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9265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教学教案5篇思想品德教学教案1法不可违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理解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分含义和种类;进步学生守法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可以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那么,它标准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守,假设一个人违犯了法律,不但会给社会和别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二、法不可违(板书)(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讲述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

2、刑事例。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学生看P91小勤的故事,考虑书中的问题。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那么,尤其不能违犯法律。那么什么是违法呢?案例展示: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屡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理?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

3、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那么赔偿苏某损失350元。)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屡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根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P93页表格,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制止的事,给社会和别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制止的行为,都是

4、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种类:(见书)违犯的法律 社会危害程度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情节细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严重违法行为三类违法行为相比较,前两种情节比较细微,对社会危害小,我们把它们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要讲的犯罪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我们先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1 、犯罪、刑法(板书)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处分的行为。2、犯罪的根本特征(板书)第一、犯罪是具

5、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根本的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后果)3、刑罚的含义、种类(板书)刑罚又叫刑事处分、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实行惩罚的一种强迫手段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活动“我是小法官”:请结合所学知识断定以下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

6、,派出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屡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扯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 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懂得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

7、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思想品德教学教案2我们身边的规那么(一课时)【教材分析p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规那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标准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学生分析p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那么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那么可以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身边的一些规那么,体会到每

8、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那么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那么,从而树立起最根本的法律意识。【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一)、我们身边的规那么.1、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那么。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_运发动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那么中,没有规定是否

9、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设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展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那么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假设没有规那么,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穿插换位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理论一下交通规那么穿插换座位。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假设我们按照一定的规那么进展,我们觉察会很顺利,并提出规那么是一种美。生

10、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那么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互相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我的一天”,描绘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那么。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那么?假设要你对这些规那么进展分类,你怎么分?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表达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考虑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进步分析p 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并从比照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那么法律。特殊规那么法律是真是假:举

11、四种规那么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那么、法律、宗教标准),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那么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学生守那么: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那么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法律:在法院旁听审讯必须保持安静。宗教标准: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比照找到:2、法律的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施行,具有强迫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二)、生活离不开法律。1、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马丽和妈妈去参观

12、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完毕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假设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作业】 生活中有什么规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规那么,与其它规那么有什么不同?思想品德教学教案3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名称,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根本内容。2、能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犯未成年人保护现象和行为。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浓浓的爱。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

13、未成年人保护的根本内容。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安康,损害末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小白纸做准备)同学们,请先阅读两那么材料进展考虑后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2023年9月29日,我国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该条例于是2023年11月15日施行。其第9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围环境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媒体显示)材料二:2023年1月,我国下发了2023年第2号文件:开展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施行的专项治理。该通知明确规定:网吧自设立以来,两次

14、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责令停业整顿;对累计三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撤消网络文化经营容许证;对情节严重或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一律撤消网络文化经营容许证。(媒体显示)1、为什么不得在中、小学校园周围环境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媒体显示)2、为什么要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进展处分?(媒体显示)从刚反响的情况可以看出:网上的不良影响太多。例如:网络游戏、恐惧、暴力等有害信息,会影响我们 未成年人的安康成长,在学校附近地方设立网吧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国家之所以这样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同学们的安康成长。而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国家为我们未成年

15、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的四种保护充分表达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共同讨论的课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首先我们来学习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内容。(二)、讲授新课1、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1)、什么是未成年人?(媒体显示)未成年人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查现代汉语词典,先弄清“公民”的意思(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的人。)请一位同学答复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指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媒体显示)(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展特殊保护?(媒体显示)党和国家给予对未成年人进展特殊保护,其原因有两方面:a、因为我们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将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媒体显示)b、因为我们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才能。(媒体显示)要求同学们联络自己和身边实际进展举例,教师加以归纳。我们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可朔性很大,区分真假的才能还不强,抵抗社会的不良风气确实才能低,容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损害。(3)、我国有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媒体显示)要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