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87643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屋顶直升机停机坪(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从实际情况看,高度超过 100m 的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屋顶直升飞机 停机坪是十分必要的。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为及时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提供场所;(2) 为避难人员等候营救,提供暂时避难场所;(3) 可为使用直升飞机直接参与灭火活动提供场地。 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的防火要求是:(1) 根据具体条件,宜设在屋顶层平台上或旋转餐厅、设备机房的上部。(2) 为了不影响直升飞机的操作,直接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要避 开高出屋顶的机房、楼梯出口小间、电梯间、水箱间、公用电视天线、 避雷针等凸出物。离这些凸出物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m,假定停机 坪计算直径为D

2、(停机坪一般采用圆形,其大小为直升飞机旋翼直径的 1.5 倍),则 直升飞机操作场地应为 D+10m;(3) 通向直升飞机停机坪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4) 应安装直升飞机降落标志灯,并在其四周设航空障碍灯;(5) 在停机坪附近应设消火栓,其压力不应低于 0.5kg;停机坪不应设置高度超过30cm的女儿墙,最好不设女儿墙,宜设 安全网,网的周边宽度不小于2m,沿四周水平敷设,其强度应能同 时承重 30 人;(7)为直升机设置自动加油设施,并宜设置 3-4 个两用(水、泡沫液) 灭火固定炮,以扑救停机坪发生的火灾。超高层房屋屋顶要建直升机停机坪民盟常州市委秘书长黄勇认为,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

3、土 地等有限资源的制约下,高空空间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利用,100 米以 上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消防车直接扑救 能达到的最高高度仅68 米,万一发生火灾,受消防装备等条件限制, 只能立足自救。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迫在眉睫。有关专家指出,建筑高度超过 100 米、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 1000 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同时 对高层建筑避难层和屋顶停机坪的设置、逃生器材的配置作出具体规 定,将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最近,江苏省无锡市制定通过无锡市消防条例(草案表决稿) (待报省人大审议通过后正式颁布实施)。以法规的强制力明确消防 责任、落

4、实管理措施,破解了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难题。条例针对高 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三个亮点规定值得推广,一是超 100 米的高层建 筑,包括公用建筑和住宅建筑,都必须设置避难层(间),符合条件 的超高层建筑要设屋顶停机坪;二是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密集场所要配 置应急手电筒、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三是高度重视高层建筑局部改 造、内部装修中的消防安全管理。高层建筑屋顶应建停机坪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选择。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扑救难度大,极易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省工商联向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 加强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强对高层建筑消

5、 防的投入。高层建筑屋顶应建直升机停机坪,以提高城市高层建筑防 御火灾的能力。少数高楼存在先天设计缺陷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布局复杂、形式多样,通道密布, 人员和物资高度集中,仅 2010年11 月份,全国各地先后发生的几起 重特大火灾事故,已敲响我省高层建筑防火和救火警钟。经省工商联调查了解,高层建筑存在的隐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少数高楼存在先天设计缺陷、消防布局不合理。有些城市 老城区建筑密度大、通道狭窄,消防车辆通行困难,且消防栓不健全。 少数高层写字楼多家经营,联合使用,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隐患严 重。居民在装修中使用的木材、纤维制品和高分子材料,使得高层建 筑火患荷载

6、巨大。一些高层建筑是由资质较差的建筑队承包施工,与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施工要求高不相适应。特别是建筑消防工程的施 工,有些中标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他有资质的单位, 而施工仍旧是原班人马,造成工程质量粗劣。有的为了赚取利润,私 自更改图纸,偷工减料。一些消防设施,以劣次品充合格品。 消防云梯不达标是隐患之一此外,消防云梯不达标也是隐患之一。据了解,目前我国引进的 最高消防云梯有效高度为72 米,大多为53 米,超过这个高度,只能 望“火”兴叹。一些单位对消防安全和存在的问题不重视,任意压缩 消防投入,对消防人员特别是消防值班人员落实不到位,有关人员未 经严格培训就上岗。消防系统因缺乏

7、经常性维护保养而性能欠佳,等 等。省工商联为此建议由政府牵头组成安全领导机构,制定和完善 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政策规定,明确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消防、安监、建设等相关部门应组成联合检查组,不定期地开展对高 层建筑消防安全“地毯式”排查,引进一系列先进消防设备,包括世 界最高的举高消防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装置、高层建筑先进自动喷 水灭火装置及附属排烟系统,特别是抓紧购置有效高度达 130 米消防 云梯等必备设备。高层建筑屋顶应建直升机停机坪,以提高城市高层 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应普及高层建筑消防常识建议宣传普及高层建筑消防常识,提高高层建筑使用单位自防自 救能力。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中应充分

8、考虑消防因素。从源头上减少或 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要求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室内 装修应选用阻燃材料,做好防火分隔。制定并强化自救措施。此外,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建筑必须严格符合防火要求,建筑辅助 设施包括围挡等也应使用防火材料。在重要建筑施工现场安装数字摄 像头等监控设备,加强火情发现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当建筑高度达到 60 米以上时,应考虑建造临时蓄水池等方式加强自防自救能力。北京多家医院为航空救援投巨资建停机坪均荒废 航空救援最大的限制就是“离地三尺需审批”的空管制度。 2010 年年底,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 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开放在今后10 年内

9、将按试点、 推广、深化 3 个阶段逐步推进。推广阶段(2011 年-2015 年),会在北 京、兰州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这让人们看到航空救援的希望。如果真因救援出动私人直升机,情况会很尴尬审批时间长、 程序繁琐,“手续没有批下来,要救的人早就没了。”曹威说。一般情况下,规定的空域内飞行属本场飞行,需提前一天申报计 划;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属转场飞行,需要向多部门报批飞行计 划,申请下来往往超过一周。目前,北京航空救援使用的直升机主要分为两类:急救中心使用 的直升机,归商业租赁公司(通航企业)所有,市民使用后须向租赁公 司付费。另一类直升机由北京市政府航空队所有,主要是北京市公安 局的

