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88867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工就业文献综述一、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文献综述(一)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定量研究干晟,石晓平(2007)根据在江西农村的两次走访问卷式的实地调研,通过与当地农民及其官员和研究员的面对面交流,结合当地统计和研究材料以及调研数据分析,总结了影响江西农村非农就业的宏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接近饱和;城市化的滞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的影响;组织服务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的制度性障碍(户籍管理制度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影响江西农村非农就业的微观因素有: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与拥有

2、技能。孙延旭(2009)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认为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1)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决定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获取能力和机会大小,并且内在的人力资本水平也决定了其迁移的愿望,在非农就业中获得的收入水平与人力资本存量也有很大关系,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当地非农就业的规模。(2)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区域或者乡镇的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非农就业岗位越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的数量越多。(3)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动机大小取决于城乡之间的现实差距。(4)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的大小,一

3、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非农产业转移的意愿和倾向。(5)农业投资比重。农业投资的多少影响着农业资源的寡富,从而使得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配置发生变化。(6)距离。距离非农产业聚集地县城的远近,影响着非农就业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的多少,因此,距离县城的远近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的一个因素。(7)城镇登记失业率。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指标中,城镇失业率指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劳动力力的就业机会,也影响其是否在非农产业部门就业的决策。(8)乡镇的教育设施状况(9)乡镇基本生活服务设施情况。谢勇(2009)以南京市为例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研究。他将就业质量界定为三个维度:劳动合同的签

4、订情况、就业的稳定性和工资水平。与外来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的指标是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技能水平等人力资本存量。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培训的情况、家乡来源以及直系亲属情况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与农民工工资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的指标有技能水平、年龄和性别。辛岭、蒋和平(2009)利用四川省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未成年人数、60岁以上老人数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是否有技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和地形特征虚拟变量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影响

5、因素,而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家庭年收入对非农就业影响并不显著。与经验判断有差别的是:(1)农村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作者预期来看,村附近企业越多,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工作的机会就越多。但是,预期是对村附近的企业只是从事非农产业而言。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43家企业中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为14.5%,而大多数企业从事种植和畜牧业,尤其以畜牧业居多。(2)家庭收入对劳动者非农就业参与有微弱的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一般而言,在我国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于非农产业,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选择从事非农产业。但是,作者调查的四川省三个地区中,南部县和宣汉县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6、,农民人均收入很低,我们认为,家庭收入过低的农民由于缺乏收入而可能无法负担自己外出打工的路费等外出打工所必须的费用,所以,家庭收入过低影响了他们外出打工的意愿。(3)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对其参与非农就业有正向影响,但是不显著。一般而言,由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或者是由于非农劳动市场的不完全造成对性别的选择,如在不完全的劳动市场上妇女可能更多地参与家庭工作以发挥其比较优势,造成男性劳动力更多的参与非农劳动,但是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劳动力中,男性占52.04%,女性占47.96%,二者相差无几。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行业对劳动力的性别要求不同,纺织、家政服务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能更多的需要

7、女性劳动力,尤其是近些年对年轻女性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会进一步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4)家中是否有60岁及以上老人对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际调查中,外出打工的农户一般不愿意放弃土地,家中老人如果不是有严重的疾病,一般都坚持农业劳动,而不愿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为家庭解决基本的口粮问题。而且老人可以为留守的孙辈提供照料家务劳动,使得家庭劳动力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产生正向影响。张伟(2009)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状况、社会资本状况三个因素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作者选取了获取工作的能力和维持工作的能力2

8、个因变量来分析农民工的就业能力;选取了年龄和性别2个自变量来分析农民工的个性特征;选取了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状况、培训经历和身体健康状况4个自变量来分析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状况;选取了社会经济地位和关系强度2个自变量来分析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状况。通过实证分析,作者最终得出了:男性农民工的岗位层级较高;年龄对农民工获取工作的数量和工作年限有显著的正影响;职业技能对农民工获取工作的数量的正影响作用最强;文化素质对农民工获取工作的速度、工工作年限和岗位级别的正影响作用最强;健康状况与农民工获取工作的数量、速度、工作年限和岗位级别均无相关性;经济状况与农民工获取工作的能力和维持工作的能力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强

