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949140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操作规程(修订100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奈曼旗中小学“有效教学”研究操作规程(修订)奈曼旗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区课题组 为各实验校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和奈曼旗实验区“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实验方案,特制定本规程。第一章 实验条件一、组建57人的业务指导团队,负责课堂研究的推进与指导。二、具备最基础的打印、印刷设备。三、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有效教学”相关理论书籍。四、敢于创新,改变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五、实验前做出学生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调查、统计、分析;做出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教师角色认识的调查、统计、分析。第二章 学习与培训第一节 教师培训一、认真学习“有效教学

2、”相关理论,如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当代国际教育基础理论导读等理论书籍,基本掌握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认真学习奈曼旗实验区“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实验方案,掌握奈曼旗中小学“有效教学”研究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二、掌握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三、掌握“三单”的作用、“五课”的特征,知道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四、要明确导学预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明确教师角色转换的意义。第二节 学生培训一、全员培训要召开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学生会议,讲清“有效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二、自主学习培

3、训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指导学生学科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课堂上逐步落实、掌握。三、合作学习培训班、科任教师要协同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科任教师要分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各项合作技能和方法,如倾听的方法、记录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等。四、学习方式培训要让学生明确“有效教学”与常规教学在学习方式上的区别,逐步接纳和掌握这种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五、培训时间对学生的培训工作要在实验研究启动前进行,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巩固、落实、完善,形成习惯。六、建立 “学习文件夹”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文件夹”,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分类保存,以备学习时使用。第三节 培训要求一、教师、学生培训工作要贯

4、穿实验研究的始终,且随实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深化。二、教师的培训要把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结合起来进行。第三章 学生学习第一节 预习学生预习要按结构化预习进行。预习中的问题按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一、预习准备1、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问题导学单”,在授课前一天印发给学生。2、提倡学生准备预习工具,如字典、课外书、练习册等。3、提倡学生准备多色笔,在文本上做不同的标记时使用。如学生在预习时做的标记用蓝色笔、合作交流时做的标记用黑色笔、教师引导时做的标记用红色笔、纠错用绿色笔等。4、条件具备的,如网络、图书室、多媒体、音像设备和音像资料等,也是预习工具。二、预

5、习方法1、使用读书“六字诀”阅读。读(查着工具书读)、划(划着重点读)、写(写着感想读)、记(记着、背着读)、练(练着习题读)、思(思考着课后习题读)。2、课本眉批法。随时随地写出对文本的理解,使用不同颜色笔在课本上“勾点圈画”。如“_ _ _ _ _ _”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要点、中心;“?”表示有疑问;“”表示应注意的地方;“”表示精彩语句;“”表示着重理解的句子;“!”表示赞赏等。3、多遍阅读法。在预习阶段,小学语文课文要读6遍以上,初中语文课文要读4遍以上,理科减半,英语加倍,其它学科参照理科的阅读遍数阅读。4、问题归类法。按结构化预习要求,对问题分四类进行归纳整理。即:概念性问题、原

6、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5、根据年段和学科的不同,教师提供的其它方法。三、预习任务1、读通读懂文本资料,完成“问题导学单”中的任务。2、试做课本中的练习题或课后习题。3、写出收获和问题,要分条目用文字表达,写在问题导学单上或批注在书上,为合作学习做准备。一、二年级此项可不做要求。四、预习时间1、在课堂上预习。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为主。2、自习课预习。3、早、晚读时间预习。4、课外预习。五、预习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通过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形成学习能力。2、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3、通过预习总结好收获与

7、问题,它是课堂合作学习的起点和基础。4、通过预习感知新知,产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六、预习要求1、凡课前必预习,对所学内容有所把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相应的学习品质。2、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预习方法开始,在开始时的13周,开设问题发现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待学生掌握方法后,逐步转向课外。3、尽量能让学生做到课前小预习、周初中预习、月初大预习。这样能使学生在每节课、每周、每个月学习前都能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或初步掌握,便于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第二节 合作学习一、明确意义合作学习的目的

