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902274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名楼、古塔、民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编美术教材第十册名楼、民居、古塔(欣赏评述)教学案例黄石市沿湖路小学 435000 刘欢摘要: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专题学习网站对名楼、民居、古塔一课进行欣赏评述。以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欣赏评述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整堂课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的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在传统教材中有所创新,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进行了尝试与探讨。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专题学习网站 资源利用

2、 主题探究 合作学习 欣赏评述背景分析1、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教育部长陈至立的讲话摘要。当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当升温,逐步深入课堂的时候,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师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已逐步向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转变2、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将纸张教材拓展为电子网络教材,把课件制作成网页,把信息技术工具交给学生,有利于教材内容的

3、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和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理念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欣赏评述1、利用丰富资源构建知识体系,创设视觉情境,辅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欣赏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2、问题驱动,主题探究,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去质疑、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认知与情感上的冲突,构建起对知识的理解;3、互动交流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新层次的感悟与理解,增强学生平等意识,相互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材分析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4、明结合的成果。建筑艺术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和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认识和欣赏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网络资源整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学生分析要求学生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有浏览网页的经验和技能,能够正确快捷的获取网络资源。教学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对典型建筑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涉及建筑艺

5、术领域,懂得一些建筑艺术常识,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运用网络资源,主题探究,学习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初步认识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合作交流学习,理解代表性建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环境局域网、Internet、专题学习网站http:/218.200.150.118/niuniu教学过程设计提出任务指导欣赏合作讨论欣赏评述拓展思维一、 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网络学习兴趣学生戴上耳机,跟着flash动画一起

6、歌唱。二、 揭示课题,问题导入点击播放flash动画页面,进入专题学习网站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名楼、民居、古塔。那么关于名楼、民居、古塔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次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实力最雄厚,哪一组团结协作的最好。(教师综合学生问题,提出学习任务)请听题:A、你认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为何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B、各地民居各具特色,它们的共同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C、你知道都有哪些样式的古塔?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学生浏览网站,分三组(名楼

7、、民居、古塔)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观察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追问:A、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优势。能例举一首诗歌朗诵给大家听吗?“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映楼,楼入美景,怎分得出是景美,还是楼美?B、 立足自然,顺乎自然;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就地取材,协调统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概括的说吗?你还知道有哪些特色的民居?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蒙古包、福建圆形土楼C、 密檐式、楼阁式、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木、砖、石。你对哪种样式的塔最感兴趣?这种样式的塔特点是什么?三、深

8、入探究,知识构建1、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取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还想继续欣赏吗?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座名楼或民居、古塔,并说出理由。(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学生欣赏网站,教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建筑的美,解决“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这么吸引人”等问题。学生欣赏后上讲台结合网站表述自己喜欢的建筑,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全面、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学生上讲台单击打开黄鹤楼页面(计算机处于全体教学状态,所有学生机显示同一页面),学生阐述喜欢黄鹤楼的理由,并指出黄鹤楼座落于湖北省。教师

9、启发:因为座落于湖北省,我们是湖北人,所以感到自豪和骄傲。那么这些名楼、民居、古塔都是咱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遗产,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渗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2、 同学们的评述非常精彩,那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名楼、民居、古塔为什么这么有名?这么吸引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悠久的历史背景,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建筑样式。今后我们遇到古代建筑是不是也能从这四个方面去欣赏?总结欣赏方法,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去欣赏建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四、 拓展思维,学习运用1、 楼和塔有何不同?2、名楼、民居、古塔是美术作品吗?3、现代建筑与名楼、民居、古塔相同吗?4、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10、你能设计一座更具特色的建筑吗?同学们会用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的专题网站去解决这些问题吗?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鼓励学生课后运用信息技术对问题深入探讨和学习,激励学生学有创新。五、课堂小结这些名楼、民居、古塔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具体体现,学习和认识这些建筑,能增进我们对中华民族光辉文化传统的了解,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你感到自豪吗?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教学反思名楼、民居、古塔是一节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中国古代建筑欣赏评述课。传统的欣赏评述课,多以教师讲解为主;传统的多媒体运用,是以课件辅助教学。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1、。如何在传统教材中有所创新,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难题。为此,我尝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教材拓展制作成网站,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网上学习,采用问题驱动,指导欣赏,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拓展思维的学习方式,教学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兴趣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陶冶了情操,获取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与新知识,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矛盾、困惑与解决方式:1、 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加大了课

12、堂上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增加是不是冲淡了原有课本知识的“浓度”?例如;民居在课本中仅例举了三种,而学生通过专题网站的相关链接能看到三十多种民居。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很多学生更热衷于课本以外的民居,注重了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是不是淡化了课本中例举的知识?解决方式:将课本知识体现在网站的首页上,以课本知识为中心向外辐射。2、 欣赏评述课的信息技术整合,除了任务驱动,还有其它方式吗?欣赏评述课理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没有压力,无拘无束的自由欣赏,故任务驱动的方式有其不合理的一面。然而,如果没有了任务驱动,学生是自由了,但教学目标、任务无法完成,教师主导地位难以体现。解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合作学习,二是让学生自由欣赏网页,找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这也是“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整合。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考虑到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看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怎样将它运用的更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许多方式、方法还有待于去尝试,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探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