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87535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形式的创新论文关键词创新形式高技能人才培养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构造优化晋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晋级、进步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构造调整和优化晋级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消费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开展的“瓶颈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民经济开展平稳快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经济总量大。全省消费总值已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后又超过中国台湾地区。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2022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7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达50%以上。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

3、明显。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961,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这标志着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以产业优化晋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开展轨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开展、培育自主创新才能、加速完成经济转型的新时期。产业构造优化晋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开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22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22年增加了29.05万。尽管如此,由

4、于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幅与经济开展的需要不相协调,滞后于经济开展的速度,所以,总量虽然增加了,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进步,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22年,广东消费总值21701.28亿元,技能人才总量657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933.5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3.98%,其中高技能人才98.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022年,广东消费总值30673.71亿元,年均增幅14.5%;技能人才总量835.62万截至2022年上半年,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2145.4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在2022年的1933.5万人根底上,加上2022年和20

5、22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1.9万和100万的38.9%,比2022年上升了4.92%;高技能人才总量截至2022年上半年,到达127.6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7%,比2022年的15%上升了0.27%。根据?广东拾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立规划?的目的,以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的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20%来测算,广东目前需要技能人才901万,缺口65.3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80.2万,缺口52.6万,占技能人才缺口总量的80%。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广东省2022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本季度,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为54.08万

6、,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增长了78.94%和29.39%,但各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市场中求职人员之比分别是3.79、1.91、1.65、2.18、1.83,均远远高出劳动力总量1.31的求人倍率。从以上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广东技能人才的总量、构造和素质还难以满足经济开展需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给明显缺乏,与广东经济开展极不适应,如不能尽快改善,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开展和阻碍产业优化晋级的“瓶颈。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是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途径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

7、要来源于三大渠道:一是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高级工;二是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三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形式传统陈旧,所培养的毕业生大局部只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与广东工业化、现代化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要加快广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1.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才能本位的教育理念。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精湛的消费劳动技

8、艺,能从事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工作。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的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严密结合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实际岗位中进展现场传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才能、理论才能,并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积累经历,掌握技巧,逐渐提升,从“生手向“熟手转化,这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理论与理论相结合来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正是基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以“才能本位理念为根据,它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的渐进性,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高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才能本位的教育

9、理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2.完善“双师素质队伍建立机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催生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职业培训师式的“双师素质老师队伍。但非常遗憾,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强“双师素质老师队伍建立,一是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让老师定期到企业进展学习和培训,鼓励老师到企事业单位理论,这要求生师比有一定的机动性。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三是要鼓励老师获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高职院校

10、兼职老师。五是要建立鼓励约束机制,对各高职院校的评估、工程申报,对老师的职称申报有刚性要求。3.建立校企交融式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生手向“熟手转化的通途。校企交融是工学结合最有效的途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才能是技能,高职院校应在进步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上下工夫,实在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才能本位转变,狠抓理论教学,加强校企交融式实训基地建立,为施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校内可建仿真模拟式实训室,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模拟理论平台。除校内建立具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室外,更多的是要把视觉触及到校外,主动联络企业行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缺乏。培养

11、高技能人才应建立校企交融式的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实行人财物的深度交融,校企双方穿插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消费与实训一体化。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要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双赢。4.以工程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才能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的重点和难点,工程导向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起到了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引领作用。工程导向是指课堂教学以“工程为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活动。工程导向式教学以职业才能为目的,按照突出应用性、理论性的原那么,整合课程构造体系,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确立

12、理论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究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形式。工程导向注重现实情境的创设,把现实消费生活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要素应用到情境创设中来,一方面表达不同学科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进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才能的培养。5.尽快出台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为孵化高技能人才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1制定对企业行业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可借鉴国外的经历。2制定对企业行业有驱动力的政策导向。一是工学结合本钱补偿。对承当工学结合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或按企业接纳学生的实际人数拨款的方法,补偿企业因工学

13、结合所付出的本钱差。二是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对有资格参与工学结合形式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3制定对企业可驾驭的运行机制。工学结合的实际运作是一种“双元式。它涉及两个载体,要同时发挥两个载体的作用。一方面要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动机与欲望,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学校开拓办学渠道和拓宽学生就业空间的动机与欲望,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同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建立、“双师队伍建立、办学条件改善、企业产品推广、企业文化建立、校园文化建立等方面是联动和互动

14、的。所以,要制定一种校企双方认可、互惠双赢、企业可驾驭的运作机制,以利于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全程参与。6.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立投入力度,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个亿,建立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笔者认为,广东目前对实训基地建立的投入还不够。建议:一是除省财政投入外,各地财政也应加大对本地区实训基地建立的投入。二是挖掘民间资金,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鼓励、扶持他们建立公共实训基地,为政府、为教育排忧解难。三是组织高职院校集体攻关,申报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资助的实训基地建立。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EB/L.2郭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形式的根本认识J.中国科技信息,202214.3陈建忠.工程导向式教学的源与流J.教学月刊,20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