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915866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 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 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 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 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 民警来到 现场,将其带走。专家分析: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 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 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 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

2、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 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 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 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 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 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 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 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 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 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

3、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 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 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 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案例二:小 A 与小 B 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 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 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 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 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 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 不在宿舍之机将A

4、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 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专家分析:小 A 与小 B 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 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 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 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 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 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

5、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 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 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4.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 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 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 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一公平、合 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 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 所有。案例三: 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渐渐 地,她发现和其中

6、一个男生特别投机。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 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 实中的恋爱。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 来的女朋友。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 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专家分析: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 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 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而已。更没想到男孩 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杀 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他经常欺骗网上的

7、 女孩,表现了他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 得到关注。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他 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网络是虚拟的,它可 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 主,过度的幻想就产生了病态心理。案例四: 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 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 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 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 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

8、 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很长时间不 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 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 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自 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 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 不从心。专家分析: 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 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 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

9、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 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学习成绩一 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 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 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 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 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 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 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哪怕有一 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 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 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 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 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当某 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 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实际上,这 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 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