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90567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话与潮汕习俗介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潮州先人主要是闽南的 莆田人,从9至18世纪 期间陆续移民潮州汕头,规模最大的在南宋末期间,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集体向南移 民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和莆田话大体相同,都是遗留下来的古汉 语,同时也受到越族等少数民族方言的影响。潮州话源自闽南语-莆田适。莆田人移民原因主要是从唐朝后期开始莆田人口过 多,土地不足和为了逃避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的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 清朝中前期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潮汕话主要来自于闽南方言莆田话,而莆田话本身就 和泉州话、漳州话有区别,所以潮汕话开始就和泉州话等有很大区别,潮汕话已经严 重偏离泉州话等。由于潮州和漳州相

2、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 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 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潮州话名称的由来是在古代潮州府使用的语言,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 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另陆丰三甲地 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18 至 20 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 故此潮州话成为 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潮 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

3、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 南人。分布O潮汕话各个地区的语调有所不同,不过大部分都能顺利交流,相互通话 按照城市可以分作以下几种:1. 潮州音; 2. 汕头音; 3. 澄海音; 4. 潮阳音; 5. 揭阳音;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潮汕流习调;、2.练江流域语调;3.榕江流域语调;潮汕具有悠久历史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 誉全国,是国内最高端的菜系,其作为粤菜(即潮粤菜)的中坚力量,有最上得厅堂菜式之 称;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 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

4、话编写第一文学巨著。所谓 “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普宁、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而欢庆喜人的 潮州大锣鼓更是声震海内外;“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纷繁荟萃的潮州文化是数千万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其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 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她有中外文化 兼容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州话)、潮州戏剧(潮剧、 潮州铁支木偶戏、正字戏以及由陆丰一带唯一遗产的潮州皮影戏等)、潮州音乐、潮州菜系 (包括功夫茶、凉茶在内的潮州饮食)、潮州工夫茶、潮州工艺品(如潮绣,潮州木雕,

5、贝 雕,石雕,抽纱,潮汕剪纸等)、潮州民俗(如普宁英歌)和潮州特有的慈善结构(如潮州 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潮汕人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甚至有 了自己的宗教德教,不过这个宗教现在只能在东南亚找到。经济汕头市澄海区的特色产业是玩具跟羊毛衫,潮阳区的谷饶镇与潮南区的陈店 镇的特色产业是内衣,潮南区峡山镇的特色产业是化妆品跟文具,潮阳区和平镇 的特色产业可刻录光盘。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 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中国瓷都、中国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日 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潮安县庵埠镇是中国食品第一镇, 中国印刷包装第一

6、镇,古巷镇是中国卫生洁具第一镇,彩塘镇是中国不锈钢之乡, 枫溪区是中国瓷都,饶平县黄冈镇的特色产业是水族机电,海产品加工出口。 揭阳市的特色产业是玉器,是亚洲玉都。榕城渔湖还有电机厂,揭东县的特色产 业是不锈钢制品,惠来打造重化工产业能源港。普宁市的特色产业有中药材和纺 织产业,中药材市场是全国首批八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纺织产业以 衬衣、T恤、内衣、毛织、睡衣为代表的系列服装走在国内同行前列,普宁拥有 “衬衣第一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潮汕人对于婚礼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 其礼俗虽各 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 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