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87228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帽儿山真菌分类学实习指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菌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一、适用专业林业、森林保护、生物技术等。二、实习地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三、实习地帽儿山-老山概况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市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之一,建于1958年3月,位于尚志县西部,距哈尔滨约10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7o30127o34;北纬45o2045o25。总面积26507公顷,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公里。全场划分为8个施业区。帽儿山属长白山系支脉张广才岭西北部小岭的余脉。属于自然资源富饶的次生林半山区地带。境内最高峰为帽儿山,海拔805米,因顶峰突出形状似帽而得名,境内山峦绵延,丘陵起伏,平均海拔300米,由南向北渐高,一

2、般坡度在1015度,因离海洋较远,又有高山阻隔,故而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属温带季风型气候,春秋季风很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温较高,雨量集中于7、8月。年平均温2.8;年平均湿度70%,常年偏西南风,年降水量723.8mm,年蒸发量1093.9mm,年日照时数2471.3小时,无霜期120140天。境内4条小河汇为阿什河,最后汇入松花江。帽儿山地区的植被属长白植物区系,是东北东部山区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原地带性顶级群落为红松-阔叶林。1903年修筑中东铁路时,森林曾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抢劫和破坏,经过几个阶段的演变才逐渐恢复为现在的天然次生林相。在边远山区和高山脊部仍存在有散生的原始单株红松,目

3、前林下少量的红松幼树都来源于这些母树的下种。过去林内有东北虎及数量较多的黑熊和野猪、狼、狍子、野鸡、马鹿、林蛙、细鳞鱼,现在仍可见到,只是数量上已大为减少。境内天然次生林类型多样,木本和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共千余种。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为70.2%。森林总蓄积量为198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18604公顷,有林地平均蓄积量为每公顷105立方米,生长量每公顷高达12立方米,最低为2立方米,平均为7.47立方米。从建场以来共营建人工林2000多公顷,六十年代以前纯林较多,已被改造为针阔混交林。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胡桃楸、水曲柳、黄波罗、白桦及青杨等。对天然次生林的抚育间伐主要与栽针保阔相结合

4、,上层林冠保留当前的优势树种,下层栽植红松,促使逐渐恢复原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阔叶林。老山人工林实验站始建于1978年4月,主要以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人工林为主,呈岛形与块状与天然次生林镶嵌分布。四、林木真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一)、真菌种类调查的类别与程序真菌种类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普查和专门调查。普查是以一个林区、苗圃或一个地区为对象进行广泛的调查,其目的是摸清真菌种类,这种调查不一定要求很精确,但调查的面要广。在普查的基础上还可进行专门调查。 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三个阶段。1、准备工作收集调查地区林分及卫生情况的材料,如过去的调查报告、预报卡片、火灾、

5、造林失败的报告和已知的真菌性病害发源地等报导。另外对调查地区的林木资源、自然历史条件、地形、气象、土壤等资料以及森林经理报告、造林计划、地形图、施业区略图等均应详细阅读。根据以上资料拟定调查方法和计划,设计调查表格,绘制林区的林相草图,准备必要的调查仪器和用具。2、外业工作主要是按既定的工作计划在预定的调查地点开展工作。工作结束后要求获得能足以说明调查地区的一般卫生情况、病害种类、危害性、分布情况等原始资料(包括文字记载、各种表格和草图)。各类地面调查按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可分为苗圃、幼龄林、成林、林木种实等病害调查。每种调查都可以采用踏查和详细调查的方法进行。踏查是对调查地区进行一般的了解,通常

6、是沿着预定的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了解调查地区的一般卫生状况、病害种类、危害及分布,并估计其蔓延的范围和面积、真菌种类、决定详细调查的方式和标准地的地点等。详细调查是在设立的标准地上进行调查,目的是较精确地统计病害的发病率和损失程度,并对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为了鉴定病原的种类和收集研究资料,调查时应采集标本。3、内业工作内业工作是鉴定病原,把收集到和调查到的全部材料按一定方法进行汇总、统计,算出发病率和损失程度,并就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来分析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原因,最后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真实、简明,一般可包括下列项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常用图表说明,比较简

7、单明了;讨论和总结,根据调查材料肯定已解决的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意见;防治措施的建议。成林病害调查方法有踏查和详细调查两种。踏查是沿一定路线用目测方法进行。调查路线可按需要与具体情况来决定。在经过经理调查的地区内,可以沿着林班线深入林班线两侧各5m或深入林班线一测10m进行踏查。在未曾进行经理调查的地区,一般是沿着林区大小道路、河流进行踏查。踏查路线间的距离一般为250-1000m,视工作精度的不同而定。目测的内容主要有林分因子、病害种类、分布情况(散生、簇状、块状、大片)、严重程度(严重+、中等+、轻微+)、蔓延面积、卫生状况(倒木、风折木、枯立木)等。结果记入表1中。详细

8、调查是在踏查的基础上,按详细调查的目的选择标准地。如果目的是要查明森林立地条件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标准地就要考虑设在不同立地条件的林分中。如果目的是要查明各林分因子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标准地就应设在不同林分因子的林分中。标准地也可以在病害发生程度不同的林分中设立,但一般都设在病害发源地,以查明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标准地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面积0.1ha,树木株数不得少于100株。标准地面积总和不应少于病害发源地面积的5%。标准地选定后基本按测树学方法,标定位置、打线、竖桩、目测林分因子(组成、林龄、平均高、平均直径、地位级、疏密度等)、立地条件(幼林、下木、地被物、土壤、地形和地势)、卫生

