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91630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不久正式颁布。这次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修订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如何理解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的“语核心素养”概念?这一变化对高中语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认为,修订版课程标准阐明了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素养”概念的补充和完善。在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一中,王云峰教授辨析了与“语学科核心素养”相关

2、的概念,并对其建构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进行了深入阐释。本期推送王云峰教授的,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高中语新课标。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正式颁布了。这次修订工作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总结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普通高中语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语课程进行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和完善。这次高中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学科核心素养

3、”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作了这样的界定:“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同时,还指出:“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

4、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我个人以为,2017版课标的这一界定和说明,阐明了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素养”概念的补充和完善。这里结合自己在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谈对“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理解。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和说明在讨论“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作些辨析和说明。因为2017版课标中既使用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语素养”这一概念,也出现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语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一些概念。因此,有必要对这组相关概念的使用作些说明。第一,作为课程领域的术语,上述几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是有先后的。“语素养”这一概念

5、,是随着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正式出现在课程件中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2010年之后,随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教育研究动态的介绍,逐渐出现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后又因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公布,而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和“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术语正式使用,则是于2017版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第二,这组概念都由“素养”这一概念而,其核心意涵是相关的,但涵盖的范围和使用的语境是有差别的。“素养”是个普遍概念,指人通过修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而所谓“核心素养”,一般说,是指人的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

6、。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核心素养”。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课程概念,多用于指称通过学校课程教学所实现的教育目标和结果。在我国教育学的概念系统中,“学科”常常用指称课程,主要是指学科课程;因此“学科”与“课程”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同义语。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门类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语学科”。“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因“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使用而使用的。在此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

7、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统一使用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术语。2017版课标前言中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这段话实际上从侧面解释了统一使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由,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把国家教育总目标落实到各学科

8、教学中,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容的进一步学科化和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素养”和“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只不过使用时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例如,当评价一个人在语方面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说“此人的语素养很高”,但不会说“此人语学科核心素养很高”。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作为专门术语,我们可以使用“语学科核心素养”指称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结果,用以明确通过学校的语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的语素养。语课程虽然从2001年就开始使用“语素养”这一概念,但我们主要还是侧重对语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这次高中语课程标准修订,在原有“语素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使用了课

9、程标准研制中的统一概念指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并从四个方面对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作了说明,明确了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使得作为学校课程目标的语素养进一步具体化、结构化。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和说明在讨论“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作些辨析和说明。因为2017版课标中既使用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语素养”这一概念,也出现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语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一些概念。因此,有必要对这组相关概念的使用作些说明。第一,作为课程领域的术语,上述几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是有先后的。“语素养”这一概念,是随着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

10、布,正式出现在课程件中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2010年之后,随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教育研究动态的介绍,逐渐出现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后又因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公布,而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和“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术语正式使用,则是于2017版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第二,这组概念都由“素养”这一概念而,其核心意涵是相关的,但涵盖的范围和使用的语境是有差别的。“素养”是个普遍概念,指人通过修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而所谓“核心素养”,一般说,是指人的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1、”,简称“核心素养”。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课程概念,多用于指称通过学校课程教学所实现的教育目标和结果。在我国教育学的概念系统中,“学科”常常用指称课程,主要是指学科课程;因此“学科”与“课程”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同义语。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门类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语学科”。“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因“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使用而使用的。在此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统一使用

12、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术语。2017版课标前言中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这段话实际上从侧面解释了统一使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由,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把国家教育总目标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容的进一步学科

13、化和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素养”和“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只不过使用时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例如,当评价一个人在语方面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说“此人的语素养很高”,但不会说“此人语学科核心素养很高”。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作为专门术语,我们可以使用“语学科核心素养”指称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结果,用以明确通过学校的语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的语素养。语课程虽然从2001年就开始使用“语素养”这一概念,但我们主要还是侧重对语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这次高中语课程标准修订,在原有“语素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使用了课程标准研制中的统一概念指称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结果,并从四个

14、方面对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作了说明,明确了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使得作为学校课程目标的语素养进一步具体化、结构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性特征2017版课标在界定“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时说,“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这句话使用了三个短语解释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即“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与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三个方面,是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的影响语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意在说明语素养的建构性特征。首先,我们解释“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的语言实

15、践活动”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用语言交流、用语言思考、用语言做事、用语言获得化、用语言审美。之所以在课程标准中使用“实践”这个概念,就是要强调,实践本身是人自觉自我的行为,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体现。人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改造着自身。语言实践是以语言为中介、以语言为工具的实践活动。在这类活动中,人不仅认识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语言的过程,发展自身的言语经验,形成自己的语素养。即使在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师要促进学生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必须以语言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需要和动机,提供必要的语学习资和有效的方法策略指导,引导学生

16、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其次,我们在语课程标准中使用“积累”和“建构”这组概念,意在明确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核心机制。“建构”一词的本义是建造一个结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使用“建构”这一概念描述人的认知结构或经验结构的形成过程。其核心在于强调人的经验获得过程是主动的;并且,人所获得的新经验在与其既有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被不断地改组、重构,以形成新的经验结构。对语学习说,积累当然很重要,但积累不等于记忆;且我们说的积累,不仅包括平常说的语知识的积累,也包括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语知识实际包括两类:一类是“字、词、句、篇、语、修、逻、”,这类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