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892278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3综合测试题第I卷(60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栏内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造 翠幄(w) 宸(chn)翰 笑靥(yn)B炮烙(lo) 商贾(g) 歆(xn)享 栈(zhn)道 C扪参(shn) 猿猱(no) 跬(ku)步 迁谪(zh)D藩(pn)篱 蜕(tu)皮 曳(y)兵 鸡豚(t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寒暄 残羹冷炙 走头无路 天有不测风云B. 烟霭 针砭时弊 唉声叹气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 崔嵬 礼上往来 百无聊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 歆享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桃李不言,下自

2、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

3、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尽管各套班子誓词各异,但他们都一致要“忠于宪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阿盟首脑会议的推迟或许能使人,认识到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分歧和弥合这些分歧的迫切性。这句话一出口,乱糟糟的会场立刻沉寂下来,人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报以热烈的掌声。A许诺 惊醒 首先/继而 B承诺 警醒 先是/继而C许诺 警醒 首先/继而 D承诺 惊醒 先是/继而8、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

4、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C有

5、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

6、篇叙事诗之一。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孔乙己故乡祝福是呐喊中的三篇。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

7、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欲广置屯田

8、,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说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A是故圣愈圣,愚愈愚B序八州而朝同C吾从而师之 D天下云集响应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非首犯

9、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立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大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10、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4、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

11、所以为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相同 C与的“惑”不同,与的“所以”不同 D与的“惑”不同,与的“所以”相同15、从句式特征看,与“不拘于时”一句相同的一项 ( )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6、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宋何罪之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蚓无爪牙之利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17、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提出无

12、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三、社科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谅解和求美是

13、“默契”的基础。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环“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这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