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88847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制情感和认知障碍进步职校学生素质人教版国家规划教材?中大家都知道,职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大多属于中下游的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近几年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作了初步的讨论。所谓情感障碍,是指学生的一种错误的情感体验。这种错误的情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学习生活本身的错误情感,表如今对各科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的错误情感,表如今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老师的恐惧感。这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拟普遍。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学校的原因:紧张枯燥的

2、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照,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疑心自己的智力和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变得更加呆滞,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所谓认知障碍,一般是指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表如今学习上,不仅根底知识,根本技能较差,更主要的是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阻碍了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阻碍了新知识的继续获取,阻碍了各种才能的继续锻炼。认知障碍的形成也是复杂的,主要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合理、适时的指导和严

3、格要求,严密训练。要克制情感和心理障碍,我的做法是这样的: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立足全体学生。要想帮助这些学生克制对学习的情感障碍,道德作为老师本人要克制对学生的情感障碍,通俗些说,就是首先老师要对这些学生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有正确的情感。不仅要理解他们,而且要真诚保护,热情帮助、教育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老师在教育上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1转变人才观念。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的人才算人才?另一个是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中承当什么任务?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的,多类型,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中、初级实用型人才的。不能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及大学的学生才是人才,升不上学的都是“蠢才

4、。2转变质量观念。就教育质量而言,要注意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即使就教学质量而言,要看全体学生的进步率、转化率和合格率。3转变教学观念。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老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表达“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展智力,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受用一辈子。笔者之所以首先强调老师观念的转变,是因为在多年的教育理论中深切体会到老师的教育观念,总是直接支配着老师全部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而且是老师自学消除对职校学生情

5、感障碍的思想基矗第二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制情感障碍。1给予信任感,消除自卑感。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自感不如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就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如何帮助他们克制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形成新的心理定势呢?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更要“付之以行,“晓之以理。即从道理上说清楚,打好攻心战。可以,而且应该向他们明确指出:根据科学的分析和现实生活中种种表象证明,他们的智力水准跟目前被认为优秀生的同龄人相比,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些微小差异,但从总体上说,是属于同等级程度的。脑子并不笨,智力并不低,才能并不弱,即使有些差异,那也仅仅影

6、响些学习的速度,但并不影响学习的深度。说得通俗些,就是别人能掌握的,他们也一定能学会的,至多比别人多化些时间。这是科学家们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应该完全相信这一科学的断定。但是也应该成认,以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这并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自己的行为。即一方面是不能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自控才能差,自抱自弃,叫做“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不尊重自己;第二方面是惰性较强,懒于考虑,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叫做“自己管不好自己,第三个方面是学习法不对头。不重视自学,不重视理解,这叫“自己用不好自己假如“知疾乐医,及时克制定能迎头赶上,可以到达比拟理想的境界。老师假设能在说理过程中充分表达出对学生的满腔

7、热忱,充满信心,充分的信任,必然在他们的自卑心理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而且也增强了师生感情,对建立和谐、融洽、活泼的学习气氛大有好处。当然也应该充分认识和估计到,这种靠老师用“道理使学生情感处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短暂的;要使其在心理上形成“定势,不仅要屡次的反复强化,还要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始终对他们充满热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在其以后的学习中确使其获得成功感,使其通过自我验证,坚信以上结论的正确性。2给予成功感,消除恐惧感。唤起理智的觉悟固然重要,但要获得长久的效应,务必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首次效应尤为重要,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堂课

8、,要一清二楚,做到不遗留任何问题,而且又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第一单元测试,务必使学生得到比拟满意的成绩。为此,一是教学上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二是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展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无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解的习题,事前进展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单元测试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获得比拟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的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第三根据实际施教,帮助学生克制认知障碍。1低速度、高频率;低目的、高质量。所谓低

9、速度,就是整个教学进度不宜过快,重点章节,关键内容降低速度,放慢节奏,让中下学生来得及承受,来得及考虑,可以消化,不吃“夹生饭,不积食。例题习题要少而精,宁可少讲几个,也要讲一个使其实在理解、掌握一个,学会一个。所谓高频率,就是对学过的概念或规律使其有方案地屡次反复出现,使学生到达稳固、深化的目的。要懂得“遗忘本身是一自然规律。不能要求学生把老师讲过的都要记牢,但又要使学生记住必要的内容,这就必须使他们屡次接收同一“信号,逐步增强这一信号的刺激。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和思维的延续作用,而且防止了学生学习中的得新忘旧。所谓低目的,就是教学目的确实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目的不宜订得过高,难度和深度要

10、很好控制。注意到概念的理解只能逐步深化,规律的应用只能逐步纯熟,不能“一次性过关,目的定得过高,急于求成,势将适得其反。所谓高质量,就是“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要求高质量。重要的根本概念一定要正确理解、不模糊,重要的根本规律一定要实在掌握、学会应用。两“低、两“高,总的思想是“宁可慢一点,但务实一点,貌似慢了,实际知识增长是快了,本质上是“以慢求快。宁可少一点,但求好一点,貌似少学了一点,实际实在掌握的知识多了,本质上是“以少求多。2严要求,勤训练,点点落实,块块清楚。所谓严要求,就是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课堂纪律要严格,书面作业要严格,实验操作要严格。例如对书面课外作业,不仅要及时完成,有错订正

11、,而且要步骤完好,书写整齐,符合“标准化要求。一言贯之,成为规矩,有利于克制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所谓训练,就是经常作有目的的训练。练习的内容可以是各方面的,有的是稳固知识,培养才能的训练,有的是培养某种习惯的训练。形式上,有是形成性练习,有的是总结性测试,时间上,有时利用新课前的5分钟、10分钟,有时是讲课后5分钟、10分钟;有时利用几分钟,有时也可整节课,根据实际需要。有必要在他们掌握根本知识的根底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容易错误的问题,让其碰碰钉子,汲取教训。所谓点点落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学生逐个检查落实。为此,在类检测中,对反应的信息要进展认真细致的分析处理。发现哪些知识点在哪些同学中尚未落实,要及时进展矫正、补课。所谓块块清楚,就是把每一教学单元,或一章作为一块,教完一块验收一块,要求把这一块知识搞清楚,不积累问题。为此一个单元或一章完毕,首先根据知识点和教学目的,列出测试要点,拟一份知识点较全但难度不大的测试卷进展总结性测试,测试后对席卷反映的信息进展处理,进展定性、定量和定人分析。对普遍性问题那么集体分析,假设是个别学生的问题,那么进展个别矫正。假如问题较多,涉及面又较广,也可以在分析、补课根底上,用类似试题,抽局部同学再行测试。务必做到根本过关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