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模拟训练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93294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赛模拟训练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竞赛模拟训练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竞赛模拟训练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竞赛模拟训练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竞赛模拟训练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赛模拟训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赛模拟训练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竞赛模拟训练3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个或2个正确选项) 1。“绿色商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商品,下列屑于“绿色商品”的是 含碘食盐 B含磷洗涤剂 C含铅汽油 含氟冰箱2000年1月底,罗马尼亚一金矿污水处理池因降暴雨而发生裂口,10万升含氰化物和铅、汞等重金属的污水流人蒂萨河,造成该河90以上的动植物死亡。这是继切尔诺贝核泄漏以来,欧洲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氰气(CN)2和氰化物都是剧毒性物质,氰分子的结构式为NC,性质与卤素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氰分子中四个原子共直线,是非极性分子B.氰分子中与N之间的距离大于C与之间的距离C。氰气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得到氰化物和氰酸盐D.氰化氢在一定条

2、件下能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HCl、CO2、NO2、HI、SO2、Br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盐酸化的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下列对于原无色气体推断一定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HCl一定存在S2C.肯定没有CO2 D不能肯定是否有N、I4。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A12、SO42、C、K+ B。l+、a2+、CO、Na+CF3+、H4、SO42-、CN D. H+、1、Na+、HPO425 将。28gF溶于过量的稀2SO4中,在加热的条件下,用202

3、gKN3去氧化溶液中F2+,待反应完全后,剩余e2+还需0.4ml/LKMnO4溶液2mL才能完全氧化,已知其反应方程式为: 5Fe+MnO4+8H+=M2+5Fe3+2O。则KN3的还原产物是A。NO B。NO2 .NO 。N23 6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人下列物质:Cl3、FeO3、u(NO3)2、KNO3,铜粉溶解的是A.只有或 B。 只有或或C.只有或或 D上述四种物质中任意一种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向磷酸氢二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2HP4 +a2+O2Ca3(PO4)2+2H2O.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N4+C3-+2H=H3H+ 32

4、-2C。向漂白粉溶液中通人S气体:2+2C1O-+SO =aSO3+2H CO F23溶于过量的氢碘酸中:Fe2O3+H+=2Fe3+3H2O8如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某容器分隔、两部分,A、B之间挡板可以左右自由移动,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人molSO2和1molO2,在B中充人2oSO3(g)和lmolN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2(g)+O2(g) 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后A、两容器的体积比为1:B。 平衡后A、B两容器中的O3体积分数相等C.平衡后、B两容器中的SO2转化率相等D.平衡后容器中O2的物质的量:AB9。把铝粉和某铁氧化物xeOyFO3粉末配

5、成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人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5: 7,则x : y为 A1 : 2 B 1:1 .5: 7 。7 :510。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B.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是1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DA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11下列卤素互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C3 B.ClF3 CBr 。ICl31对于由CrO4-转化为r272的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是Lewis酸碱反应 B

6、这是氧化还原反应.加酸,该反应向右移动 D。加酸,该反应向左移动00年10月0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发现有关导电聚合物的功劳。他们研究发现:经过特殊改造后的塑料能够像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能。以聚乙炔为例,要使其能导电,必须用I和N等作掺杂处理,它们的掺杂实验通式如下:H3x/2I2CHnx+xI3; CHxNaHn+xNa.其中,用2掺杂后的聚乙炔结构式如下图根据上述事实回答17题:1根据用I掺杂后的聚乙炔结构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未经掺杂的聚乙炔结构中,碳原子之间是以单双键交替形式形成的B.掺杂后的聚乙炔结构中,单双键交替

7、形式不变.掺杂后的聚乙炔,其局部结构被破坏D。掺杂后的聚乙炔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类似一种盐,成为具有可移动电荷的载体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掺杂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B该掺杂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掺杂反应中,聚乙炔被还原;掺杂反应中,聚乙炔被氧化D在掺杂反应中,转移电子数都为xe15某烃结构简式为H3CH。2CH=C(CH)CCH,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为,则a、b、c分别为A.、5.4、6C。2、5、D.4、6、6. 化学工作者把烷烃、烯烃、环烷烃、炔烃的通式转化成键数的通式,给研究有机物分子键能大小的规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设键数为,

8、则烷烃中碳原子数与键数的关系的通式为CnI3+1,烯烃、环烷烃中碳原子数与键数的关系的通式为CnI n,则苯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数与键数关系的通式为A.CI3n1 B。CnIn C3n3 D.3n47。下面四种化合物按酸性减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H3H2OH CHCH2CH2H CHCC A. B. C D.18.反应主要产物是19.下列化合物中,能与2O/(Hg2+作催化剂)反应产生酮类化合物的是A。 O3H B CCl CC将224g铁粉加入到含有NO3 0。8mol的稀硝酸中(还原产物为NO),下列图像正确的是第卷二(本大题包括6小题)1某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存在a+、Ba2+、g、A3+

9、、l-、-、S32-、SO2;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甲的化学式为 ;(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3)综合上述信息,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四氧化三铁在强碱性溶液中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高铁酸盐(Fe4),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高铁酸盐的作用之一是净化水,这是因为 。23. 在碱性溶液中Nax与NaO反应,生成两种可溶盐溶液。在该混合液中加入BCl2 或 ANO3溶液都会生成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经测试:mol2x与一定量的NlO消耗6mNaOH时恰好完全反应。x的值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4.有一种无机非金属化合物X,它的

10、分子量为1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它可以由化合物Y(也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来制得,反应同时还生成HC气体,试推断:()化合物X的分子式为 ;(2)由1molNH3和075mo1恰好完全反应,Y的分子式为 ,()化合物X对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都不稳定,发生反应,产物中都有一种酸性氧化物,它是工业上生产玻璃、水泥、陶瓷的主要原料,写出与水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无机物,且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问存在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 (这些转化关系都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在转化中为还原剂,是

11、常见金属,乙是常见非金属固态单质,且甲、乙、丙都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则的电子式是 ,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甲在转化中为氧化剂,是常见非金属气态单质,丙是常见金属,甲、乙、丙中只有甲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乙与甲同主族、与丙同周期,乙也有强氧化性,且反应都在溶液中通常条件下进行,则:A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A与甲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时,A与甲恰好完全反应,且符合上图所示转化关系,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纯液态IF5的导电性比预估的要强的多。试指出在该体系中存在的物种为 、 、 ;所对应的几何构型为 、 、 。三(本大题包括小题)27X是近期化学家在100条件下合成的化合物,用

12、现代物理方法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9。8%,氢的质量分数为2,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没有区别,但碳的化学环境有2种,己知分子中存在CC单键和=C双键,X的分子式是 ,结构式或结构简式是 。8.2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美国的诺尔斯、夏普雷斯和日本的野依良治获得,他们发现了某些手性分子可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为合成对人类有用的重要化学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如。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着2个碳碳双键(如C=C)时,分子极不稳定,不存在。某链烃C7H的众多同分异构体中:(1)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最多有 个。(2)含有“手性碳原子”,且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仍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多种。它们的结构简式除以下几种外,再写出3种HCCH=HH3、C3CC=H 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