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92684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 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当今时代五彩缤纷,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 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如何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怎样才能 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为我们教师提 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低着头,悄 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很长时间,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 过手,回答过问题,更别说他长什么样了。时间长了他便引起了 我的注意,这样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 对他的成 长

2、极为不利。一天下午,他来找我说肚子很是不舒服,我赶忙给 他爸爸打电话没人接,又给他阿姨(后来才知道是后妈)打也没 人接,这可急死人了,见他痛苦的样子,我问他家住哪里,便答 应他把他送回家 。10 分钟的车程我们下了车,我跟在他的身后一会上一会下, 沿着地下室七拐八拐的走廊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阿姨开的门。这 是个家吗?我心理很是纠结。二三十平米的草厦子,隔成两间, 外间灶台和坐便器相邻,里屋一张大床和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 台电脑,我觉得这可能是他家最值钱的物件了。原来他的父母在 他 4 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父亲,他父亲是个船厂工人,经 常夜班,生活起居都是这个阿姨照顾的,而他和阿姨不相融合,

3、相互抵触,不听从管教,也很少交流沟通,造成了他独处的性格 巧的是一会爷爷来了,他爷爷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 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六 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总是一个人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 的哭,找其他同学玩耍时他最大的快乐。作为他老师的我此时此 刻只有无尽的悔恨,为什么没在平日多关心他一点呢?为什么总 认为他学习不好就模式他的存在呢? 就这样,与家长没有华丽的 词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没有彼此的客套,有的只是真诚,有的 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有的只是对孩子无尽的爱。因为这 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探讨了共同的关于孩子的 话题。这一次的家访

4、,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父母感情的 好坏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这种轻率的举动 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回想孩子爷爷说的那些话,我决定 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引导他走出自我.让班干部多和他接触,与他 成为朋友.我也对他偏爱一些。一天早晨我发现他没来,站在教室门口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 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 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 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 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

5、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 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感受到老师 的信任和期待,而这一次感受,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家访是一门教育的学问。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我家,面对 面好尴尬,一会烟,一会茶,一提表现就害怕,老师一走准挨打 这是初二年纪学生内部流传的一句顺口溜。一直以来,老师家访 似乎就是上门告状,它无形中成了学生和家长“心中永远的痛”。怎 样解决这一个师生之间心中的痛?我想 师生之间必须先搭起起 一座心桥。改革和更新传统的家访,探索家访工作中的新思路、 新途径,从教师为家访“烦恼”、学生害怕“告状”和家长“

6、埋怨”家访 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桥。 今年的家访我是这样做的:案例:二一斑的彭宇是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可又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学 生,上课随便说话不注意听讲和同学打闹是经常的,最严重的时 候曾经发生过,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回头一看发现少了彭宇 位子上空空如也。门是用布挤着的并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出去。 原来他和我玩起了捉迷藏,全斑同学都冲我笑。班里视野里没有 他,但是我根据他平时的所作所为猜想到他藏在我的讲台前面, 我故意把粉笔盒推翻撒了他一脖子,引起全般同学的嘲笑,他红 着脸回到了座位上老实了半节课。那一次课后我找他谈了话他跟 我承认了错误。可以后并没有发现他

7、有多大的改正,虽然以后也 因事情的大小问题谈过几次话但收效也不是很大,今年寒假学校 布置了任课教师的家访,我选择了家, 家访之前我首先找他谈了一次话,他先是对说父母经常不在家, 忙于生意上的事,又问我上他家要跟家长谈那些内容先透露一些 给他,他好事先跟家长打个招呼,接着又跟我保证一定改正在学 校所犯的错误,能不去他家就不要去了,反复问我为什么非要去 他家,并说我比以前好多了自己的毛病自己能改。一副语言颠三 倒四但又非常诚恳的样子,和班上平时上课 时的表现完全是两个 面孔,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很怕家访的学生,我和他讲:首先这次 家访不是给你到家里告状,主要是和家长沟通一些情况,了解一 些家庭背景,学

