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9264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阅读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阅读答案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古音为dn,今音为sh)。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

2、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伯乐:孙阳。春

3、秋时人,擅长相(xin)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马夫的手中,不能展现才能。 辱:辱没,受屈辱。 祇 :同”只”,只是。 3骈(pn)死于槽(c)枥(l)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一食(sh):吃一顿。 一石(d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6 食:同“饲”,喂养。 7故:因此8 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9于:在。 10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马夫 11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枥:马棚、马厩 12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

4、里马。 以:凭借称:著称 13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14一食:吃一顿。食,吃。 15 或:有时,或许 6能:可以 1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8 粟(s):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 石(d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其:指千里马,代词。 1是:这样,指示代词。 能:才能。 23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 且:犹,尚且。 25 欲:想要。 2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做不到。 28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9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0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1 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其道:按

5、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用) 33 道:正确的方法。34 食之:食,通“饲”,喂。 35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材:通“ 才”,才能。 37鸣:马叫,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9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4 临:面对 41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其():恐怕,表肯定语气。 4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5 知:懂得。 4 美:才能,长处。 阅读训练 马说1、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2)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

6、是(不以千里著称的必然性)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即人才)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 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

7、系怎样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段的四个“不”字的根源是什么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目的何在 2、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言之不序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阅读答案 1、(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有两个特点:食量大和能够日行千里。 (2)首先要观察和辨别人的能力大小,然后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在实践中挑选辨别人才。 3、(1)首先写了千里马辱没在奴隶人手中,至死而名不称的终身遭遇。然后写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遭遇,想要和普通的马

8、一样的待遇都办不到,最后写了千里马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赏识,反而被埋没摧残。 (2)暗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 、()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 (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立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5、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 、(1)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目的是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与众不同,为下文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做铺垫。 8、第一段的“也”:无限痛惜。第二段的“也”:愤怒、谴责。第三段的“也”:深刻的嘲讽。 9、“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作者无限痛惜的情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顾惜”表达作者愤怒的谴责。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10、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流露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 2、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台于百万之师,求国于危难之中。 3、(1)提示了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2)在当今社会中,千里马(人才)非常幸运,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有很多招聘广告,人才所面临的机遇很多,他们可以挑选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非常的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