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91077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阿房宫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阿房宫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阿房宫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论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下列各句中“与”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与嬴而不助王国也C则与斗卮酒D失其所与,不知5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义项“暴”的常用义:a凶暴,暴虐 b损害,糟蹋 c(p))显露,暴露 d(p))晒A暴霜露,斩荆棘( )B暴秦之欲无厌( )C暴殄天物( )D虽有校暴,不复挺

2、者( )“或”的常用义:a或者 b有的,有的人也许,或许 d若,倘若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6下列加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孔子登泰山而小鲁D项伯杀人,臣活之7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不赂者以赂者丧8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而从六国

3、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9下列句子默写无误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得城,大则获邑。B齐人未尝赂秦,而终继王国迁灭,何哉?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王国既丧,齐亦不免也。二、常识填空10六国论选自_的_,他的儿子_、_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两个分论点是:一_;二_。12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_。三、翻译1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译: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1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四、16给下列一段文字加标点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

4、五倍之地十倍之众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愚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以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

5、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天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

6、哉!17查字典、词典,解释下边加粗的词语塞秦之冲( )( )故夫天下之所重者( )而蔽山东之诸侯( )而韩、魏乘之于后( )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委区区之韩,魏( )韩、魏折而入于秦( )18翻译下面的句子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译文: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19对上下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文第一段是论述了韩、魏两国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B上文第二段是指出韩、魏附秦而使天下遍受其祸。C上文第一段说明秦国最嫉恨的韩、魏两国,最使范雎忧虑的是齐之刚,寿。D上文第三段提出“厚韩亲魏”的策略,归纳六国灭亡的原因。20比

7、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摈秦”。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是指韩、魏说的,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C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记取历史教训。参考答案1A 2D 3B 4B与D 5c

8、 a b d c b a b 6C 7D 8A 9C10苏洵、嘉祐集权书、苏辙、苏轼、三苏1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3译: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14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15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16家,侯,地,众,秦,亡。士,疏,浅,也。17阻塞;交通要道;重视;遮掩,庇护;追逐,追击;是,

9、就是;依附,归附 舍弃;小 屈服18越过韩国和魏国的国境,再去攻击另一国的国都,燕国和赵国抗击于其前,而韩国和魏国就会乘之于其后,这是非常危险的办法嘛!豁出区区的韩、魏,使它们承当如狼似虎的秦国,它们怎能不屈服而投入秦国的怀抱呢?19阿房宫赋作业导航1“赋”体的源流和特点。2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应。3“族”“而”“夫”等七个词的意义。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囷囷焉(qn)妃嫔(bn)霁(j)颜辇(nin)车B横槛(jin)大笔如椽(yun)鼎铛(chn)矗(ch)立C媵嫱(qin)珠砾(l)锱铢必较(zh)粟(s)米D不辨妍媸(

10、yn)逦迤(ly)呕哑(uy)缦(mn)立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杳

11、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B哀之,后人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D而复哀后人也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

12、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B以古非今者族C云气不待族而雨D万物百族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学于余10默写。(3分)(1)歌台暖响,_;_风雨凄凄。(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3)_,金块珠砾。二、阅读部分(3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便起告违,拂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