8、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对学生 的责任情况,介绍一些学校教育方式和学习知识内容,学生学习 情况,一分为二的介绍学生再校表现,各找出学生在家里和学校 需要帮助和提高的地方和方法,和配合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培养教 育,我可以保证不会出现你们顺口溜那样的结果,“老师一走就挨 打”。彭宇听我这样说好象勉强接受了可以上他家进行家访的样 子。也经过这次家访我才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真实的彭宇面目。彭宇是个借读生,家在安徽,父亲是做收旧书生意的,兼做古 书文物生意,母亲在一个公司里给人做清洁工,他还有一个姐姐 在本市上中专,在安徽老家由于教育的地区性差异和办学的方式 不同教育的手段不一样,在加上父母长期

9、在外面做生意家里只靠 爷爷奶奶看管,彭宇有一身坏毛病,从小就交了坏朋友旷课打架 是经常的事,上课说话捣乱是家常便饭,老师对不听话的学生也 有时是拳打脚踢,师生关系随便又紧张,互不负责任,学校因故 停老师的工资,老师就罚学生的钱作为工资,彭宇有时竟敢和同 学在老师下班的路上,用棍子和砖头偷袭老师。在老家时因为表 现极差学习又不好,蹲过两次班,后来发展到学校开除,当地没 有学校敢要的程度。在老家时彭宇最怕的就是老师到学生家里告 状,罚钱。每年春节父母回家都是听完爷爷奶奶的告状要挨一顿 父亲个暴打,而姐姐吃糖。从小的告状挨打使他对家访产生了逆 烦心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的担心,姐姐和他来到父母的

10、 身边借读。他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对孩子还是比较关心和负责 的,到北京后认为教育环境变了,教育方式变了,父母也在身边 了,彭宇较之以前还是进步了不少,对北京的教育方法、环境和 学校条件很满意。对彭宇要求比较严格,由于脾气比较暴躁看到 彭宇有不对的地方就是一顿打,也经常教育他知识的重要性,并 用现身说法教育他,说:自己就是因为知识不够用有时做古书生 意时不免上当受骗,做了亏本生意。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改 变生活质量,甚至改变生意内容,有文化有知识我们是做古书生 意的不懂知识我们其实就是个收破烂的。还具体的举了几个生意 当中的例子。我也了解了一些家里的其他情况,如家里的经济收 入、每个月的开销用

11、在孩子身上的费用、孩子在家的表现、家长 对孩子的发展方向希望、沟通情况、提供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情况 等等。在说到学生在学校时我看到彭宇不安的看了我一眼,似乎 进入了实质性的关键问题,当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和彭宇打了一 年多的交道,自以为挺了解他的,看来我还是挺片面的了解了一 个学生,没想到彭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和进 步,不主要是地方变了,教育条件和环境变了,而是彭宇渐渐地 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谅家长的用心和不易了,知道生活的艰辛 和自己的责任了。他现在的表现较之以前确实象父亲和他自己说 的那样,有很大的进步了,这确实是事实,但是为了学校和家庭 的期望还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毛病不是

12、一天养成的,大毛病 改了再改了小毛病就更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断进步才 是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论年龄你在班里是个兄长,应该拿出兄长 的样子和自尊、气度,做一个好的榜样和带头人,用行动和事实 说话你是一个兄长。我既肯定了他的进步,又给了他暗示和鼓励 即给了他自尊又给架到一定的高度,给他面子和反思的空间、让 他体谅老师良苦用心,也给他今后改正错误的要求进步的余地和 机会。家访结束了彭于把我送的很远,路上我问他会出现顺溜的 结果吗?他笑了,肯定的告诉我不会!并诚恳地告诉我今天我要 写点东西今后给你 。家访感想: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 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

13、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 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 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渠 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 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 们发展这种精神。”恩格斯也曾经指出:“ 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 努力奋斗。如果孩子们自认为目标不可能达到,就失去自信,从 而失去努力的方向。所以,要争取家长的了解到这一点,并从生 活中发掘他们的点滴优点,加以扩大,让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茁 壮成长。方法:家访前的准备。想几条学生的优点,并要有具体 的事实。让家长听了高兴,学生听了感激,为以后的教育铺平道 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