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9051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隔振减振实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隔振减振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隔振减振的基本知识;2、学些隔振减振的基本原理;3、了解隔振减振效果的测量;4、判断系统隔振减振的有效工作频段;二、实验仪器1 、 INV-1601T 型振动教学 实验台、 配重、激振器。实验仪器INV1601B 型振动教学实验仪、INV16 0仃 型振动教学实验台、激振器、 配重块,空气阻尼器(图 1)、 动力减振器(图 2)。2、软件:INV1601型DASP软件图 1 空气阻尼器图 2 动力减振器三、实验要求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减振隔振设备,设计一到两种隔振或减振方案(从被动 隔振、主动隔振、单式动力减振和复式动力减振中任选),测量所选择方案的隔 振效果以

2、及有效的工作频段。必须提供安装示意图,实验原理,详细的实验步骤 以及数据记录和分析结果。四、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五、实验原理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是减少环境振 动对物体或设备的影响。原理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 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 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 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和隔振率耳来评价隔振效果。主动 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振动之比,被动隔振

3、传递比等于底 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隔振效率:n= (1-T)ioo%传递比T: T = 百 + D2U2)/(1-U2)2 + D2U2 式中D为阻尼比,u二f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f0只有传递比小于1才有隔振效果。因此T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此时u二f f0=1.414传递比无穷大时,达到吸振效果。此时u二f = 1.00f0六、实验步骤1、把 5kg 空气阻尼器组成的隔振器放在底座上,偏心激振电机安装在隔振器上,偏心电机的电压有调压器输出端提供。220v电源线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一定 要小心防止接错,要注意调压器的输入和输出端,防止接反。2、在隔振器

4、下托板上安装一加速度传感器,在上托板上安装以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ZJY-601A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第一和第二通道,输出的信号接到采集 仪的第一和第二通道。3、开机进入DASP2000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单通道按钮。进入单通道示 波状态进行波形和频谱同时示波。4、在采集参数菜单中设置采样频率为500HZ,程控1倍、采样点数2K、工程单 位pmo5、调节调压器改变电机转速,使系统产生共振,打开数据列表按钮从频率计中 读取频率值七、实验数据处理先实验测得空气砝码固有频率,得到以下图形与数据450-血站 *號,也F=O吗沁Ik 打5 L3&7 Okh離罰 闕彩去蒯骗事氐蜒3 Ke 里诗丈I#可知

5、空气弹簧+砝码的固有频率为 15.625hzof0以及第一通道的峰值A1和第二通道的峰值A记录如下频率(hz)主系统振幅XI附加系统振幅X2X2/X1频1 (b主系统振幅X1附加系 统振幅X2X2/X14.030.290.461.58626.7016.3316.661.0208.004.007.021.75526.8016.5816.671.00511.009.8323.852.42627.2017.4216.670.95712.0011.5129.222.53928.2019.5416.740.85713.0014.8544.593.00330.2025.7017.610.68514.002

6、3.1292.674.00832.3036.8120.200.54914.2026.65114.134.28334.3061.7027.100.43914.4028.25129.934.59936.30102.9636.350.35314.5028.16134.484.77637.30131.6941.610.31614.6027.57135.784.92537.80138.4442.090.30415.0021.13120.125.68538.00140.6342.170.30016.0010.7081.547.62138.10140.7941.970.29818.004.7542.648.

7、97738.20140.6541.490.29520.006.8327.734.06038.30139.8741.160.29422.009.2521.272.29939.30125.5134.970.27923.8011.6518.441.58340.00116.8031.870.27325.8014.8216.830.88144.8064.6114.264.53126.3015.5916.630.93749.8145.518.095.62526.5016.0616.660.96454.8033.074.068.14526.6016.3416.570.98660.0026.892.959.1

8、15幅值与频率的关系T-主系统振幅XI T-附加系统振幅X2由曲线和数据可知,主系统振幅X1出现第一个峰值时,频率在14.40hz,附加系 统振幅X2出现第一个峰值时频率在14.60hz,而主系统振幅X1出现第二个峰 值时,频率在38.10hz,附加系统振幅X2出现第二个峰值时频率在38.00hz。比 计算结果略大。这可能是简支梁的实际刚度比等效刚度略大造成的,不过在误差 允许范围内,实验效果达到了预期。主系统在18hz左右,幅值最小,说明产生了吸振效果。不过比计算值15.626hz 大了些,这主要是在获取附加系统固有频率时产生一些错误,导致计算值偏小造 成的。X2/X1与频率的关系X2/X1比值为1时,频率为26.80hz。又X2/X1小于1时,开始起到隔振效果。 由图像可知,当频率大于26.80hz时,开始产生隔振效果。基本与吸振频率满足 1.414 倍的关系。说明实验是正确的。与计算值产生较大误差是因为在获取附加 系统固有频率时产生一些错误,导致计算值偏小造成的。八、实验心得通过实验的验证,加深了对减震器减振的基本原理。知道了吸振频率与隔振 频率的关系。同时知道在减振的同时,要避免共振的发生,只有使附加减振器的 两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相距较远,加深了我对多自由度系统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