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926409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马哲两天复习要点提炼及攻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辨析题:1、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因为(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正确的意识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歪曲的、颠倒的反映。(2)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1.错误的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2.不是主观自生3.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2、和谐不包含矛盾,因而建立和谐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动力。错误。因为(1)和谐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2)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3)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

2、多种因素的差异(4)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3、世界上既有物质现象,也有意识现象,所以不能说世界统一于物质。错误。因为(1)马哲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2)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认识。(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4)世界上既有物质现象,也有意识现象,但意识是派生于物质的,其本原仍然是物质性的4、矛盾就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错误。因为(1)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3)题目中的观点只说了斗争性,忽略了同一性5、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可见,人们是可以创造发明规律的。错误。因为(1)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3)人们只能认识、利用规律,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6、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物质性。正确。因为(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人类社会的

4、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第二章、辨析题:1、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错误。在于:(1)它用真理的有用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主观化了 (2)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认为真理可以因人而异,这就必然导致混淆真假(3)它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界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惟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正确。(1)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只是适用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范围一点点也会变成谬误。(2)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性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可能会使真理变成谬误。(3)真理是全面的。从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的抽取其中一个观点,使之孤立、对立,

6、它也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4、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错误。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消极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它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改造世界中才能正确反映世界,获得正确的认识;2.它是以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实践基础上能动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能动地用理性认识去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体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只有这样的认识论,才能称得上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5、绝对真理是不包含错误的真理

7、,相对真理是包含有错误的真理。错误。(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2)真理的绝对性也称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因而是无条件的,绝对的(3)真理的相对性也称相对真理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包含有错误的认识就是谬误,而不是真理。第三章、辨析题:1、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此题理解记忆) 错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国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为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

8、不致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总之,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的观点抹杀了国家产生的阶级根源。2、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此题理解记忆) 错误。因为,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同经济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

9、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中心展开的。所以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3、社会改革和革命没有根本差别,因为它也是解放生产力。错误。因为:社会改革与革命有根本差别,但是从解放生产力来说有很多相同。 (1)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更新。而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从实质来说,它们有不同的。(2)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

10、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革与更新。“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从它们的作用来说,有相同之处。所以说社会改革和革命没有根本差别是错误的。4、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1)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不仅仅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人与人也有本质区别;(3)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4)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在经济关系中;

11、(5)人的本质是变化的、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以随心所欲。 错误。因为,(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3)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有直接的影响;(4)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第四章、辨析题: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正确。(1)这句话说的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2)它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

12、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2、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正确。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2)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3)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4)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3、相对剩余价值

13、就是超额剩余价值,两者没有区别。错误。(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2)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某些人根据这

14、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请分析这种观点。错误。1)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2)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3)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

15、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错误。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3)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正确。1)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2)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是将存在于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不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