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88735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97 大小:9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道234(原省道232)荥阳境国道310以北段改建工程项目部 施工组织设计国道234(原省道232)荥阳境国道310以北段改建工程2016年10月26日施工组织设计(K0+000K17+143)编 制:胡耀辉审 核:陈亚奇批 准:刘向辉 编制单位:河南省平顶山中亚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目录1、前言12、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3、第二章 施工进度安排344、第三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95、第四章 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1016、第五章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1227、第六章 安全专篇1388、第七章 施工现场扬尘防治措施1619、第八章 创优方案16110、第八章 进度计划

2、172前 言1.编制依据 (1)国道234(原省道232)荥阳境国道310以北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3)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4)建设地区的交通运输、地方资源等情况。(5)施工现场实地勘察情况、恢复定线、进行市场经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2、编制范围国道234(原省道232)荥阳境国道310以北段改建工程,桩号K0+000-K17+155.25,路线全长17.15525千米,扣除南水北调桥利用段(0.49千米),路线实际建设

3、里程为16.637千米(含短链16.077米)。3、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部委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遵守投标文件有关条款,贯彻业主及总监办的有关要求。(2)确保实现业主制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平行流水及均衡施工。(4)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施工,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做到优质、快速、安全、高效按期或提前完成本工程。(5)精心规划设计施工现场,减少临时工程用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尽量

4、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6)尽可能采取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资运输、节约能源。(7)切实做好冬雨季施工进度安排和相应的特殊措施,确保连续、均衡施工。(8)施工中做到文明施工,争创“文明施工工地”。第一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工程概况1.1.1线路概述本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境内,顺接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至项目终点,在枯河桥以北200米接入现S232,沿老路南下下穿连霍高速,在穆寨处上跨南水北调总干渠,经吴村,在高袁寨南侧上跨科学大道,与王庄上跨陇海铁路,在荥阳市城关镇上跨郑上路,而后在三里庄与G310平交即为项目终点。1.1.2 工程范围国道234(原省道

5、232)荥阳境国道310以北段改建工程,桩号K0+000-K17+143。1.1.3 自然特征1.1.3.1 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郑州市西部,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本区地势呈现南高北低,北部起点高程在127.5米左右,南部终点高程在178.4米左右。个别地方有冲沟出现,一般比较小,仅枯河较大,在本处线路采用架桥的方式跨越。1.1.3.2 气象特征线路所在地区郑州市位于北温带南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级分明,春季温暖,干燥多旱,夏季炎热,多雨易涝,秋季天气多变,旱涝交错,冬季寒冷多风,干燥少雪,冬旱频繁。年平均气温在14.4,高温天气集中于6-7月份,极端温度达42-45;低温集中在1月份,最低

6、气温可达-17.9。全年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达293-312天。年平均降水量640.9mm,多集中在6、7月份,12、1月降水较少。1.1.4 施工条件1.1.4.1 交通国道234(原省道232)荥阳境国道310以北段改建工程属旧路改建,特点是不断行施工,施工道路方便。1.1.4.2 施工用水工程及生活用水接市政用水。 1.1.4.3 施工用电 电力供应充沛,施工用电可直接接入国家电网。1.1.4.4 施工通讯在项目部安装程控电话、传真机,并接上网线,便于与业主及监理之间报表、文件的传输,公司和项目部之间进行网络化管理。各施工队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无线电话进行通讯。 1.1.5 主要设计标准本

7、项目采用设计速度80km/h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33.5m。1.技术标准:序号技术指标项目单位设计指数1道路等级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803路基宽度m33.54路面标准横坡2%5平曲线最小半径m13006纵面线形要素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0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500最大纵坡3.565%最小坡长m2507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1.1.6 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1.1.6.1 主要路基工程项目及数量路基土石方工程砍树挖根:48911株,路基挖方总量为270085.27 m,填方761576.95m(利用方231951.1m、借方338455.96m

8、、换填土191169.89m),CFG桩46698m,8%白灰土台背回填132768.76 m,5%白灰土处理路床182864.42m。1.1.6.2 桥涵工程项目及数量本标段桥涵构造物有大桥1座(K4+546.8枯河大桥),分离立交2座(K11+365科学大道分离立交、K14+367.4郑上路分离立交),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5道,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涵5道,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道,钢筋混凝土圆管倒虹吸17道。桥梁均使用钻孔灌注桩,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初步将桥涵结构物部分划分5组作业队,其中涵洞施工队分为2组,大桥施工队1组,分离立交施工队2组。1.2 本标段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1.

9、2.1 工程特点1.2.1.1道路不断行,工期紧张本线属于旧路改建工程,施工中道路半幅通车、半幅施工。为满足要求,对各专业工程进行周密组织、合理安排、协调施工,确保工程安全。1.2.2 工程重难点分析本工程重点为路床掺灰处理、科学大道分离立交、郑上路分离立交。本工程难点为分离立交。1.3 施工总体方案1.3.1 施工目标1.3.1.1质量目标全部工程项目达到国家、部、省规范要求,分项工程一次检查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确保省部优,完全满足合同的要求。1.3.1.2安全目标杜绝因工伤亡事故,避免重伤,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严格控制为零。1.3

10、.1.3工期目标我单位服从合同总体工期及业主阶段性工期的统筹安排,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本合同内所有施工任务,并按照合同工期进行总体施工安排。1.3.1.4成本目标在保证工程质量优良、工期合理的前提下,成本最低。1.3.1.5文明施工目标环境整洁、纪律严明、设备完好、物流有序、信息准确、生产均衡、创部级文明施工样板及安全标准工地。1.3.2 施工指导思想(1)积极响应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充分结合投标阶段现场调查资料。(2)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

11、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5)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6)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系统管理相结合,发挥联合体集成优势,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通过建立先进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7)按照生

12、产组织工厂化、工序控制专业化、现场作业机械化、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思路组织施工。1.3.3 施工组织布置、规划原则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安排,结合施工条件,统一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具体遵循的原则如下:(1)方便施工、便于管理本着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缩短场内倒运距离来统一规划临时设施。(2)有利于环保和文明施工按照布局合理、紧凑有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布置,满足环保和创建标准文明工地的要求。(3)珍惜土地、保护耕地便道尽量在工程用地界内且不影响工程施工,临时工程尽量少占和不占农田,必须占用农田的临时工程,待工程结束后用进行复垦还田。(4)梁板预制、混凝土拌和站按照规模合理、配套

13、完善、流程顺畅、留有余地的要求,做好规划建场工作。1.3.4 施工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5) 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26-2004)(6)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02-01-2008)(7)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8)交通运输部标准

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 20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2009)(11)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 D81-2006)(12)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13)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4-2006)(14)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 281-2007)(15)建材行业标准道桥用防水涂料(JC/T 975-2005)(16)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三波形梁钢护栏(JT/T 457-2007).(17)交通运输部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G/T 4-2004)(18)交通运输部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