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94315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1.(2010南京测验)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单位:次)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贵州2135545000000368四川23726800000003云南25104534155190000067材料二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 567万亩,有1 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五省区作物受旱5 668万亩,占全国的86%。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人畜饮水困难尤为突出

2、,给当地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据材料一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可能造成的危害。 (3)对我国的旱灾,叙述正确的是()来A.降水越少的地区旱灾越多 B.降水越多的地区旱灾越多C.华北地区以春旱为主 D.长江流域以冬旱为主(4)据材料二说明此次我国南方旱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次旱灾形成的原因。 (5)我国旱灾频繁,试为减轻旱灾影响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1月中下旬,由于持续遭遇寒潮天气侵袭,渤海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海冰灾害,环渤海湾40%的海面被冰层覆盖,大量船舶被困。材

3、料二渤海海域海冰范围示意图(白色区域为海冰覆盖区域)(1)简要分析这次海冰形成的原因。 (2)海冰是除风暴潮外最严重的海洋灾害,简要评述海冰的危害。 (3)为了减小海冰的危害,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2010年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读“沙尘暴传输至北京路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并简要概括三个沙尘源地的共同自然地理特征。 (2)简要说明沙尘暴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对于沙尘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4.阅读下列

4、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印尼当地时间2009年7月17日下午,爪哇岛南部海域发生里氏7.2级强震,地震震中位于庞岸达兰岸外的印度洋海底33公里处。5分钟后引发海啸,袭击爪哇南部沿海一带。受袭地区包括雅加达西南270公里的海边渡假胜地庞岸达兰市(Pangandaran),在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中遇难的人数目前已经升至668人,此外,还有287人失踪,7.41万人被转移。(1)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爪哇岛多地震的原因。 (2)根据当地的天气特点,分析抗震救灾中应加强防范哪些次生灾害?对于地震带沿岸国家应如何防震减灾? 5.(2010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

5、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下图为“发生在我国某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1)请说明此时渤海地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 (2)请说出减轻风暴潮灾害的措施。6.自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当地百姓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下图为“2010年3月7日的云贵川渝桂气象干旱监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是_,试从大气环流形势上说明西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 (2)在此季节该地区盛行风向是_。(3)我们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是_。(4)试说明西

6、南地区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来减轻损失。答案1.(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3)C(4)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等。原因:降水持续偏少;降雨日数异常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厄尔尼诺现象也起了加剧作用。(5)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耐旱作物,调整种植制度;节约用水,杜绝浪费;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新工艺,减少水资源的损耗;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降雨;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等,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2.(1)由于渤海

7、湾地区相对封闭且多位于浅海区,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渤海湾沿岸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含盐量较低,易结冰;自2009年11月以来,我国经历了几次寒潮天气,持续低温,导致近海水温较低。(2)危害海洋水产养殖业、海上交通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破坏海洋生态。(3)建立海冰预警预报机制和海冰灾害的应急预案,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3.(1)春末夏初。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地表水贫乏;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地形平坦,土质疏松。(2)条件: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沙尘源、空气不稳定。(3)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恢复植被;制定防灾、抗灾规划,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控

8、制人口增长;加强科普宣传,自觉保护环境。4.(1)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会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相互碰撞,地壳活跃。 (2)地震造成土质岩石结构疏松,一旦遇有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需在抗震救灾同时加强防范这些地质灾害。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发展科技,加强对地震预报预测,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健全灾害法规;加强国际合作5.(1)东北风。渤海湾、莱州湾沿岸(或西南沿海)地区受灾严重。(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6.(1)高温少雨根本原因:入秋以来,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雨季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导致西南地区气象干旱加剧。(2)东北风(3)遥感技术(4)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的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农业和工业生产过程采取节水措施,减少农业和工业用水,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旱区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应严加防范,禁止野外用火,确保林区安全;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调整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状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