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88173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马琳(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马 琳提 纲一、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二、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三、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四、物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五、 课程内容标准六、研修课标的重要性 俗话说”纲举目张”,那么课程标准就是纲,因此今天我们需要对课标进行一个认识和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物理课程标准里面已经明确给我们指出了:初中的物理学科它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在这个里面它性质规定了。首先它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它是自然科学的课程。在初中的课程里面自然科学的课程很多,而物理是其中一门,而这一门呢,它对初中的自然课程它是一个重要的领头

2、位置,那么它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首先它是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技能。另外它要经历基本科学探究过程。第三受到科学态度、精神熏陶。这里面物理知识强调的是初步的,要求并不很高是,基本的。而技能这个要求呢又是跟知识是并重的,也就是技能跟知识在同一层次的要求。那么所谓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里有一个科学方法的问题,过去大家认为科学方法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好像只能隐含在教学里面,但是现在新课程里面,它却把科学探究列为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也就是它必须明确的要求。要知道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而且能有意识的去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处理一些问题。第三,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受到科学态度、精神熏陶。这里面是

3、受到熏陶的问题,也就是并不是要求太高的,但是必须要受到科学态度、精神熏陶。那么从这里可以看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任务,它不再是只有知识一维的了,它必须要考虑到其它两维的要求。所以我们物理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而且我们还要着眼于塑造人。这就是我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二、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来讲,应该说有很多新的理念,但是这些新的理念我想应该是有一些教育理论为依据的,那么它主要有哪些理论依据呢? 1、建构主义理论首先,新课程借鉴的理论之一就是建构主义。它是将多种形式的建构主义整合在一起的。所谓建构主义概括来讲大概就是这样几个方面。学习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强调在真实情境

4、中、认知冲突中进行建构,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供“脚手架”。常采用基于问题、基于案例、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为了形象的说明这个建构主义理论它的核心点,曾有教育学家画过一副叫做鱼心目中的鸟的漫画。这个是可以形象的说明问题的一幅漫画。其中一个画面是,青蛙从岸上跳到水里去,鱼就想问问题了,说“青蛙大哥。你是不是看到岸上有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呢?”。那么青蛙就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一种会飞的动物叫做鸟。它有翅膀”。那么第二幅画面就看到鱼开始想像,它说“是这样吗?”。它脑子中的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身体像条鱼,它的肢膀就是鱼的鳍的放大,那么鸟有腿,就像青蛙的腿一样,为什么会出现鱼形

5、的鸟呢?因为它的生活经验告诉它,身体应该是这样子的,肢膀就应该是鱼鳍的放大,所以呢,它没有认识过、接触过鸟,没有看到过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它想象总是带有它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实际上,认知心理学也告诉我们,认识要从感性到理性,先有感觉才会有知觉,我想这就是新课程非常强调体验、探究的依据。这里还可以再举一个项目,也就是在国外有一个初中物理教材,它是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的,这个项目它是初中学生用8个周的时间,每周三节课上完的内容。这个项目的名称就是“骑自行车为什么要戴头盔”,这么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里面,首先它让学生做实验,比如说一个小车上放一个鸡蛋,这个鸡蛋代表人的头,然后前面

6、有一个挡板,这里有一个斜坡,让这个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如果这个速度不很大的话,那这个鸡蛋是不会撞破的,但是如果速度大一点的话,这个鸡蛋就会撞破,这个头、脑袋就破开,这项实验,它牵涉到速度、运动、力、减小力、缓冲等等知识,开始学习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大家也做实验,等到学完了这些知识以后,他懂了很大道理以后,他就开始教学生设计一个头盔,比如说用纸、用泡沫塑料做一个头盔,让它套在这个鸡蛋上,然后再做实验,看看是不是还撞碎,发现在很高的上面滑下来也没有撞碎,所以成功了。那么根据它的学习过程、制作的情况给他打一定的分数。所以这个就说明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当然这个是国外教材的一种做法。我们也只

7、是能够从中借鉴参考一下。2、文本与对话理论。文本与对话是新课改常用的理论之一。首先,它涉及到一个内容就是什么是课程?那么过去我们理解课程就是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表,课程就是教科书,就是一本一本的书,所以理解为课程是学科、课程是教学计划。而现代的观念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你课再好,计划再精密,学习者没有学到东西,没有经历,谈不上课程,所以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进一步认为课程是复杂的会话,也就是说它可以是编写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会话,也可以是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甚至于可以是学生与家长、社区之间的对话,所以这样一个对话、会话就组成了课程。所以也就是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人人参与

8、、平等对话、相互合作。课堂是学习共同体。所以不能采用单向灌输的这种教学模式。这个就是文本对话的这种理论。例如,80年代的教材,我们翻开教材可以看到它通篇都是文字,只有少量的一些插图,它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一些描述呢,基本上都是叙述性的,那么教科也就变成一种传授式的。而且它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例题,也不提出任何问题,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原来传统的一种教材。那么看看我们现在的新教材。它不仅是图文并茂的彩色的,而且通过许多栏目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与教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第五章的第一节力,那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是相

9、互的,这里面它给出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中都非常形象的展示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外还有随堂的一些迷你小实验,让学生自主阅读的信息窗,还有加油站等等栏目。那么除了这两个重要理论之外,我们看到还有许多,什么多元智能,有效教育等。前面刚才所说道的教学理论它是多方面的,说明新课标是借鉴了很多理论组合成的指导思想。那么改革的基本观念或者说改革的着眼点,我们可以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来理解三、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1突破学科本位

10、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1)什么是“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只讲知识,重视知识,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并如何去完善它,与科技、社会、自然和学生生活联系不够,尤其是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较少,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强调接受式学习,忽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来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例如老教材中关于浮力教学、扔石头、冰块中包木头、铁块等)

11、(2)新课程标准则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这样就是对知识的要求要适当的做一点减法。所以现在的新课程在知识方面不追求它的完整性,全面性。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例如力的图示、电荷、电磁学等) ;有些并不完全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了大量的篇幅来学习(例如眼睛和眼镜、信息的传递、温室效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材的顺序也不完全按照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我们过去在浮力的问题、阿基米德定律问题,讲得很深,要做很难的题目,包括压力、压

12、强、杠杆都很深,现在倾向于知识适当的淡化,把追求完整追求全面强调规律严密性方面我们做了一些降低的要求,但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突出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我们还要从单一的学科导向各个学科的联系。过去物理就是物理,现在物理知识也适当的联系其它学科,比如与它联系最紧密的,初三就有化学,地理以及人文科学,这些方面知识在我们新的课改的理念就认为学科不是单一化的,必须要与其它学科进行横向的联系。还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新课标并不强调。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新课标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

13、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不过新课程要求对概念、规律的严密地表述,它的逻辑的联系,并且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3) 怎样做到“突破学科本位”? 新课标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要求:第一,在情感和态度上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材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1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在科学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见解;在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比如: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上后会怎样?用放大镜看指纹后再看窗外的物体,思考用放大镜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用开水把杯子烫热后立即扣在气球上会怎样?第二,在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上,能感受到研究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科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

15、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化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想象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人从水里出来为什么感到冷?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紧?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有什么作用?蒸汽机的发明怎样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第三,重视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新课标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新课标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了要求。新课标还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16、,即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或制约。新课标强调了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现在相应的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教辅资料,相关课外读本,教学光盘,网络同步授课等)很明显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且目前教科书也是多版本的,(人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沪教版等等)作为教师就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不能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就认为能胜任教学。教师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考多种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