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954436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从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时分立重组,于22X年9月组建成立的中央直属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设计、制造与服务。现有全资及控股企业23家,分布在全国0个省、市,员工总数万人,其中技术工人55万人。几年来,集团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销售收入由02X年16亿元增长到20年预计00亿元,利润由-17万元增长到6.6亿元。企业发展,人才先行。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

2、意见(中办发202X5号)下发后,集团公司围绕“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发展战略,立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技能员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积极性,较好实现了员工素质提升和企业发展的双赢。主要做法是: 一、以岗位激励为重点,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成才 一是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载体,增强技能员工岗位竞争意识。 集团公司以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为契机,从规范鉴定流程入手,制定管理办法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考务程序和考核

3、标准,加强鉴定质量督导,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主要技术工种技能员工竞争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建立了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上岗人员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越高待遇越高;无证人员原则上不允许上岗,对确因工作需要上岗的,按降低岗位工资档级执行。对利用业余时间取得与岗位对口专业的其他学历证书的,全额报销学费或给予一次性奖励。持证竞争上岗机制的建立,增强了技能员工参与鉴定取证的积极性和紧迫感。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共有5万人次参加了技能鉴定,其中,新培养高级技师35人,技师195人,高级工5805人,使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二是设置高技能岗位,突出高技能人才

4、的地位和作用。 将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或使用高精尖设备的岗位确定为高技能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标准,确定岗位待遇,并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集团公司分配制度改革后,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在高技能岗位体现尤为充分,“首席技术工人”、“技能专家”等除享受特殊津贴外,岗位工资和生活福利待遇工资都比照高级技术人员标准,进一步拉开了具有高超技艺、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员工的收入差距,激发了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开展岗位能力评定,将职业能力评价与使用待遇有机结合起来。 在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上,集团公司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

5、平相结合。下属企业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性地建立了技能员工“四三一”(四步走三达标一评定)培训和考核评价模式,即岗前职业资格取证培训达标、工艺理论培训达标、岗位适应性培训取证达标、岗上培训及岗位能力评定。在岗位能力评定中,将职业资格作为能力评价的基础要素,将岗位技能作为能力评价的关键要素,通过将技术工人的岗位能力评定为不同档次不同系数的四个等级,与工资待遇和岗位挂钩,并固化在班组现代化管理的“目视板”中,使技能员工因为职业资格和岗位能力的不同而拉大了分配差距。通过实施岗位能力评定,进一步完善了评价和激励工作体系,既突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每位技能员工的技能价值,又能够时

6、刻提醒技能员工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岗位技能,增强了技能员工的荣誉感、危机感和责任意识。 二、以培训激励为导向,促进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提升 长期以来,集团公司积极倡导“培训就是一种待遇”的理念,通过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一方面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培训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在实施培训时,集团公司着重挑选优秀的、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培养前途的高技能人才参加培训。依托所已列为国家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了9 大类工种5个班次170余人参加的高级技能人才培训,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根据产品需要,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仅焊接类就有近1000人取得了2X

7、多个项次的国际标准铝合金、不锈钢焊接证书,使技能培训突出了内容新颖性、方式专题性、要求针对性、项目实用性、方法灵活性的特点。参加培训人员除全额享受在岗时的工资待遇外,对培训期间的优秀学员还给予一定奖励。在开展院校专业培训的同时,境外培训、二技能培训、名师带徒、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推广先进操作法等活动在各企业也得到蓬勃开展。集团公司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举办了二期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所属企业选送了100名优秀技师和高级技师参加培训,并多次组织高技能人才赴欧洲、日本有针对性地培训考察;有国外技术引进项目的企业,还积极利用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的合作机会,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聘请国外技术专家到企

8、业进行专项培训,选送岗位需要的优秀技能人才到国外进行考察、培训、研修,进一步拓宽了高技能人才的视野。通过选送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豪感,达到了既提高技能、又体现价值的双激励。 三、以薪酬激励为手段,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科学设计薪酬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岗位待遇。 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将高技能人才定位于与技术人员同等的地位,技师、高级技师的基础薪酬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持平,绩效薪酬甚至可以高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鼓励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做贡献。对技师、高级技师普遍实行了00元800元不等的津贴,有的企业还将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工资在本岗位档级的基础上上调

9、了24级,从体系上营造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奖励力度,体现高技能人才价值回报。 对各级技能竞赛的获奖选手,集团公司和各企业都加大了表彰和一次性奖励力度。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中获得金奖的选手,集团公司和所在企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 为集团公司和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重奖,对其他各类竞赛或评选活动的获奖人员,也给予相应奖励,充分体现了高技能人才价值回报。 三是实施宽带激励,实现高技能人才薪酬组合多元化。 四、以荣誉激励为平台,促进高技能人才实现自我价值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 集团公司制订了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建立了两年一次的竞赛制

10、度。自22X年以来,集团公司成功举办了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所属企业也多次承办了省市级技能竞赛,并积极开展内部技能竞赛、技术攻关、岗位观摩等活动。集团公司还积极选拔、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和地方的技能竞赛。在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三届中央企业职工技能竞赛中,集团公司参加了7个职业决赛,推荐的1名选手有13人获奖,取得了金、银、铜的佳绩,所属企业参加省市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为高技能人才交流技艺、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二是开展各种评选活动,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在集团公司层面上,继20X年开展了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后,今年正

11、在开展首届技能专家的评选活动,建立集团公司“百名技能人才专家库”,发挥高端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实现集团公司内部高技能人才的资源共享。集团公司各企业也广泛开展了技术能手、技能带头人、首席技术工人、首席制造师等评选活动。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于20X年设立的首席制造师制度,引起国内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 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和充分肯定。集团公司还积极推荐特别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评选活动。几年来共涌现出“中华技能大奖”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名,集团公司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8名,集团下属企业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电焊工高级技师吴淑玄、株

12、洲车辆厂电焊工技师欧清莲还光荣地当选了党的十七大代表。通过这些评选活动,使高技能人才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促进了高技能人才自我价值实现。 发展需要人才,人才促进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激发了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集团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2X年底,在岗技术工人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37600人,占技术工人总数745%,其中,高级技师31人,技师2104人,高级工898人,在岗技术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已占4.44%,较集团公司成立时增加了28个百分点。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使集团公司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13、、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之星”号高速列车、“雪域神舟”号高原机车、青藏线客运列车、“和谐”号0公里动车组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地铁车辆等一批新产品相继问世,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几年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观念更新,模式创新,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前提条件;强化培训,搭建平台,是提升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加大激励,营造环境,是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的强劲动力。今后,集团公司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坚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表彰激励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继续实施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培养一支掌握高新技术、复合技能,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和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保证。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