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90506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2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继续_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二、具体目标1、帮助教师树立现代课程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2、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进一步落实“七步走教学法”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并逐步推广。3、改革评价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4、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能型的现代教师队伍,把我校的办学

2、水平和办学效益推向新的高度。三、_机构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教研组长等有关人员任组员,负责决策、_、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组长:李有为组员:杨国强周文昌刘元华肖剑波刘少清陈群芳张建武四、实施措施1、强化师资培训(1)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_的各类课程培训、课改研讨会。(2)与其他学校多进行横向联系,有计划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互助互学,共同提高。(3)学校多_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使他们逐步掌握课改的真谛,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课堂。2、构建充满生命活

3、力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加强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构建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准备从一_面着手。(1)拓宽课程资源。(2)改变教学行为。(3)改变学习方式。(4)开展课堂比武的活动。3、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教育评价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

4、习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发展的评价。4、认真做好新课程的宣传工作。【初中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板报、主题班会、讲座等进行校园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大对家长的宣传。5、落实管理制度。(1)每学期各科任教师人人参与示范课、公开课、评课活动一节以上,并写出一篇以上的教学设计、论文或经验总结。(2)明确教研时间,保证教研实施。为了确保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从周一到周五,明确各教研组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是听课、评课,专题讨论等。6、完善奖励机制。为了激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每学期对获奖的优质课案例、论文、竞赛辅导等方面,严格按学校制定的

5、奖惩规定兑现。7、时间安排。我校上期各科以语英组为重点,进入了课改尝试阶段,本期将教师课改心得运用于课堂教学,对课改再进行分析总结,推广成功模式和经验.五、活动安排_月份:初二英语教研课陈燕舞初三语文教研课舒勇初二物理公开课臧国清初二语文教研课陈国安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样本(二)为落实_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_决定、_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_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_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_、_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_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

6、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_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_(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_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

7、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_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_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_%,“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

8、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_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_个部门和_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_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_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_%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

9、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_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类标准之间需要衔接配套。很多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格局。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_世纪_年代确立的,政府与

10、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必须切实转变政府标准化管理职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二、改革的总体要求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_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市

11、场主体活力;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强制性标准管理,保证公益类推荐性标准的基本供给。二是坚持国际接轨、适合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三是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既发挥好_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责,又充分发挥_各部门在相关领域内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的作用。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统筹推进。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做好标准化重大改革与标准化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的有机衔接;合理统筹改革优先领域、关键环节和实施步骤,通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增量带动现行标准的存量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

12、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_类整合精简为_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

13、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一)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由_领导同志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_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_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_标准化主管部门承担。(二)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在标准管理上,_各有关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提出、_起草、征求意见、技术_、_实施和监

14、督;_标准化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统一立项和编号,并按照世界贸易_规则开展对外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由_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强化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文本。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法律法规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按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安全生产、公安、税务标准暂按现有模式管理。核、航天等涉及国家安全和_的军工领域行业标准,由_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三)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在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15、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在标准管理上,_标准化主管部门、_各有关部门和地_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统筹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和共享平台,强化制修订流程中的信息共享、社会监督和自查自纠,有效避免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立项、制定过程中的交叉重复矛盾。简化制修订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制修订周期。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文本。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有效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提高广泛性、代表性,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_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