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88998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关于科举锁院制度起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侯绍文先生认为唐代已有封闭贡院的做法。侯绍文唐宋考试制度史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 1973.第78页。傅璇琮先生倾向于唐代不存在锁院制度,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3.第230-231页刘海峰先生认为唐代实行过锁院制度。刘海峰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1996.第43页。 但是无论唐代有无锁院制度,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宋代不仅有了锁院制度而且相当的完善。本文就宋代的科举中的锁院制度作一探讨,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一 科举锁院制度存在的前提 (一)科举考试

2、科目及内容在论述科举考试的锁院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科举的科目及大概内容,我们可以把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1、 定期的考试定期的考试包括进士、诸科、武举、童子举等,这些又可称为常科。其中,诸科仅行于北宋神宗朝以前,武举、童子举等所取人员有限,所以进士科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主体。因此我们先来看一下进士科,可以说进士科在宋代是始终最受重视的贡举举科目。元人脱脱就认为,有宋一代,“进士得人为盛” (元)脱脱宋史卷156,北京:中华书局,第3604页。,其考试内容主要有诗、赋、论策、贴经、墨义等。其中贴经主要考论语,就像现在的填空题,贴住书中的主要字句,让考生填写;墨义即默写原文和注疏,可

3、见贴经和墨义主要考查举人的记忆力,多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因此也就无法显示个人文采,所以考官们并不把它们作为考校的标准,可以说“显是虚设” 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30, 贡院定夺科场不用诗赋状诗赋则是测试举人的文辞的,只有足够聪明博学之人才能成就佳作,因此诗赋就成了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论、策则是一种政论性较强的综合性考试,多是提问一些与治理国家有关的内容,考生对此必须有正确的结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旁征博引,自圆其说。可以说论策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及对时事的认识水平,正如苏轼所说:“试之论,以观其所民是非于古之人,试之策,以观其所以措置于今之世”。 苏轼文集卷49,谢梅龙图书其次是诸科,宋

4、代诸科包括九经、五经、三史、三礼、三传、学究、开元礼、明法等贡举科目。其中九经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9部儒家经典。这是诸科中最难的一科,如果没有过人的博学,是很难中选的。当然,由于难度较大,考上的人数也相应的较少,因此考中后授官优于其他诸科。五经科主要以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难度次于九经。三史科主要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为考试内容三礼科主要以周礼、礼记、仪礼为考试内容。三礼科应试者很少,因其“所习浩大,精熟成尤难”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0,景德二年七月丙子。三传以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考试内容。学究的考

5、试内容是在周易、尚书、毛诗三经中考一经或两经,并兼论论语、尔雅、孝经。明法科也是唐代贡举科目之一,它是为了选拔熟悉法令的法官而设,它在宋初刚设立时,录取人数不少,但后来因“旧制,明法最为下科” 忠肃集卷4,论取士乞复贤良科疏。,也就是说当时世人看不起明法出身的人,故应试者就很少了,以致最后被废置。第三我们再来说一下常科中的武举。武举顾名思义,以武艺的高低举人。考试的内容有策问兵法和考核武艺水平。其实唐代已有武举,但宋初由于抑武精神的指导,没有开科,直到宋真宗咸平年间,才下令讨论恢复武举。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开始复置武举科。但是宋代统治者始终执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当时社会上也有歧视军人

6、的风气,所以,武举的地位很低。2、 不定期的考试不定期的考试有制举和童子科。制举又称特科、大科、贤良科。它与汉唐所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科有继承关系。唐代制举之目多达80多种,大都是根据需要随时设置,像张九龄、裴度等名臣皆出此科。然到宋代制举曾几度罢复,所设科目比唐代也少了很多。但宋史卷155选举志序曰:“宋初承唐制,贡举虽广,而莫重于进士、制科”,又由此可见在宋代科举中,制科的地位蛮高,但从未兴旺过,应试者很少。 祝尚书先生在宋代制科制度考论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宋代制科被冷落的原因,在此不在多说。其中宋代制科中宏词科、博学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又通称词科。词科对报考人员的资格有特殊要求。北宋时,只允

7、许有进士出身的人应试。南宋初改为博学宏词科后,官员不论有无出身,都可以报考,但“归明、流外、进纳人及犯赃罪人” 宋会要辑稿选举12之11,绍兴三年七月六日。除外。理宗朝,又规定必须是有出身的人,才能报考。其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朝廷日常所用的文体它们是宋代选拔特殊人才的科目,往往下诏求荐,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察举制的特点,录取人数少。其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与进士诸科大为不同,被录取去者多获重用。童子科又称童子举。只要是15岁以下儿童,学业有成,能通经作诗赋者都可以应举。皇帝往往亲自主持,没有固定的试期和录取名额。北宋名臣晏殊早年便是名噪一时的神童,后遂通过童子科入仕。为了更清晰的叙述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特