9、关系程度对农民工获取工作的数量和工作年限有显著的正影响作用;弱关系程度对农民工获取工作的数量有显著的正影响作用等8个结论。强关系程度是指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亲属、朋友和老乡关系,弱关系是指对于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的信任以及城市新社交圈的构建,是以“信任”为纽带而逐步建立的新型社会网络关系。陈宪,黄健柏(2009),认为以下8个因素对农民工就业有较大影响者占的比重较大。(1)农民工的自身条件。农民工的素质、身体条件、年龄、受教育的年限、技能等都对就业能力产生影响。(2)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第一,存在城乡分割,我国农民一直是农村户口身份,去城里或企业工作经常受到歧视。第二,由于行业

10、壁垒很高,行业分割现象严重,农民工进入某些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第三,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存在地区分割,发达地区为农民工进城设置人为障碍。第四,单位性质不同,对农民工就业接受程度也不一样。(3)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在劳动力市场领域,一般来说,工资待遇高,农民工就业越积极。但我国由于农民工大量过剩,工资的调节功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弹性,但工资仍然是影响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因素。(4)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农民工就业岗位越多,就业需求越大,农民工就越容易就业。(5)政府的服务水平。政府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维护、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社会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民工住房条件的提供和各种制度(如城管、税

11、费等制度)的实施等方面都能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6)信息灵敏性。有效的、及时的就业信息对农民工就业很有帮助。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农民工愿意就业的供给信息往往容易脱节。(7)农民工家庭条件。农民工家庭子女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承包的土地数量不够或土地产出低,所处的地域条件较恶劣等都会影响就业。(8)其他原因。除了上述7个方面的因素外,在传统思想、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对农民工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二)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定性研究林梅(2005)认为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因素。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状况往往影响很大。(2)政策因素。如绿化隔离地区政策和二元

12、户籍制度阻碍农村劳动力就业。(3)制度因素。对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在集体经济组织就业不仅劳动强度小,而且收入水平较高,这是自谋职业所无法比拟的。加上农转居、转工人员自谋职业后,现行社会保险体系不能保障他们享有失业、养老等相关保障待遇,同时自谋人员也无法享受低保,面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稳定收人和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劳动力普遍要求集体安置就业,形成过分依赖集体的畸形就业模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矛盾。(4)劳动力素质因素。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即使与城镇失业人员相比,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农村劳动力都是弱势群体。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系(2006

13、)以湖北省武穴市农民就业状况为例,分析了影响农民就业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1)自身文化素质低;(2)就业信息渠道狭窄,大部分人是自己出去找或靠亲戚朋友的介绍;(3)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给用人单位、给国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当务之急;(4)农村劳动力外出组织化程度低;(5)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周经娟,吕计跃(2008)认为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有(1)工业化发展模式影响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一般来说,轻工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潜力和容量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轻工业具有很

14、强的劳动密集倾向,重工业则具有很强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倾向。(2)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发展战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作为一个经验性结论,城市化水平与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成正相关。作者划分了多种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同战略对农民工就业而影响是不同的。从微观层面来看,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有(1)农户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按用途可分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农用生产性固定资产。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的大小对农业的产出影响很大。理论上讲,较好的农业装备增加了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可降低非农就业的规模;如果农户拥有较大规模的非农用生产性固定资产,则将大大增加非农就业的

15、机会。(2)农民文化程度和技能的高低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收入受其文化水平、技能素质的制约。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就业可能性越大,而且转移成本越低,收入越高。赵荣祥(2008)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有(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制约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2)制度制约。主要有户籍制度障碍、歧视性就业制度障碍和人权与社会保障障碍。(3)劳动力自身制约。一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对劳动力较大需求的巨大拉力,我国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及农业技术进步和

16、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巨大推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市现代文明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巨大引力,促使农民工规模继续扩大。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低和自卑心理、陈旧观念及文化背景差异。(4)劳动力市场制约。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内部劳动力消化能力越来越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对农村劳动力需求不足;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减少,工业吸收农村劳动力能力降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不具备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5)土地资源状况。“三十年不变”的土地承包地政策,对农民有很大吸引力,使其进可在城镇务工,退可守土保温饱,成为双重就业者。如果把户口迁移到城市,万一站不住脚,就失去退路。土地使用权无法自由流动,也导致一部分有转移愿望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摆脱土地束缚完成转移。韩永廷(2009)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危机使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引发大量失业,农民工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