9、状况等,然后分别树种和林木等级进行每木调查,结果记入表3中。最后分别病腐种类按径级进行标准木调查,以估算林分损失和了解腐朽在树干内部的蔓延情况,结果记入表4中,然后分别汇总到表5和表6中。(二)、林木真菌标本的采集林木病害标本和真菌标本是鉴定病害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的资料,又是陈列展览、宣传、教学用的形象用具,因此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一件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1、标本采集的主要用具标本夹、标本箱、刀、锯、移植铲、标本纸、修枝剪、高枝剪、放大镜、标签、记录本等。2、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优良的病害标本必须具备受害部分在不同时期的明显而典型的症状,最好具有病症。每种病害的数量不宜太少,因为标本在制作及鉴

10、定时常有损坏,而且多余的标本可以交换。作为研究材料或教学用的标本更应大量采集。 采集时须记载寄主名称、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主要发病情况、必要的生态因子等。比较细致的常常只在标签上编号,另有采集记载簿作比较详细的纪录。常用的记录簿格式如下:森林病害标本采集记录卡片标本号 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生态环境(林分状况、立地条件)寄主名称(通用名及学名)危害部位标本性质(寄生或腐生)发病程度(发病率及散布程度)症状描述病名或学名鉴定人 采集人附注 叶部病害标本可压在标本夹中;枝干病害或木质、革质的子实体,采取后可放于标本箱中或用纸包裹后放于标本箱中带回整理。伞菌由于子实体肉质易烂,干后又会变色变形,孢子暴

11、露在外很易散落,且生长于林地或木材上,拔取时易破坏,因此必须注意野外记录或描绘各部分新鲜时的颜色、大小、质地、形态、着生部位、林木种类、孢子印等;有条件的最好能绘制彩色图或摄彩照,以便鉴定。(三)、林木真菌标本的制作标本可用干燥法及浸渍法保存,微小的标本可制成玻片。制作和保存以能尽量保持原有性状为原则。干燥法简单经济,应用也最广。1、标本干燥法叶片、茎、果等(水分不多,较小型的)可夹于吸水的标本纸或报纸中,用标本夹夹紧,数天即成。在压制过程中必须勤换干纸。高温高湿的天气,标本易发霉变色,更需勤换纸。通常前三四日每日换纸一二次,以后每二三日换一次,至全部干燥为止。较大枝条和坚果类病害标本及高等担

12、子菌的革质或木质的子实体可直接晒干、烤干或风干。肉质多水的病害标本如伞菌子实体,应迅速干燥,最好是直接风吹日晒、烤干或放入烘烤箱中以30-45烘干。制作伞菌或其他肉质菌标本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沿中心纵切成厚约1-1.5mm薄片(观察菌褶、菌柄二者关系),并把另一部分柄及挖去约1mm厚的菌盖(以观察色泽、外部形态)贴在涂有明胶或万能胶的薄纸上,按标本形状将四周薄纸剪去,夹在吸水纸中压干,并勤换纸,干燥厚贴在台纸上固定即成。粘菌标本是将基物用万能胶或针固定在纸盒上,晒干即可。2、标本浸渍法为了保存某些标本,如腐烂的水果、肉质的子囊菌子实体等的色泽、症状特点、形状等,需用此法。 保持绿色的浸渍液(1

13、)硫酸铜-亚硫酸浸渍法:标本以4%-5%的硫酸铜浸泡6-24h,再用清水漂洗数小时,然后放在1.6%的亚硫酸业中密封瓶口保存。用亚硫酸浸渍液也可把21g亚硫酸钠加入1000ml水中,溶化后再徐徐加入16ml浓硫酸。此法用于保存绿色组织或器官效果很好,但需注意密封瓶口。必要时可每年换一次浸液。(2)醋酸铜-甲醛浸渍法:将结晶的醋酸铜加入50%醋酸中至饱和为止。用时以水稀释3-4倍(根据标本颜色深浅而定),加热至沸腾,投入标本,煮至标本原有的绿色退去后又变绿色时取出,用清水漂静后,保存在5%的甲醛液中。此法保色力很好,但稍带蓝色,与标本原色稍有出入。过程也较繁琐。(3)柯里(Colley)浸渍液:

14、(标本浸入此液中密封可永久保存)醋酸铜 0.2g; 升汞 0.01g; 冰醋酸 0.2ml; 樟脑甘油饱和液 50ml; 水 50ml。(4)硫酸铜-醋酸浸渍液:(在此种浸渍液中,甲醛和乙醇的用量是根据标本腐烂难易而定)硫酸铜 0.2g; 醋酸 5ml; 甲醛(40%) 10ml; 乙醇(95%) 65ml; 水 25ml。 普通防腐性浸渍液主要用于防腐,而不要求保持原色。(1)5%甲醛液。(2)70%酒精。(3)甲醛-酒精液:甲醛(40%) 25ml;酒精(95%) 150ml;水 1000ml。 高等真菌子实体的浸渍液。(1)硫酸锌-甲醛溶液:硫酸锌 25g; 甲醛(40%) 10ml; 水 1000m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