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88132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考研运动训练重点笔记 第二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言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员选材: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竞技体育管理: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使得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得以 实施并达到理想效果的专门管理体制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竞

2、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表现:运动员按照专门制定的竞技规则,在比赛中展示的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运动训练负荷的承载者和运动训练成果的表现者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所有运动项目的共性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项群训练理论:是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 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专项训练理论:即研究运动专项训练活动规律及组织操作行为的

3、训练理论运动训练的竞技价值: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体活动2. 运动训练是创造运动成绩的基础工程竞技体育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员选材、竞技参赛、竞技体育管理 运动训练的活动主体:运动员个人和运动训练团队 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核心的构成要素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 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1. 激励人类奋斗精神 2.满足民众观赏需求 3.推动经济发展 4.适应政治需要 5.显示社会 团体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任务:1. 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2. 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运动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3. 努力提高训练的科

4、学化水平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训练学理论的构成要素: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安排 项群训练理论中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1. 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技能 主导类(表现难美性)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 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隔网对 抗性、格斗对抗性、攻防转换对抗性)2. 依运动项目的结构分类:单一动作结构(非周期性、周期性、混合性)多元动作结构(固 定组合、变异组合)多项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异属多项组合)3. 依运动成绩评定方法

5、分类: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得分类、制胜类 专项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1. 与训练和比赛实践联系最为密切2. 项目特点最为鲜明3. 发展创新速度最快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2.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3. 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在比赛中的表现: 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 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 知识能力:竞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高度发展的协

6、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的重要先决条件 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可以从技术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 建立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作用:1. 可科学的概括并准确地描述这些共性特征,以便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 准的参照系2. 对运动员早期选材和基础训练起到远程导向的作用 竞技能力各因素的特性:互补性、整体性、整合性、内部可迁移性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功能:1. 准备的把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2. 科学的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显示状态3. 合理的选择运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4. 恰当的确定不同竞技能力安排的比例,准确的制定和实施参赛战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 据 运动训练负荷由负

7、荷强度和负荷量构成。负荷强度反映训练负荷的质的特征,负荷量反映负 荷的数量特征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 对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的参赛结果评价:1.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名次2. 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3. 运动员在上一次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4. 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 运动员的起始状态标志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 运动员的目标状态标志着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 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1. 训练目标的激励作用2. 训练目标的导向作用3. 训练目标的标尺作用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指标(1.竞技水平指标 2.名次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训练

8、负荷指标第二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运动训练原则: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运动训练规律:指运动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 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 竞技表现:运动员按照专门制定的竞技规则,在比赛中展示的竞技水平与比赛名次竞技能力的构成子能力: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 各个竞技子能力的靶向竞技表现: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 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 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

9、保持 知识能力:竞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竞技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基因遗传、生活环境、运动训练 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的影响因素:运动员自我竞技能力的培养与表现、对手的竞技表现、比 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四大运动训练原则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 概念: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2. 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3. 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训练学要点:1.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

10、个人利益 2.以人为本,加强医务保障3. 做好目标控制,及时反馈,信息调节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概念:根据运动项目的共性特点从实战出发,针对运动员个人特征,科学的安排训练过程的 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2. 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3.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 训练学要点:1.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2.科学的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概念:运动员应系统持续的从事运动训练,并应分阶段做出周期性安排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长期性2.

11、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 3.运动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训练学要点: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2. 分段组织系统持续训练过程的实施3. 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概念: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机体适 应过程,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人体机能对外加适宜负荷的适应性机制2. 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 训练学要点:1.准确把握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宜量度2. 科学的探求

12、负荷量度的临界值3.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加速机体恢复的措施:1.训练学恢复手段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 3.营养学恢复手段 4.心 理学恢复手段第三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 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最大力量: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中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力的能力 快速力量: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力量耐力: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肉紧张,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 完成相应强度的肌肉收缩的能力 速度素质:人体或人体某一

13、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对外界信号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 能力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人体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的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单个动作速度、 成套动作速度、动作频率)移动速度:在运动中,单位时间里运动员身体快速移动的能力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1. 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合理配置2. 体能训练的协同安排3. 体能训练中的意志力培养良好体能训练的意义:1.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

14、.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 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国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 有助于运动员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力量素质类型: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1. 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 肌肉横断面积的大小 肌纤维类型所占比例 代谢能量物质的储存 代谢酶活性2. 肌肉收缩的工作条件 中枢神经系统冲动的强度 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量 肌纤维收缩的同步化程度 肌肉工作的动力学条件 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1. 加大肌肉横截面2. 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速度3

15、. 提高肌肉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4. 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1.重复练习法负荷强度为 75%90%。每次训练中完成68 组,每组重复 36 次,组间间 歇 3 分钟2. 阶梯式极限用力法,亦称金字塔训练法3. 静力练习法通过大强度的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 间为36秒,练习4 次,每次间歇34分钟发展快速力量的主要途径:1. 提高最大力量2. 缩短表现出最大力量所需要的时间发展快速力量的常用方法:1. 减负荷练习2. 先加后减负荷练习发展力量耐力的重要途径:发展力量耐力首先根据专项特点认真分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力量耐力,进而选择训练方法 确定训练负荷的基本要求发展力量耐力的常用方法:1. 持续训练法2. 间歇训练法3. 循环训练法4. 重复训练法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 注重不同肌肉群肌肉力量的对应发展2. 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 处理好训练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 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速度素质类型:1. 反应速度(反应时)2. 动作速度(单个动作速度、成套动作速度、动作频率)3. 位移速度(移动速度)不同项群中三种速度素质的作用、特征及任务:1.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作用:主导性作用 特征:最大限度地(或接近最大限度)表现出动作速度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