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91734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论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索问题是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几乎成为一切心理学问题的理论 起点,在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问题是否得到合理解决,对心理科学发展关系极大。 早期心理学研究往往各执一端,片面强调单一因素的决定作用,出现了“遗传决定论”、“成 熟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在本世纪初的心理学中,结构主义重视先天, 行为主义重视后天,弗洛伊德主义重视遗传,社会学派重视学习。现代心理学虽然没有片面 强调单一因素现象,但不同的研究所得结论迥然相异。美国心理学(克雷奇等)认为制约心 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生长和发展,1日本心理学(大桥正夫等)也提出遗传、 环境、成熟、学习等类

2、似的因素, 2瑞士心理学(皮亚杰等)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 素是成熟、经验、社会传递和平衡,3前苏联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等)提出生活方式决 定心理发展的“决定论原则”。4总之,国外心理学派别林立,观点各异,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制约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及其辩证关系进行了认真研究。国内的一般观点认为,制约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环 境和教育,并认为环境和教育共同决定人的心理发展。近年来,一些学者又提出了一些其它 因素,如成熟、活动等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的看来,关于心理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 仍然不全面,不系统,许多提法不够准确。要科学地

3、说明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必须进行动态的全面的考察。人类从动物界走 来,人比动物高级的主要不在于躯体而在于心理。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有机体,这种复 杂性也只在于人的心理。人从一个自然实体经过社会化而变成社会实体的过程,正是心理的 发展过程。心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个或几个制约因素作用的结果,心理的复杂性来自于心 理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事实上,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必须进行系统分析,弄清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条件及其作用机制,区别层次,分清主次。在 这个体系中,有来自主体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有来自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有来自社会 生活方面的因素,有来自主体自身行为方面

4、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心理本身的因素。、遗传和生理因素遗传和生理因素指前代遗传以及在此基础上个体生长发育乃至衰老和死亡的整个过程 中的一系列生理解剖特点,主要包括遗传素质、成熟与衰老以及异变等因素。现代心理学认 为,遗传和生理因素(主要是神经生理方面的特征)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心理发 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对心理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5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就是父母通过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把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这种 生物特征就是遗传素质,包括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的解剖生理特征。现代遗传学的研究,为心理学研究遗传和心理的关系及其机制提供了科学 的依据,特别是著名的“

5、双生子研究” 6“谱系研究”、7“血统研究”8和“养子研 究”,9为心理学提供了许多可资参考的材料。 优异的声带对发展歌唱能力是一个必要 的条件,生来就是色盲的人永远绘不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先天愚型儿无论受到怎样好的教育 和训练永远达不到正常人的智能水平。当然,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由于它具有极 大的可塑性,前代提供的遗传力也并不是以机械的方式必然等量地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其他因素制约下不同程度地显现的,包括常态、激发和压抑等多种可能。成熟指有机体生长发育在某一时期所达到的程度,即该时期的生理解剖特点和水平。按 照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10

6、 成熟既是动态发展过程的概念,也是一个静态指标水平的概念。皮亚杰指的仅仅是后者,这 里指的是二者的统一。作为前者,具有不间断的递进的连续性;作为后者,具有表现各时期 不同性状和水平的阶段性。遗传是生长发育的潜含内容,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向现实性 的转化。如果发音器官和言语中枢的生长发育达不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人就不能产生言语表 象或进行言语活动。如果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达不到相应的水平,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感 觉神经及其器官生长发育不良,人就无法正常地观察或感知事物。和成熟相对的是衰老,指 个体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所出现的衰退和老化现象。成熟主要表现于成年之前,对心 理发展起促进作用;衰老主

7、要表现于成年以后,对心理的发展起促退作用。随着成年以后的 生理年龄的增长,人体结构的成分发生变化,各器官重量减轻,各器官和各生理系统,特别 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机能减弱。生理上的衰老必然引起心理上的衰老,如感知、注意、 记忆、想象、言语、思维等各方面能力水平降低,消极情绪增多,意志衰退,兴趣范围缩小, 性格执拗,达到一定程度便出现老年痴呆。11当然,机体的某一些方面的成熟和另一些方 面的衰老也会同时存在于心理发展的同一时期。异变指机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理上的异常变化,一般为病理性变化。衰老虽然对心理 发展起消极作用,但属于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异变则是非正常现象,对心理发展的 影响一般是

8、恶性的。例如,脑炎后遗症往往使智力水平明显下降,事故造成的五官缺陷容易 增加人的自卑感,失语症会阻碍心理各方面的发展,突然的重大事件的打击所导致的神经分 裂症使人无法正常思维。三、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指来自于自然界或具有自然性质的对个体心理发生影响的方面。对个体心 理来说,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二是人出生以后的 地理环境。从对个体发生作用的顺序来说,母体环境是人的第一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的第二 环境,社会环境则是人的第三环境。母体环境是母亲的机体为人在胎儿时期提供的生物环境,一般称之为“理化环境”。有 关研究表明,在母体环境中,营养及温度、药物、幅射等保健方

