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87468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分光光度法测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六 分光光度法测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连续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3. 用分光光度法中的连续变化法测的Fe+3与钛铁试剂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二、预习与思考1. 了解连续法测的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基本原理;2. 预习 7200 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3. 思考(1) 怎样求配位数n?如何计算配合物稳定常数?(2) 测定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决定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max(3) 使用分光光度计时应注意什么?比色皿大小如何选择?三、实验原理溶液中金属离子M和配位体L形成配合物,其反应式为:M + nL MLn当达到络合平

2、衡时:CK =(6.1)ML式中:K为配合物稳定常数;CM为络合平衡时金属离子的浓度(严格应为活度);CL为 络合平衡时的配位体浓度;CMLn为络合平衡时的配合物浓度;n为配合物的配位数。配合物稳定常数不仅反映了它在溶液中的热力学稳定性,而且对配合物的实际应用, 特别是在分析化学方法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显然,如能通过实验测得公式(6.1)中右边各项浓度及n值,则就能算得K值。本 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来测定上列这些参数。1 . 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原理: 让可见光中各种波长单色光分别、依次透过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溶液,其中某些波长的 光即被吸收,使得透过的光形成吸收谱带。如图n-6-l所示,这种吸收谱带对

3、于结构不同 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因而就可以对不同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根据比尔定律,一定波长的入射光强I0与透射光强I之间的关系:I = I e-kcd(6.2)0式中:K为吸收系数,对于一定溶质、溶剂及一定波长的入射光K为常数,C为溶液浓度, d 为盛样溶液的液槽的透光厚度。由(6.2)式可得:ln厶=kcd6.3)身称透射比,令A = lg仃,则得:A = - cd。从公式可看出:在固定液槽厚度d和II2.303入射光波长的条件下,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选择入射光的波长,使它对物质 既有一定的灵敏度,又使溶液中其它物质的吸收干扰为最小。作吸光度 A 对被测物质 c 的关系曲线,测定未知

4、浓度物质的吸光度,即能从Ac关系上求得相应的浓度值,这是 光度法的定量分析的基础。图n-6-i吸收谱带图n-6-2摩尔分数一吸光度曲线2 等摩尔数连续递变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 连续递变法又称递变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当两个组 分项混和时,是否发生化合、络合、缔合等作用以及测定两者之间的化学比。其原理是: 在保持总的摩尔数不变的前提下,依次改变体系中两个组分的摩尔分数比值,并测定吸光 度A值,作摩尔分数一吸光度曲线,如图2所示,从曲线上吸光度的极大值,即能求出n 值。为了配制溶液方便,通常取相同摩尔浓度的金属离子M和配位体L溶液,在维持总 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按不同的体积比

5、配成一系列混和溶液,这样,它们的体积比也就是摩 尔分数之比。设xV为A极大时吸取L溶液的体积分数。即:x = (6.4)V V + VLMM液的体积分数为1-xV则配位数:(6.5)xn = v- 1 - x若溶液中只有配合物具有颜色,则溶液的吸光度A和的含量成正比,作A-xV图,从 曲线的极大值位置即可直接求出n。但在配制成的溶液中除络合外,尚有金属离子M和配 体L与配合物在同一波长入最大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吸收。因此所观察到的吸光度A并 不是完全由配合物 MLn 吸收所引起,必须加以校正,其校正方法如下:作为实验测得的吸光度 A 对溶液组成(包括金属离子浓度为零和配位体浓度为零两 点)的图

6、,联结金属离子浓度为零及配位体浓度为零的二点的直线如图n-6-3所示,则直 线上所表示的不同组成吸光度数值 A0 ,可以认为是由于金属离子 M 和配位体 L 吸收所引 起,因此把实验所观察到的吸光度A减去对应组成上的该直线读得的吸光度数值A0所 得的差值:AA=A-A0,就是该溶液组成下浓度的吸光度数值。作此吸光度AA-xV曲线, 如图n-6-4所示。曲线极大值所对应的溶液组成就是配合物组成。用这个方法测定配合物 组成时,必须在所选择的波长范围内只有 MLn 一种配合物有吸收,而金属离子 M 和配位 体 L 等都不吸收和极少吸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 A-xV 曲线上的极大点所对应的组成才 是所

