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86998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二)1.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欧风美雨的影响社会变革的推动服饰质地的不同服装款式的差异A.B.C.D.2. 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3.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

2、.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4.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B.信件C.报纸D.电报5.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顽固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路受到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C.修筑铁路不利中国马车事业和商业往来 D.义和团运动威胁到筑路安

3、全6.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李鸿章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7.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电话B.报刊C.电视D.互联网8.布拉吉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此阶段,在中国

4、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对此评论不妥的是A.当时的服装没有美化功能 B.服装亦可表达政治倾向C.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 D.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国际阵营较为稳定9.德龄(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人。1903年归国后,慈禧得知德龄通晓外文,便召她入宫,深得慈禧的宠爱和信任。她先后撰写了紫禁城的黄昏瀛台泣血记我和慈禧太后等描写清宫的著作。这些著作描写的社会生活中,慈禧有可能打电话坐汽车乘飞机看电影A.B.C.D.10.辛亥革命后,一款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开始在中国社会流行,它最有可能是图中的1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

5、“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正确表明作者观点的是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西方化12.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A.反清革命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倡导婚姻自由13.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14.民

6、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徽州地区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铁路运输加速了徽州地区近代化进程铁路运输推动了人们政治身份的平等A.B. C.D.15.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

7、关的主要因素是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B.崇洋媚外思潮的兴起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16.右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17.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

8、提高 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18.右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19.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A.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B.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C.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D.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20.右图是现存于

9、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A.“大清邮政”表明该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B.该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票现存数量应该较大D.加盖相关印文,该票才可以作为邮票使用21.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22.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运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10、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23.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24.民国初年,在举国崇尚中山装的同时,能体现女子柔美的旗袍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服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山装和旗袍A.“弘扬国粹,简朴实用”

11、 B.“中西合璧,壮于观瞻”C.“经济实惠,便于普及” D.“适于卫生,便于动作”25.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26.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

12、流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27. 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2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13、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29.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包括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该报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 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30.“改革开放前,生活在封闭体系中的中国人将西方的摇滚乐当作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象征加以坚决抵制”,“八十年代,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以他离经叛道的举止和装束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整整一代中国年轻

14、人成了他的崇拜者。”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摇滚乐特别适应年轻人的心理需要 B.年轻人的观念开始由保守转向开放C.时代的变迁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 D.年轻人的崇拜促成中西文化的融合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摘自申报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材料二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只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摘自申报1892年1月18日中国宜造洋货议材料三 风俗之靡不自今日始矣,服色之奢亦不自今日始矣。溯当立约互市之初,滨海大埠,富商巨贾与西商懋迁有无,动致奇赢。财力既裕,遂于起居服食诸事斗异矜奇,视黄金如粪土,见者以为观美,群起效之。近今风俗之侈靡日甚一日,较之三十年前已有霄壤之别。 摘自申报1894年3月16日论服色宜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