8、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相互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内的交流活动,做到智慧共享,让学困生能得到同伴的帮助,让优绩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能力得到提升。二、组建小组1、根据我旗的实际情况,小组人数为45人,最好为4人。2、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原则分组。3、小组成员相对稳定,班级座位轮换时,要整体移动。4、提倡设立组名、组训,增强团队意识。5、建议采用“餐桌式”、“马蹄式”等学生座位排列方式,便于合作学习。三、合作规范1、小组设小组长、发言人各一名,学科长若干名。小组长和学科长要相对稳定,发言人要定期轮换。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组人员,根据学习任务提出建议

9、和要求,安排组内活动;学科长的职责是组织全组人员就本学科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组间交流时进行交流汇报。2、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和善意交流的习惯。4、小组交流学习时的基本要求:(1)专心听别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表示鼓励。(2)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

10、点。(3)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再及时提出。四、合作程序(一)问题发现生成课合作程序1、根据问题导学单,自主学习。说明: (1)在自主学习的初期阶段,要根据教师的培训、示范,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向完全自主学习过渡。(2)要按照统一规定的标记符号,规范标注方法。2、组内交流收获与问题。说明:(1)要规定交流的次序,可到一定时间后调整。(2)要积极思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3)要掌握表达与倾听的方法、归纳与整理问题的方法。3、自主完成预习检测题。说明:独立完成预习检测题,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思考、自读课文等尝试得出答案。4、组内评

11、价预习检测题。说明:一般先由互助组内交流,不同意见在小组内交流,归纳小组问题。5、组间交流,归纳、提炼问题。说明:小组发言人提出小组问题,归纳、提炼班级问题。(二)问题解决课合作程序 1、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2、小组内进行交流,研究问题的结论。3、小组间展示问题的结论,组间进行评价。对于重点问题,教师要进行规范性指导。4、独立完成问题训练单,组内交流,反馈学情。(三)综合解决课合作程序1、走进文本,整理本人的收获和问题,为合作学习做准备。2、组内合作交流(交流时的发言顺序要定期轮换)。(1)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检查或小组长检查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课文是否读得流利等。(2)小组内交流个人的收获

12、与问题,对内容进行整理,生成“小组收获”和“小组问题”,准备组间交流。3、组间交流(1)交流小组内对于主要问题的思考结果,相互印正。(2)交流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组间求解。注意:组间交流以小组问题为主。 4、班级问题(是指在组间交流中提出来的、而又必须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问题的记录与归类。(2)问题的筛选,三类问题(针对本节课目标的问题、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当学生未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时,教师这时要提出来。(3)问题的思考、研究与解决(自主思考 小组交流 得出结论)。(4)发言人发布本组结论。(5)评价问题结论。五、注意的问题1、交流是小组间的活

13、动,不是向教师汇报学习,教师要相机而动,适时引导。2、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合作”。 教师要做好观察者、倾听者,不要过早下判断、过多打扰。3、发言人代表本组回答完毕时,应优先由本组人员进行补充。4、当一个问题交流结束,没能形成统一的意见时,教师要进行归纳补充,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或结论。5、当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时,小组成员应进行思考和交流。6、组间交流的主持人一般由教师担任,也可由学生轮流担任。7、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是对任何问题都适用的,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合作而合作。第四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准备一、学情分析。要对所教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品质、家庭状况、学习基础、学习品质

14、、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组织能力等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建立学生学情分析表,存入教师备课文件夹。二、课程分析。根据学情开发生活资源,灵活、恰当、有效地整合课本、教参、教师用书、练习册等课程资源;善于用好教材,注重根据学情调整教材、用活教材,把“教材”变为“学材”,从而真正体现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三、自我分析。要对自己进行剖析,针对有效教学的要求,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扬长避短。四、建立“备课文件夹”。提倡教师超前备课,把课前备课、同步备课、课后备课结合起来。搜集整理相应的课程资源(包括纸介、音像、电子文稿、实物等),与导学预案一起装入备课文件夹,逐步形成学校

15、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库。第二节 设计导学预案一、实行结构化备课。要求变“教案”为“导学预案”,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二、学习目标设计。同一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应是集体备课中重点统一的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确定应明确、具体、易操作,要使用行为动词,如:记住,说出,应用等。并在导学预案上明确学习的方法及学、教具等。三、课型设计。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课型,课型有:1、问题发现课。通过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和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填入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2、问题生成课。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再次,在小组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