增加了干部选任的风险成本。 干部群众“四权”落实不够。首先,知情权落实不够。群众参加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组织提供什么情况群众才知

3、道什么信息,只能被动知情,往往“就事知事”、“就人知人”。其次,参与权落实不够。群众只参与部分环节,只停留在浅层参与。在许多情况下,民主推荐只是“参考因素”,所占的比重较低。第三,选择权落实不够。“等额推荐”、“等额考察”、“等额选举”等,本质上仍是“上面定名单、下面划圈圈”,不利于群众真正行使选择权。第四,监督权落实不够。在酝酿、任免等环节上还存在群众监督的“空白”和“盲区”,有时注重走程序而忽略了结果的合理性。 党内民主尚需进一步扩大。推行干部任用票决制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推行的是等额考察、等额票决,党内决策层成员只能表达同意、不同意或弃权三种意愿,不仅选择范围有限,

4、而且对于干部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在等额票决中难以体现,容易造成干部选任的误差。 三项措施落实群众公认针对上述问题,市委讨论制定了关于民主推荐领导干部“两推一述”操作办法,明确了民主推荐的范围、对象、操作程序、监督措施等规定,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把群众公认原则落到实处。其核心内容就是“推行阳光政策,实行阳光作业”,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是两推一述。所谓两推,即“海推”和“陈述推荐”;所谓一述,即“竞职陈述”。对领导职位出缺拟补充人选,在第一轮民主推荐中实行“海推”,即由群众民主投票推出,得票超过50%者直接确定为差额考察人选,然后取未过半人选中的前两名进入“陈述推荐”程序。若无人过半,则

5、取得票前三名的人选进入“陈述推荐”程序。在“陈述推荐”程序中,由候选人在8分钟时间内发表竞职陈述,包括自我简介、履职优势、履责打算,然后再由群众民主投票,得票超过50%者进入差额考察程序。如第二轮民主推荐无人得票超过50%,则终止该职位推荐。正职人选的投票群众由出缺职位所在单位的干部职工、市级部门与区县一定范围人员组成;副职的投票群众由出缺职位所在单位的干部职工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班子成员参加。同时,还邀请所在单位、系统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参加。正职人选可在全市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推荐;副职一般在出缺职位所在单位(区县)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推荐。“两推一述”办法明确了干部考察和票决人选的产生方式,规范了推荐程序,扩大了参与面和选择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