8、制表如下:科举考试科目表常选进士武举诸科九经五经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经不定期不定期童子举制科制科服勤词学经明行修服勤词学科书判拔萃科拔萃童子有武艺及材力过人说书举人说书科贤良贤良方正科贤良方正科能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直言敢谏教官科博学宏词科宏词科词学科词科词学兼茂科问学兼茂科材识兼茂科茂才异等通礼科经律礼科孝悌力田力田科孝弟彰闻、德行纯茂奇才异行有才武者文武材干文武可用者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博通坟典明于教化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武足安边洞明韬略,运筹决胜识洞韬略,运筹帷幄科军谋宏远,材任边寄详明吏理,可使从政科高蹈丘园科沉沦草泽科怀抱道德,久沉下僚学行兼备可励风俗治行素著有谋略武干知边事有武干堪边任

9、怀才抱器沦于下位高年不仕德行可称知徭役利病可议宽减者才行可任使武勇谋略三班使臣直言有才德行能孝廉有行义者有才行者谋略沉雄可使御众宽猛适宜可使御众临阵骁勇可鼓士气威信有闻可守边郡思智精巧可治器械通习典章可掌朝仪练达民事可任郡寄谙晓财计可裕民力持身廉洁可律贪鄙词辩不屈可备奉使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学问垓博可备顾问科文章典丽要备著述科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练习法令能断清谳科通过科举考试的科目表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科举中考试的科目是相当的繁杂,统治者需要多样化的人才治理国家。 (二)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是科举得以进行的条件1

10、、人才是一个朝代得以维系的命脉我们都知道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历史上不论哪个统治阶级,总是把培养和选拔人才,也就是作用各种各样管理和专业人员,即通常所说的“官吏”,作为头等大事来办。只有掌握了大量人才,才能够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有效地运转国家机器,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人,总是第一位的。是否人才辈出,是否后继有人,这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命脉所系。那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社会,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更是急切。雄心勃勃的宋太宗就曾与他的心腹说“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 非也望拔十得五, 止得一二, 亦可为政治之具矣” 宋史选举志一表达了他对人才的

11、渴盼。为了使自己的王朝沿续下去,统治者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治理国家、稳定社会,那如何才能在如此庞大的国土上选拔出他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呢?2、宋代实行三级考试程序选拔人才在宋代实行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来选拔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解试又称乡贡、秋试,它是由地方官府考试举从,然后将合格举人贡送朝廷。它包括州试(乡试)、转运使司试(漕试)、国子监试等几种方式。举人解试合格,由州或转运使司、国子监等按照解额解送礼,参加省试。省试由尚书省主持,故叫礼部试、南省试(唐尚书省在大明宫之南,因称南省,后沿用),简称省试;此试在春天举行,故又叫春闱、春试。在唐代,这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负责,唐玄宗

12、二十四年(736年),“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宋代因之。省试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对礼部奏名进士的复试,也称廷试或御试。殿试所定名次与省试有所不同,举人殿试合格才算真正“登科”。宋代考试分此三级进行,也充分证明了统治者为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费尽了心机。以后明清两代科考大致继承了此三级考试程序。3、 宋代举子热衷科考在宋代采取的是分科目和层层选拔的方式,也就是上面我所说的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程序。同样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社会,举子们对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充满了幻想。尤其是宋朝登第举子的待遇极其优厚:“登上第者,不数年,辄赫然

13、显贵矣”。 宋史选举志一卷155,北京:中华书局,第3611页。宋真宗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这“黄金屋”和“顔如玉”不仅是激励读书人寒窗应举的动力,而且也是他们一举成名之后获得金钱美女的客观现实的真实写照。因为宋代科举及第者可以获得大量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而且当时社会上流行有榜下择婿之风也确实使一些苦读成名的举子找到了顔如玉。功名利禄的诱惑、金钱美女的诱惑,使大批的人被卷入了科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抱着“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梦想,抛家弃子踏上科考之路

14、。但是竞争是残酷的,尽管宋朝每科录取的人数大大超过隋唐,可是每次参试举人都如过江之鲫,竞争依然是十分激烈。而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者,尤其是那些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他们靠正常考试是根本没有希望的,获取功名就只能依靠非法手段“作弊”。其实考试与舞弊往往是一对卵生姐妹相伴而生,自隋朝创建了科举制,行至唐末 ,就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作弊现象 ,到了宋代 ,形形色色的作弊现象更是十分普遍,其作弊的方法和手段都相当高明。在元朝人眼里 ,“科举极弊于宋”。 黄宗羲: 潜庵学案 / / 续修四库全书第 5 19 册 宋元,第207页。有挟带参考资料进场的;有雇人助考的;有冒籍的;还有通过考官走后门的,尤其是贿赂考官,后果更为严重,因为能走这条捷径的人,大都是一些势力之家,他们通过各种关系请托,联络考官,从中获取考试题目,这就出现了“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的情况。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为了使寒门子弟与贵族世家子弟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宋朝统治者针对考官作弊,势力之家请托的现状,在唐末五代科考试官“锁院”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锁院”制度。它是为防止考官漏泄题目而设置的。二 宋代科举锁院特点 (一)、唐末五代时的锁院关于唐代科举锁院的比较确切的记载于长庆四年(824)。长庆四年李宗闵知贡举 徐松:登科记考,赵守俨点校,北京: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