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888531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示范教案(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课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规划如果说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那么,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将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本单元讲了三个问题: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征税和纳税。第七课分析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必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生产的发展要优先,不同群体的利益要协调。这样一来,个人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提高了。第八课,国家也是要收入的,国家办大事需要花钱,这就是财政,即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其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国家怎样取得收入呢?这正是第九课所要回答的

2、问题。在这一课,介绍了税收的特征、种类、公民纳税的义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阐释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三、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四、通过本单元上述内容的探究,在感受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树立以劳动创造、自觉依法纳税为荣的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课时安排(本单元共七课时):课节课时个人收入

3、的分配(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时兼顾效率与公平一课时国家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收入与支出一课时财政的巨大作用一课时征税和纳税(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一课时依法纳税一课时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一课时第七课,一个人的消费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而收入主要是劳动创造、“分配”而来的。“怎么分”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及其社会意义。第二节“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涵义,提出坚持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第八课从国家行使职能需要雄厚的财力这个话题展开,阐述了财政收入及其

4、构成、财政支出及其用途,说明财政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这是第一节的主体内容。第二节“财政的巨大作用”从国家办大事、人民生活要提高这两个角度,具体地解析了财政在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第九课由两个部分内容组成:一是阐述了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着重讲解了目前我国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的相关知识;二是从“依法纳税”的角度,分析了纳税人与负税人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提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点击了现实生活中违反税法的四种常见现象,教育公民要积极关注国家的税收工作,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本单元在最后照例给学生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本次综合探究的主题是: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5、一、提出了与“效率”和“公平”相关知识、能力和觉悟三个方面的目标。二、建议同学们采取调查收集、分组讨论、双方辩论、提出见解等活动形式去探究。三、提供了三则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拓展同学们的思维,提高同学们在具体情境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则,某炉具厂收入分配不公,差距悬殊造成了人心不稳、效益下滑,意在说明“效率优先”有必要,“兼顾公平”不可丢。第二则,冯村的承包经营前后大变样,说明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告诉我们“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第三则,梨树沟的变化,说明“救济”虽好,不如“开发”,效率与公平应当在开发中实现统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从容说课 社会财富好比是一块大蛋糕,把蛋糕做大

6、,靠的是劳动创造;而切分蛋糕则是一门学问。毕竟是“众口难调”,因而要想分得合心合意、合理合情,不依据一定的制度,不坚持一定的原则是难以办到的。那么对“收入”,我们将按什么标准去分配呢?怎样的分配制度才体现了国情,尊重了劳动呢?怎样分配才既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使人们具有不断奋进、改变落后的持续动力呢?这就是第七课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一课以“个人收入怎样科学合理、合法地分配”这个问题为主线,分析了“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教材辅助文部分链接了相关材料,说明了“共同富裕”的意义,“按需分配”和“平均主义”不仅不

7、符合国情,而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各种分配现象中理解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与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密切联系,与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密切相关。教学重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效率优先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维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3.理解确立按

8、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4.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5.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6.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7.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8.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

9、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10.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走进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当一回记者,要对你们家里的收入情况作一个调查采访,希望大家据实回答,配合工作。(采访某同学)你好!请问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你们家的收入来源于哪些渠道?你能告诉我吗?谢谢!生1我爸爸是机关干部,工薪阶层,我妈妈和您一样也是教师,拿工资的。不过我们家房子临街,被别人租去了,租金也是我们

10、家一笔可观的收入。生2我爸爸以前是国有机械厂的工人,下岗后开了一个店,销售并修理摩托车,是个体户,收入还可以。生3我爸爸是银行的职员,也是拿工资的,不过他和我妈都是股迷,去年炒股还赚了一点。师好,同学们,本记者今天就采访到这里。我呀,还是回到教师的岗位上来,我也是拿工资的,工作之余,也写点小文章什么的,挣点稿费。现在我把采访的情况简单统计一下,有拿工资的,有干个体的,有出租房屋的,还有炒股的,算我在内的话,还有爬格子挣稿费的,等等。那么,这些收入渠道也就是分配方式有什么区别?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呢?为什么说多渠道、多形式挣钱致富不仅利己,而且有利于社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11、(多媒体打出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推进新课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媒体放出制作的动漫课件:昏暗的破窑洞里,几位农民围坐在一起。农民甲:队长,我寻思承包几亩地,我兄弟几个有的是力气,人也勤快,咱多劳多得,这咋不行呢?农民乙:是呀!队长,像我这样累死累活地干,队里分配给我的粮食和好吃懒做的二棍子一样多,这不是鼓励偷懒吗?都这样懒下去,这日子咋过呀?师这是发生在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幕真实的场景,几位农民的创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我想请问大家,这几位农民在收入的分配上提出了一个什么标准?师劳动标准,要求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师对!那什么是按劳分配?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一概念呢

12、?方法指导:理解这一概念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概念的外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有一个基本范畴,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第二,是概念的内涵,即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的各项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继续放动漫课件队长:好!我今儿个就牵了这个头,分!虽说也是国家的,但人有不同,按劳取酬,天经地义。要过好日子,非这样不行!师队长的话掷地有声,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非这样不行”呢?1.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经济条件”和“积极的社会作用”两个角度分析,探究合作学习,代表回答)

13、(学生探究参考)思路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排除了任何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和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的公有制经济,生产水平还不高,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社会成员的需要,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因而只能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还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手段。因此个人消

14、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思路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能动因素,如果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必然是经济衰退,普遍贫穷。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的付出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师非常好,希望大家掌握这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对“按劳分配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探究分析,请大家继续思考,拿老师我来说,工资是我的主要收入,得点稿费是微不足道的,在我的所有分

15、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这我理解,可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国有企业里当技术员,他有一个最大的能耐就是会炒股票,据我所知,他炒股所得比他的工资要多。那么,为什么说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呢?请大家为我解开这个结。2.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生1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理解这个问题要从全社会的范畴来看,不能拘泥于一地一人。生2我补充一点。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的比重。理解这个问题要比较地看,相对地看。师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精彩,善意地提醒我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我的这个“结”总算解开了,谢谢!(过渡)从我上课前的采访中得知,有在公有制经济中拿工资的,这当然是按劳分配,还有干个体的,有出租房屋的,有炒股的,等等。也就是说,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有其他分配方式。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师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也是劳动所得,这是不是按劳分配呢?这与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刚才有同学提示我要“比较地看问题”,那么,大家不妨用一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