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875834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健之所在。 至从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出台以后。这段时间网上关于土地流转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息。反对的声音似乎压倒一切,好像土地流转像洪水猛兽一般可怕,好像中国一旦把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就会重现解放前的悲惨境界一样。是社会的倒退,是动荡亡国的开始。其实这些担心都是“杞人忧天”式的担心,是多余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基本上都是近十年以来没在农村呆过,不了解中国现在农村的现状和实情造成的。当然这些网友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担心农民会吃亏,也是关心中国农村的未来。只是他们看问题太教条化了,还是用老眼光看待农村的发展和变化。根本不了解农村的

2、现状和实情。本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出身的“农民的儿子”对于中国农村的现状和实情最有发言权,下面我就为大家来讲一讲土地流转对中国,特别是对“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未来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首先未来十年以后,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是“谁来种地”的问题。 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中,在“计划生育”和“快速城镇化”的双重打击之下。现在的中国农村,可以讲绝大多数村庄都已经出现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破败惨状。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和夸大其词,问问你身边的农村出来的朋友就可以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实情,农村地区大量的空巢村,老人村,无人荒村的出现,每年正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大量的涌现出来

3、。大量的中小学校被撤并,大量的行政村在消失。看看教育部的统计,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调查报告显示:从20年至202X年,中国的农村地区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3所小学,30个教学点。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另据中国统计摘要02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每年减少700多个村民委员会。这说明,在中国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广袤大地上,平均每天有2个行政村正在消失。下面我们来看一位记者朋友前不久通过自已的实地调查写出来的一篇通讯报道: 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不再有乡村 在广东清远连州市文化广场旁,乘四十五分钟的公共汽车,再徒步走四十分钟的山路,穿过连绵山坳,便到了河背村。这是一个普通的粤北小山村。

4、现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也未能给它带来一丝生机原本3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 年轻人成了稀罕物 “如果不算留守儿童,村里常住的劳动力里边,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这是在河北省崇礼县狮子沟乡西毛克岭村调查的情况,如今全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6人,村里青壮年均外出务工,60岁以下劳动力屈指可数。 在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情况大致类似。赵家沟村户籍人口数234人,在村常住约3人,基本上也都是老年人和儿童。202X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发现,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等其他省(区)的情况,大致都是如此,本来是农业大省的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

5、来越少。 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据了解,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现象。农村人口外流在给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务农劳力缺乏的“农民荒”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据了解,在湖北省滨湖村,由于劳动力短缺、种粮效益较低等原因,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兴趣不大,22年全村耕地撂荒面积达4%以上,并且还存在“隐性撂荒”现象,本来可以种植双季稻的水田,一半以上都只种了单季稻。 “娃娃越来越少” 据山西省永和县坡头乡校长杨香瑞介绍,近年来“娃娃们越来

6、越少”,乡里一个青年村民介绍说:“我记得我姐姐读书的时候,我们小学,都是5-6人一个班,现在我们800人口的村小学,今年个学生,一个老师,只开到3年级。” 据调查,乡村小学学生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的适龄儿童的减少,近年来该地农村大多家庭只生1-2个孩子,而上世纪大多4个孩子左右;二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带走了适龄儿童;三是乡村学生转到县城、城市等教育条件更好的地方上学。 刨根问底。农民为何“荒”。“种田还要倒赔钱” 在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村民董维红介绍说,他20X年种了24亩玉米,收获玉米约3万斤,销售收入3万元,种子化肥等成本投入1.3万元,如果计算上

7、每天的劳动力成本70元至80元,一年到头净收益几乎没有。湖北省滨湖村农民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好年景种植1亩双季稻,购买种子、化肥至少需要元,购买农药也需要50元,这还不包括请人帮工等其他支出;而两季稻谷最多收获50斤,市场价不到800元,相当于外出务工1个月的收入,一旦遇到干旱、病虫害等情况,算上抽水的电费、油费等开支,“种田还要倒赔钱”。 种地辛苦不体面 青年农民“跳出农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办法”,“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因此,青壮年劳动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 生育率低

8、后继乏人 农村生育率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荒”。由于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 背后看点 除了农村,我们还丢了什么。 传统的社戏、戏曲、民俗活动已经基本上“曲终人散”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密不可分。然而,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和农耕文化正在消失。 在山西赵家沟村,由于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村民除了偶尔看电视和电影下乡外,目前传统文化生活基本处于空白,传统的社戏、戏曲、民俗活动已经基本上“曲终人散”。赵家沟村的古戏台已经破败不堪、长满杂草。按照目前的趋势,再过

