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燃烧基础知识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87KB
约14页
文档ID:564926357
燃烧基础知识_第1页
1/14

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掌握燃烧的四 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 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 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 的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 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 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 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 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 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 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 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 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 就不会发生如图1-1-1 图 1-1-1 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 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 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 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 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 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 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 烧仍不会发生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 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有下列几种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 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 火;、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 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3)雷击雷击瞬 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 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5)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 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 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 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 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 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多数燃烧反应不是 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 环链式反应自由基的链锁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 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 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 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如图 1-1-2图 1-1-2 着火四面体第二节燃烧类型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 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 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 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 现象叫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着火是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 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 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就 会在靠近点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 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2.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 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 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 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 生自燃的最低温度1)化学自燃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 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 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 称为化学自燃2)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 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 膨胀等现象。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 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作为燃烧类型之一 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关于爆炸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H-第一节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燃烧各有特点,通常根据不同燃烧类型, 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来分别衡量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特 性一)闪点1.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 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 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 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 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如表1-1-1 所示表 1-1-1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名称闪点(°C)名称闪点(°C)汽油-50 二硫化碳-30煤油38〜74甲醇11酒精12 丙酮-18苯-14乙醛-38乙醚-45松节油35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 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 的闪点为-50弋,煤油的闪点为38〜74弋,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 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 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C的为甲类;闪点A28°C至<60°C 的为乙类;闪点>60C的为丙类(详见第二篇第二章)二)燃点1.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 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2.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如表1-1-2所示表 1-1-2 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C)物质名称燃点(°C)蜡烛190棉花210〜255松香216布匹200橡胶120木材250〜300纸张130〜230豆油2203.燃点与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C,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 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 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一般用燃点来衡量三)自燃点1.自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 生燃烧。

2.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 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 点如表1-1-3 所示表 1-1-3 某些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C)物质名称自燃点(°C)氢气400 丁烷405一氧化碳610 乙醚160硫化氢260汽油530〜685乙炔305 乙醇4233.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 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 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 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可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绝 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 焰而有的物质则不能成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相中,如焦炭燃烧 时,呈灼热状态由于可燃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燃烧的特点也不 一样一、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 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 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 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一)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整个燃 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 多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火(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 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 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 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二)预混燃烧 又称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 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 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 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 709.1〜810.4kPa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 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 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如果预混气体从管口喷出发生动力 燃烧,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中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由于燃 烧充分,燃烧速度快,燃烧区呈高温白炽状,如汽灯的燃烧即是如此。

若混气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开车前不进行吹 扫就点火,用气系统产生负压回火或者漏气未被发现而用火时,往往 形成动力燃烧,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人员伤亡二、液体燃烧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 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 燃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 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某些醚类 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在 含有水分、粘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 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一)闪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