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90302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2)_人教新课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 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 4 能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线路图 ,简要概括出其特点。教学重难点: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 ,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人课题。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这节课我们就

2、沿着他的足迹去欣赏这一神奇的溶洞。齐读课题2遍1、简介双龙洞。2、出示自读提示 ,学生自读课文。3、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学生总结游览路线二初读课文 ,理清顺序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描写了几处景点?路上、外洞、孔隙、内洞2找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 ,用数字标在句首 ,连贯地读一读 ,你有什么体会?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 ,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 ,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 ,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 ,又仰卧在小船里 ,出了

3、洞。3用“画出描写溪流的语句 ,读一读 ,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小结提升:文章按有这样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 ,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表达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 ,而且使游览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和角度都非常清晰。三划分段落 ,体会沿途景物描写的作用1根据游览地点给课文划分段落。2自由读这一局部 ,想一想:叶老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看到:花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无论花朵和叶子 ,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树结合“花一起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同时谈花和树 ,那么引导:仅仅是山上的花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吗?山沙土粉

4、红色 ,独具特色 ,一谈而过。溪“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学生可能从“宽、窄“缓、急、四个“时而体会到溪流形状、声音的变化 ,可追问:为什么溪流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山势不断变化 ,有的地方宽 ,有的地方窄 ,有时山势高 ,有时山势低 ,有时平坦 ,有时陡峭 ,溪流从山上向下流 ,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 ,时缓时急。溪声也就会时高时低 ,时断时续。指导朗读:这“宽、窄、缓、急的溪流多像一首欢快的乐曲 ,能读出溪流变换的调子?请你读出溪流的变化。感受到:“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 ,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导

5、读:各色的映山红、粉色的山、深绿、淡绿的植被。作者用一句话把看到的画面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 ,难怪“眼前一片明艳。请你把想象的画面读出来。整合:山中有数有花还有水 ,所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那么的自由 ,你读着有什么感受呢?美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用两个段落来写沿途的见闻吗?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 ,双龙洞位于其中 ,自然更值一游;衬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 ,心情舒畅 ,对景物的赞叹。作者就是这样不需华美的词藻 ,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的表达给读者 ,这也是叶老的写作特点。四读懂内容 ,体会写法一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 ,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读一读相关

6、的语句。游览地点外洞孔隙内洞特点二自学研讨 ,小组讨论交流。要求:先说景点特点 ,再读句子谈对词句的理解外洞大1学生可能说“大学生可能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 ,一定不觉得拥挤感受到外洞大。相机出示:走进去 ,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周围是石壁 ,头上是高高的石顶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 ,一定不觉得拥挤。带着感受读。引导归纳修改:外洞“大 ,还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如果学生用书中描写大的具体词语或句子填空 ,那么引导归纳:你们觉得哪个同学归纳的更精炼、更准确?修改填写的表格。2.带着想像品读。都来读读这句话 ,试着读出外洞是这么大。自由读 ,指名读小结:叶老就是用这样

7、一句很平实的语言 ,让我们感受到外洞的特点。三过渡: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 ,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孔隙又是什么特点呢?孔隙窄小、险1从“孔隙词意感受“小:“孔隙是什么意思?窟窿眼儿;缝儿你们读了“孔隙这一局部 ,有什么特点呢?2归纳特点:学生容易说“小 ,或“矮、窄。如果学生开始没有谈出后两点 ,师在学生体会小船进出和进洞感受时点拨。学生可能从只有小船进出读出孔隙“小 ,随机出示:虽说是孔隙 ,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 ,刚适宜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 ,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 ,在里边拉绳子 ,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

8、一头的绳子 ,船就出来。 A学生能从只有小船才能进出、并排仰卧、用绳子拉进拉出等谈孔隙很小或低矮、狭窄。B师画图配合演示小船进出方式进一步体会:师配合演示 ,边听边看 ,体会到了什么?大家都来练习读一读 ,看谁能把小船进出孔隙的过程读清楚。自由读 ,指名读过渡:你们还从哪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学生还可能从乘船进洞的感受谈孔隙“小或“低矮: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A学生容易从“仰卧、自以为才可是还 ,从到到没有一处不贴 ,挤压、要是准会等处感受到孔隙的窄、小。B引导换词体会:随学生谈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补充出示并点击变色“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9、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部 ,到脚跟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才说了一声“行了 ,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这里的“贴字还能换成什么词?如挨、触读一读 ,你觉得哪个好?体会到是紧紧地挨着 ,从而感受到孔隙的低矮都读一读这句话 ,体会着必须紧紧的挨着船底的感觉。学生还可能从进洞感受体会到孔隙的“矮、窄、险 A学生容易抓住“眼前昏暗、都朝我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体会到孔隙的低矮。读出你的感受。B比照语言 ,体会描写感受的作用 ,进一步体会孔隙的“低矮。补充出示:虽说是孔隙 ,可

10、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 ,刚适宜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 ,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 ,在里边拉绳子 ,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 ,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部 ,到脚跟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才说了一声“行了 ,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 ,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去掉最后一句话 ,你来比照着读一读 ,有什么体会吗?叶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非常清楚。你们都练一练 ,一边读一边想像着自己在乘

11、船进洞。自由读 ,指名读3整合全段 ,感受写法。指名分工读 ,前局部女生 ,后局部男生 ,大家认真听 ,边读边想像这情境 ,想想叶老是怎样写孔隙的特点的 ,我为什么请两位同学这样分工读?小结写法:叶老就是这样 ,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 ,真真实实的写了下来。4你们说孔隙的意思是“窟窿眼儿 ,缝儿 ,那么这里为什么称为“孔隙?体会是与群山、内外洞相比拟它确实是太小了。四过渡:我就是这样仰卧在小船里 ,穿过低矮狭窄的孔隙到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内洞黑、大宽广、奇1学生容易谈到“黑、宽广或大板书学生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 ,什么都看不见。体会内洞“黑。一读而过。还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

12、有多么宽广。引导结合“在内洞走了一转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联系在一起谈。谁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内洞的大?2内洞还有什么特点?可能会补充“景物多或“美或“奇特。A能谈到描写“青龙、黄龙、四十多种的语句 ,谈“景物多或“美。在学生读到双龙时引导点题: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B学生交流资料体会内洞特点。 C教师补充图片资料进一步引导:这么多的石钟乳和石笋布满在这么大、这么黑的内洞中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叶老是怎么说的?随学生回应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 ,即使不比作什么 ,也很值得欣赏。D、体会语言特点 ,强化朗读:叶老的语言多么朴实啊!这

13、正是叶老写作的风格。齐读。五、整合过渡句 ,再次体会游览顺序今天 ,我们跟随着叶老上路 ,观看了外洞 ,感受了孔隙 ,欣赏了内洞。再来回忆一下我们找到的把这些景点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出示: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 ,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 ,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孔隙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 ,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内洞我排队等候 ,又仰卧在小船里 ,出了洞。出洞齐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叶老是怎样写游记的。这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游览这就是游记的特点!六、总结提升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写文章 ,无非是一点 ,我听到的 ,看到的 ,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 ,我们有所领悟。七、课后作业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选一处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附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美外洞 大孔隙 窄 小 险内洞 黑 奇 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