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91798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相关资料3) 语句特点资料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甚孰能讥之乎?这句话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而是把要叙述确实定意义包含在问句里。虽是问句,可意思是明确的。这同平铺直叙的叙述比拟起来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反问“反问又叫“激问“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时也可用来表示不同语气。示例:1.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3.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吾其还也,亦去之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道字在文

2、言文中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动词。示例:1.有碑仆道道路。名词。2.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文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形容词。示例:1.其文漫灭文辞。名词。2.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华美。形容词。“夷字在文言文中用作名词,有时也可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示例:1.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这里指英军。名词。2.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平定。动词。3.夫夷已近,那么游者众平坦。形容词。?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的汇解和“其的一般用法王安石在寥寥五百多字的?游褒禅山记中,用了二十个“其字,这在古人着作中很少见的,很有研究一下的必要。现依照课文顺序,把有“其字的地方罗列出

3、来,编上号码,加以解释,并顺便说说“其的一些用法。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1)址,而卒葬之。以故其(2)后名之曰“褒禅。距其(3)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也,以其(4)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5)文漫灭,独其(6)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7)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8)深,那么其(9)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10)进愈难,而其(11)见愈奇。然视其(12)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13)又深,那么其(14)至又加少矣。既其(15)出,那么或咎其(16)欲出者,而余亦悔其(17)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18)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19)孰能讥之乎?后

4、世之谬其(20)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古汉语的“其,是个非常活泼的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也可以用作虚词。“其用作实词,主要的作用是用作代词,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上面“其的(1)(5)(7)(12)都是称代第三人称。(1)始舍于其址:译作,最初在它的山脚下建筑庐舍定居下来。“其代华山的。(5)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译作,它上面的碑文已剥蚀得含糊不清了,只是从它上面残留的字还勉强可以识别出“花山的名称。“其代仆碑的。(7)其下平旷:译

5、作它的山脚下土地平旷宽广。“其代华山的。(12)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作,可是看看它的左右洞壁,来到这里,并且在洞壁上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其代后洞的。“其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还可以做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或用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作,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其在这里是作为“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只能译作“它,不能译作“它的。(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的“其也是作为“其为文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它上面不译作“它上面的。(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作,是因为他们探求得深入而且广泛。“其是“其求思

6、之深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他们。类似的用法还有?中山狼传中的“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翻译出来就是: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他做儿子必定孝顺父母。“其是“其为子必孝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也只能译作“他,而不能译作“他的。用作动词的间接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如?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恐怕力量不能反抗,可带军队避开他,留给他一座空城。“其的称代作用还可以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用于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的或“自己。用于第二人称可译为“你、“您。(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作,而我也懊悔自己跟着他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洞中

7、奇景的乐趣。这是承前称代,“余“其是互文,“其指代自己。类似的例子如?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成现代汉语是:回来就很有滋味地吃我土地上种植的东西,来过我的日子。这是接后称代,“其、“吾是互文,“其称代我。“其用作第二人称如?孔雀东南飞“其往欲何云。这是刘兰芝的哥哥在兰芝拒婚后,感到不满,对兰芝说的话。意思是:你往后打算怎么样?“其称代兰芝。又如?战国策赵策知伯曰:“亲之奈何?知过曰“如是那么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这里“君“其前后互用,“其承前称代你。“君得其所欲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那些东西啦。“其字用作代词,可以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

8、,表示人、事、物的范围,或者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可译为“那、“那个、“那些。(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译作,因此那以后就把它叫“褒禅山。“其指代埋葬慧褒的时间,译作“那。(3)距其院东五里:译作距离那个慧褒禅院东面五里。“其代慧褒禅院,译作“那个。(8)(9)问其深,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译作,要问那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好游的人也没有谁走到过洞的尽头。“问其深的“其,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的“其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10)(1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作,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难,可是那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

9、,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13)(14)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译作,大略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其又深的“其指代后洞,译作“那,“那么其至指代那些。(16)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出了洞,有人就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其欲出者的“其,指代“欲出者,译作“那。(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作,后辈人就使那流传的事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说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能说得完呢?“谬其传的“其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其用作虚词,可以充当副词、连词、助词。充当副词的如(19)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嘲笑我吗?“其乎这个固定格

10、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其用作副词,还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如?愚公移山“其如土石何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又将怎样对付那些土石。“其充当连词,较通常的用法是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还是、“是还是。示例韩愈?马说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是:唉!是真的没有马呢,还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马呢?2.用于表示若,可译为“如果。示例?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那么苗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译成现代汉语是:天空迅速地布满乌云,下了充沛的雨水,禾苗便挺拔地生长起来了。如果象这种情况,又有谁能阻挡得住呢?“其如是的“其用作虚词,表示若。“其用作助词,

11、最常见的是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希望等语气。(15)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已经出了洞,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既其出的“其是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译作,我到了死的边缘,不知多少次了。“不知其几矣的“其也是句中助词,无义。方勺?方腊起义诸君其筹之:译作,各位应该筹划一下这件事吧。“其表示希望语气,可译作“应该、“还是。司马光?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译作,如果能够顺利成功,天下大局就可以定下来。“其表示语气的强调,不便译出。?游褒禅山记里的二十个“其的用法和“其的一般用法,主要的就是这些。王安石在中用了这么多“其字,我们

12、读起来丝毫不感到别扭和杂沓,反而觉得简练紧凑。这是因为文章中的“其大多是用作代词,代词在文章中的功用是使文章简洁。如果不用代词而用本名的话,则文章势必重复冗长。我们从这二十个“其字的运用,可以看到王安石驾驭语言的功夫,真不愧是古文大家。蓝兰?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这是一个连锁复句,用“愈,愈,愈来表示这种关系。第一个分句“入之愈深是条件,第二个分句“其进愈难是紧承这个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在这里要注意几个分句的主语是不相同的,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余与四人,因承上省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进,“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其见,“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

13、。这句可以译成这样: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困难,可是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是一个“者,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局部的“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又是一个判断句式。“乃是判断词,课本上把“乃注作“是这是对的。但又说“乃在这里有“在的意思,这似乎不足根据。看来这是编者随文意译,而这样的意译是不妥当的。因为“乃在辞书里,并不作动词用。“华山之阳译作“在华山的南面的“在,只是在翻译时根据前后文的意思添加进去的。这句话可以说成“以其乃在华山之阳名之也,可见有没有“在字,“乃是判断词。在这里还要注意:“乃华山之阳是原因,“名之是结果。“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释为:称或叫做。整句

14、可以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说它。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分明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说它们。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慨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辈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说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存是漫灭,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从而发出无限感叹。亦通。蓝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