10、警用直升机,担任重大搜救任务,不收取费用。华北民航局的一名官员表示,目前国内航空救援尚未起步,但前 景远大。航空救援涉及部门众多,有卫生部、民航局、民政部等,尚 未有相关部门能牵头建立相关政策。据了解,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航空救援组织都是非营利性的,资金来自捐献和红十字会会费等。台湾的直升机救援经费采用医保47.5%、商业保险 47.5%加少量个人费用。美国每年有大量的保险费用于航空救援。当地居民只要每年交少 量费用,就可享受这项服务。航空救援组织与爱好飞行的志愿者签约, 进行专业培训,规定一年要参加几次救援。 建议航空救援要有牵头部门“国家航空救援系统建立已有动作,但我们对进展不满意。”今 年

11、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带来有关”低空开放” 的提案,“航空救援要发展,离不开低空开放。”“离不开低空开放”2009 年“两会”期间,27 位院士联名提出“关于建设国家航空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多位中央领导做出批示,指示有关部门研究、 规划和部署。2010 年“两会”上,相关代表委员再次提出“建设国家航空应 急救援体系”。身为政协委员的冯培德院士参与上述两次提议。前日,冯培德表 示,今年的“两会”中,他的提案内容还与“航空救援”相关,是关 于低空开放的,“航空救援要发展,离不开低空开放。”最大问题是机构缺失冯培德认为,我国目前航空救援体系建设中最大问题就是机构缺 失。现有救援

12、力量分散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局、卫生部等部门, “资源无法形成统一合力。”冯培德说,条块分割的航空应急救援体 系不利于资源共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专业性强,航空救援涉及发改 委、减灾委、公安部、民航局、民政局等部门,缺乏一个单位来进行 协调统筹。冯培德说,航空救援很有前景,谁牵头来做起来,是目前首先需 要解决的。救援要与服务结合冯培德认为,建立航空救援,特别是直升机救援体系,需要将救 援体系与服务体系结合。他介绍,服务体系是指为国民经济服务,比如电网公司利用直升 机进行电力巡线,还有一些农业公司专门能利用直升机喷洒农药等作 业。他认为,直升机建立停机坪、培养飞行员等成本都很高。如何让 这些直升

13、机公司发展壮大,平时能为经济服务,遇到灾害时又能统一 利用;公益与商业的运营模式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到现在还是模糊不 清。 调查医院荒废的停机坪冯培德委员介绍,航空救援,特别是直升机救援,可广泛应用于 城市急救和救援。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多家医院为接轨“航空救援”,投入巨资建 有停机坪,但目前都处于荒废状态。一个圆形的混凝土平台,像“一顶帽子”,戴在北京友谊医院急 诊楼 9 层楼顶。 这是一个封锁着的停机坪,周围栏杆上的油漆已开始脱落。 北京友谊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停机坪当初设计是急救飞机落 在顶层停机坪上后,患者可通过与医院电梯相连的通道,直接被送入 急救室。原本为奥运时转运病人专门设计建设,

14、但从2004 年 8 月建 成,停机坪从来没有投入使用。据媒体报道,同仁医院亦庄新院区大楼西侧的平地上,有一块圆 形空场,没有任何标志。这块空地与医院急诊室相连,规划就是停机 坪。北京急救中心的停机坪更早,1988 年规划设计,建成至今从未 使用。据了解,北京市多家大医院都建成或筹建了停机坪,但都在静静 等待不知何时能来的救援飞机。 对话 航空救援体系北京势在必行 对话人物 李宗浩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内最早提倡建立航空 救援。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航空救援? 李宗浩: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就是抢时间。我在欧美做过一些调 研。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德国有过一个报告,拿车祸来说,发生

15、车 祸 20 至 25 分钟内,是黄金救援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伤者的死 残发生率大大提高。城市拥堵严重,车祸发生20至 25分钟,救护车 都能赶到吗?这个时候,航空救援就显得很重要。新京报:有人认为航空救援是赶时髦?李宗浩: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怎么能这样认为呢?三十年来,我 对多个欧美国家的空中救护体系进行考察,并参与医学实践。作为大 型城市北京,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与突发事件,交通问题更成为北京建 设世界城市的“软肋”,同时北京又处于地震活动带。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航空救援体系势在必行。北京应该尽快认真研究航空救援这一课 题了。我做政协委员时,提了好几次提案。新京报:国外是如何设计航空救援的?

16、 李宗浩:我对德国进行过较全面考察。在德国的地图上,全境分 布了 53 个航空救援站,每个站都配有直升机。德国版图上的任何一 点,离最近的救援站,不超过15 分钟的直升机航程。平均每架一年 飞 1110 架次以上,每天 3 至 4 次。航空救援机并不是在直升机上放 个担架和急救包那么简单。专业救援直升机上的医疗抢救设备和药品 敷料等配备均有标准,心电监护除颤仪器、氧气瓶等每个设备都有固 定的位置,还有适于空中飞行的担架,可以将脊柱骨折等危重患者牢 牢固定,不会受到震动带来的二次伤害。空中救护人员都需要经过专 业培训,特别要能适应高空作业。新京报:目前,国内航空救援发展到什么程度? 李宗浩:如今空中医学救援在我国仍然是空白,为此我感受到危 机。如果遇上交通严重堵塞,尤其发生重大灾难,没有航空救援真是 难以想象,对此我心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