9、面的因素对胎儿的生理发育 和心理发生作用极大, 12甚至对出生以后儿童的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3 如果说遗传基因是生命之源,那么母体环境则是生命之泉,然后才有成熟发展的生命之流。 所谓“先天不足”,即指遗传缺陷,也包括母体环境不良。关于个体心理发生的准确时间, 目前尚无定论。过去一般认为心理发生在出生以后。有人以感觉的形成为标准,认为心理发 生在胎儿六个月的时候。这一观点,近年来得到了心理学和医学方面越来越多的支持。 14 正是这种发现,使许多学者和准父母们对胎教问题津津乐道。其实,胎教的实质仍然是为胎 儿的发展创造一种更有利的母体保健环境。地理环境指的是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和发

10、展的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山川、河流、 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人们更倾向于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忽 视了它也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许这一点来自于对环境决定论的否定,把环境 因素仅仅理解为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不总是间接的,而经常是直接的。人类在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劳动中脱离动物界,并从自然界获取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例如,食物中 含碘和氟等许多微量元素的程度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在海边生活的人心胸较为开阔,在高山 上居住的人有着良好的协作精神。工程心理学研究认为,照明、色彩、天气温度、污染和噪 声等,对人的心理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影响。15严寒酷暑能锻炼人的意志

11、品质,风雨交 加使人凭添焦躁与愁绪,山清水秀会令人心旷神怡。现代社会的旅游产业如此兴旺发达,重 要原因之一便是大自然能带给人们许多心理上的享受与满足。四、社会生活因素社会生活因索是指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在所有的因索中,社会生活因索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最复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传统、风俗习惯等一切社 会生活条件对心理的发展都起着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作为能够区分动物的具有社会意义的 人的心理,完全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为了理论上的方便和统一,可以根据对 心理影响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把社会因素分为教育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对一定的教育对象实施的有目的、

12、有计划的影响。在教育因素中主要 是学校教育,同时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是 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不仅对人的学龄前期起作用,而且对人的一生将产生重大影响。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父母对子女的培养,仅凭家庭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的自然影响是远远不 够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学知识、懂道德、发展智力等。家庭教育可 以为人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健康成长,尽早成才,也可能出现早期剥夺,缺乏教养, 甚至青少年犯罪。学校教育是通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学校教育的职能是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目标要求,根据一定的教育大纲和教材,采取一定的

13、组织形式、 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智力 和能力,为社会培养人才。学生时代正值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关键期,因此学校教育对个 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的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或看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16 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兴亡,因此被称为百年大 计。科教所以能够兴国,原因也在于此。社会教育指社会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 会组织部门根据上级组织的要求和一定社会的或其集体的利益,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等媒 体和会议、学习

14、班等形式,对其所属成员进行教育。社会教育的本质是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特 别是成年人施加心理影响,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手段。总之,教育与其它制约心理发展 的因素相比,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主动性,是直接以影响人的心理发展为目的,并且有一定的 计划、手段、内容、方法和相应的组织形式。因此,教育在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优 越的,国内学者一般称之为“主导作用”。 17与教育相比较,社会环境指的是自发地潜移默化地对心理发生影响的一切社会条件。与 教育相对应,理论界习惯把社会环境相对区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是个 体一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是人降生于社会后加入的第一个群体,每一个体都将在这个群

15、体中开始心理社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在人生旅途中,许许多多的“第一”都是在家庭环境 中经历的。家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多是通过家 庭的折射或过滤实现的。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亲友,家庭经济和文化生活条 件,家族的传统和习惯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父母影响是家庭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父母往往是儿童来到社会以后所遇到的第一个最 神圣最亲切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交际往来、处事态度、文化职业、生活习惯等等都是 儿童最初主要的自发学习(模仿)的内容。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家庭环境中的第一位要 素。除了接受教育以外,学校

16、内部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 学校环境能够对教育起辅助作用,不良的学校环境可能对教育起干扰或破坏作用。在学校环 境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工作态度、作风、行为方式以 及衣着打扮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校风气、班级风气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熏陶作用。社会环境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不仅当人步入社会 生活或参加工作以后,而且从幼儿时期开始,就每时每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发展。社会生产 方式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制约作用一般是间接的,是通过它所决定的 各种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的。在社会环境中,诸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氛围、 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都对个体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电视、电影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极其明显。社会学习 论者班杜拉的实验研究证实,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节目会使儿童的侵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