9、10到20年,随着老人陆续过世、儿童外出求学,赵家沟村这样典型的黄土高原的生态村落,可能将面临“空巢”的境地。在赵家沟这样的村庄,农村的传统和文化生活形态将只能成为记忆中的往事。 本人是农村出来的,祖籍在湖南湘南的一普通农村。尽管在外工作已经多年了,但由于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所以平均每年都要回2至3次老家。对目前农村的现状是有发言权的,以上的这篇通讯稿,所描述的情况,我敢说这位记者朋友所说的基本上是实情。因为我们村的情况也跟这上面所描述的差不多。农村的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荒废化的情况真的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等再过个十年八年的,等我们父母的那一代人(50、60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慢慢的老去死

10、去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中国的农村还会剩下多少人。如果还不实行土地的私有化,并鼓励生育,吸引一些年轻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发展,那么十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将真正的面临,有地无人耕的可怕惨状,到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成为中国人的头号危险问题。 二、其次未来十年以后,中国的农民增收问题,也必须依靠土地的流转或私有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后才能解决。 一说到土地的流转,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会重现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和大地主阶级的出现。造成许多悲惨的佃农和无业流民,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是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要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而当代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

11、革开放早已成为了一个工业社会和“世界工厂”。古代的中国要是土地兼并太严重的话,确实会产生大问题,配上天灾人祸的话,搞不好还会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甚至是改朝换代。因为古代的中国是农业社会,人民除了种田和做点小生意小买卖之外,基本上是无业可就。没有任何的门路或出路,人民对土地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哪怕是身处上流社会的精英都讲求“耕读传家”。而当代的中国,早已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型,并成为了世界工厂。大量的工厂,繁华的商业,以及将来大力发展的社会服务业,为中国人提供了天文数字般,巨量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人民不必为了失去土地而害怕。相反农村的农民都乐于抛下土地,进城打工。因为进城打工,哪怕是干那些最脏,最

12、苦,最累的活,都比在家干农活要轻松,(没干过农活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在家务农的那种辛苦的)并且赚到的钱也比在家干农活,赚到的要多。(现在去广东、深圳打工的随便找个工作都有两三千左右吧,一年下来也可以挣个两三万。而在农村种着自家的那三五亩地的话,一家人累死累活的一年到头也赚不到两万块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0年前,在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怎么发展,工业化还未完成转型,提供不了太多的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并且农村地区由于拥有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实现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可以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至少解决了那个时代中国人

13、的温饱问题。但经过中国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原先的这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田单干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远远的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和农民增收的愿望了。因为农民要是只在家种着自家的那三五亩地的话,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起早贪黑的埋头苦干,也挣不了多少钱。只能解决温饱。再过十年,中国就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了,不出意外的话,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都要达到一万美元了。你再在家死守着自家的那几亩土地过日子,人均收入一万人民币都不到,你叫人家那日子怎么过啊。若不改革,不搞土地流转或私有化,实现土地兼并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试问天底下还有谁愿意在农村老家种地。只有土地流转,最好是私有化以后,那么愿意在家务农种地的人就可以承包或买下

14、更多的土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而不愿意在家种地的人也可以把土地出租或转卖出去,在城镇里工作,置业安家。这样双方各取所需,可以皆大欢喜。一方面既能让那些不愿种地的人得笔钱,离开土地。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土地的摞荒和资源浪费。这样不但可以盘活中国农村的土地资产,刺激经济。还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可谓一举数得。 三、再次维护社会的稳定“遏制城市的房价上涨”和“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依靠土地的流转或私有化才能更好的解决。 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追求私产和恒产(既固定资产或不动产)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孜孜不倦的梦想和追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支柱。一个人人无恒产的社会是浮躁

15、的社会,也是没有安全感的社会。大家都是无产阶级,没有自已的私产和恒产,人民怎么能静下心来安居乐业,埋头发展。土地不实行私有化,中国人特别是城市居民面对高房价,不但要终身做房奴,而且还要世世代代做房奴。因为目前的制度,房屋的产权最多只有70年(刚好是一代人的时间,只能算相对恒产。换句话讲,你的房产不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使用的,只能保证你自已这一辈子使用,等你儿子,孙子,他们依然还是要买房,还是要重复你这种房奴的生活的。)有时想想就觉得身为中国人真的很感到很可悲。而一旦实行土地私有化的政策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房奴”的问题。大家就可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有产者了。这对培育和壮大中国的“中产阶级”队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有重大意义的。同时由于土地是私有的,也可以真正的从此杜绝“暴力强折”等流氓强盗行为。因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未经主人的同意,强折别人的私产就等于是公然的抢劫。别人有权利把你告上法庭,判你个抢劫罪。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维护社会的稳定,减少许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改革开放0多年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工业化的转型,和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全国的人口都往城市里涌进,造成城镇地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也成为压在中国人头顶上的一座新的大山。一方面是大家都往大中城市里涌进,把房价推得虚高,把城市弄得拥挤不堪。另一方面又造成广大的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