7、求配合物组成。图 3 AxV 曲线图3稀释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设开始时金属离子M和配位体L的浓度分别为a和b,而达到络合平衡时配合物浓度 为X,则:K =一(6.6)(a - 一 )(b - nX) n由于吸光度已经过上述方法进行校正,因此可以认为校正后,溶液吸光度正比于配合 物浓度,如果在两个不同的金属离子和配位体总浓度(总摩尔数)条件下,在同一坐标上 分别作吸光度对两个不同总摩尔分数的溶液组成曲线,在这二条曲线上找出吸光度相同的 二点,如图n-6-5所示则在此二点上对应的溶液的配合物浓度应相同。设对应于二条曲线 上的起始金属离子浓度及配位体浓度分别为 a1、b1, a2、b2 。则:(a

8、 X )(b nX)n(a X )(b nX)n1 1 2 26.7)图n-6-5吸光度一溶液组成图解上述方程可得X,然后即可计算配合物稳定常数K。四、仪器与药品仪器:7200型分光光度计;pH计;试剂: 0.0025M 硫酸高铁铵溶液(在 1L 溶液中含有 2N H2SO4 4mL); 0.0025M 钛铁试 剂(1.2三羟基3.5 二磺酸钠); pH=4.6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五、实验步骤1按 1 升溶液含有 100g 醋酸铵及 100mL 冰醋酸方法配制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 100mL。2. 按下表制备11个待测溶液样品,然后依次将各种样品加水稀释至50mL。溶液编号101110钛铁试

9、剂溶液毫升数10缓冲溶液毫升数1515151515151515151515Fe3溶液毫升数3用 100mL 容量瓶,然后按上表制备第二组待测溶液样品。4测上述溶液的 pH 值(只选取其中任一样品即可)。因为硫酸高铁铵与钛铁试剂生 成的配合物组成将随pH改变而改变,故所测配合物溶液需维持pH=4.6。5. ML溶液分光光度曲线一入的选择。nmax按照Fe(Ti)2组成配制溶液如下:取0.005M硫酸高铁铵溶液3.3mL, 0.005M钛铁试剂溶液6.7mL,加入缓冲溶液25mL,然后稀释至lOOmL (维持pH=4.6)把溶液装在lcm 的比色皿内。先选择某一波长入,仪器经调0%T后,用蒸馏水调

10、整仪器的100%T (仪器 的使用方法参见第三部分第四章),再测溶液吸光度。测毕后,改变波长入,重复上述操 作程序。测定该溶液的吸收曲线,找出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入数值,max再取第一组溶液中1号和11号溶液测定入 下的吸光度数值A,若A值等于零,则入maxmax即为所求。注:Ti指钛铁试剂。6. 测定第一组及第二组溶液在波长入下的吸光度数值。max六、实验注意事项1. 仪器连续使用不应超过两个小时,若使用时间较久,则中途需歇半小时再使用。2. 比色皿每次使用完毕后,应用蒸馏水洗净,倒置晾干,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保护 比色皿的透光面,使之不受损坏和产生斑痕,影响它的透光率。3. Fe

11、NH4(SO4)2 溶液易水解,在配制溶液时,稀释前需加12滴浓硫酸以防水解。4. 若M、L在入有吸收,应对吸收度A进行校正后,再作AM/L 曲线。max七、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1. 作二组溶液的吸光度A对溶液组成的A-x曲线;2. 按上述方法进行校正,求出二组溶液中配合物的校正吸光度数值(AA=AA。);3. 作第一组溶液校正后的吸光度(A A)对溶液组成的图(即A A-x);4. 找出曲线最大值下相应于xV/(1 xV)=n的数值,由此即可得到配合物组成MLn ;5. 将第一、第二两组溶液校正后的吸光度(AA)数值对溶液组成作图于同一坐标 系;6. 从上图读出二组溶液中任一相同吸光度下二点所

12、对应的溶液组成(即aa2、 b2 数值);7. 根据方程式(6)求出 X 数值;8. 从X数值算出配合物稳定常数。八、问题与讨论1为什么只有在维持M+L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L,使L/M=n时配合物浓度才达到最大?4. 在两个M+L总浓度下作吸光度对L/(M+L)的两条曲线,为什么在这两条曲线上吸光度相同 的两点所对应的配合物浓度相同。5. 为什么需控制溶液的 pH 值?配制硫酸高铁铵溶液为要加入适量的硫酸?6从测定值误差估算K的相对误差;K与哪些因素有关?九、应用配合物是现今化学界较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之一。应用分光光度法不仅可以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还可以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它既能用来研究双组分配合物,又能研究三组分配合物;既能研究生成单一 配合物的反应,还能研究同时生成不同配位的络合反应。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方法除连续递变法外还有摩尔比率法、直线法、等摩尔系列法、斜率 比法、平衡移动法。同时分光光度法也可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在动力学方面用此法测定反应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