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86987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管理艺术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 名: 郭 延 辉 单位: 洛阳市第四十五中学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考试科目: 课堂管理艺术 考试分数: 2010年 12 月 21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 课堂管理艺术 姓 名 郭延辉 单位 洛阳市第四十五中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2010年12 月21 日 题 号分 数签 名12345678910总 分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课堂管理艺术试卷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课堂纪律;答:课堂纪律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的外在控制,即外在控制观。该观点认为,纪律是通过强迫顺从命令来监督学生的行为,防止学生破坏

2、学习,从外部的课堂行为对学生进行过分专断的课堂控制。另一类是侧重学生的内在控制,课堂纪律不单单指向学生的行为,它更是一个与教育有关的问题。2.教师课堂管理问题行为;答:课堂管理行为是指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支配的外显的活动,它表现为在课堂管理活动中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率所付出的努力和活动。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是多样化的,师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行为,都有从事这一行为的需要与理由,每一种行为的产生都受到主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影响,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是活动于课堂环境中的两大主体,然而在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维持课堂正常的秩序和教学进程,经常会因为学生的不当行为

3、或者言语作出不当的反应,进而做出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管理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教师课堂管理问题行为。3.教学机智;答: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中新的、特别是突发的情境,迅速地进行判断并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学机智主要表现为幽默形象的表达能力、冷静理智的自制能力、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高超的解惑能力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4.课堂交往答:课堂交往是指发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间通过信息交流而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课堂交往特指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和共享的过程,既包括师生间的交往,也包括学生间的交往。二、简答(共40分,每题10分)1.简要回答课

4、堂要素的基本构成。答:课堂要素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一、环境因素,声、光、温度、颜色、气味等是课堂环境的物理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课堂活动。二、人的要素,从课堂的构成要素看,教师和学生是主要的要素,他们在同一时空场所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沟通的社会舞台。它包括学生群体的构成和教师的领导方式对课堂管理的影响。2.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哪些?答: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一、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环境,即组成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并对这个结构进行监督和指导,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二、集体促

5、成的纪律,班集体在促成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集体促成的纪律不仅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而且为其提供了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来行事的体验,找到了保持自己安全感的新源泉。其次,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新参照点。在良好的集体中,学生会为不埙害与同学的关系而遵守纪律。三、任务促成的纪律,它是在活动中由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活动任务而共同制定并遵守的纪律。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意义时,将社会的要求、班级和教师要求的课堂纪律内化于自我意识之中,成为约束自己的行动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3.举例说明教

6、师课堂管理中的不当行为。答:教师课堂管理中的不当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战看守,(2)恶语中伤,(3)体罚、变相体罚,(4)惩罚学生自尊心,(5)对学生进行罚款,(6)利用调座位的方法,(7)教师教学手段使用不当。4.简答促进课堂交往,调节课堂气氛的策略。答:教师是课堂气氛的主要定之人,教师运用策略来调节营造好的课堂气氛是有策略的。(1)培养良好的教师风度以感染影响学生,(2)建立良好的教师领导方式,(3)较好的掌握沟通语言的方法与艺术,(4)充分利用课堂群体动力调节学生之间的情绪(5)善于利用课堂提问营造健康的课堂交往氛围等。三、简述(共21分,每题7分)1.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7、。答:(1)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发生各种偶发性干扰事件,因此,教师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利因素,有效采取课堂管理措施,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具有重要意义。(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圆满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课堂管理对教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平和稳定的课堂环境中,心态自然会处于轻松的状态,所以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敏与思考,将新知识内化到本身的知识系统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8、(4)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教师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课堂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意识到并且明确良好的自制能力能够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5)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要尽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采用激励的手段,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常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和心理变化情况。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形成和谐民主、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6)促进学生人格成长课堂管理可以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在学生间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懂得和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此外,课堂管理不仅有工具性的意

9、义还有目的性的意义。课堂管理的工具性意义在于它是作为学校维持正常有序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存在,是为了辅助教学活动而存在的。课堂管理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指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课堂管理具有目的性的意义在于它具有自身的目的: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应有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明确什么是受社会期待的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的行为,并让学生懂得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管理

10、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觉性、自控力、坚持性、忍耐性等成熟的人格品质。课堂管理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中的必备活动,对于课堂的有效管理,也必然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答: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

11、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最重要的也是流传最广的理论,他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以观察学习为主。其他理论包括自我调节、三元交互决定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的理论对教育者自身素养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进、思想教育的进行等都有着启示意义。首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曾说道:很多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打架,就在他们斗殴时打他们,这样做往往使孩子间的格斗变本加厉了,这就是消极示范的影响。这提醒我们,品德教育

12、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我们从班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影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其次,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比如:教学中教师认真作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

13、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3.简述学生课堂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学生内在因素。从学生自身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这一角度来看,从儿童期到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将呈现出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在每一个阶段,学生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不同,以下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各阶段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分析如下:(1)认知能力发展与课堂问题行为的关系,(2)情感与课堂问题行为的关系,(3)“限度检测” 与课堂

14、问题行为的关系,(4)人格因素与课堂问题行为的关系,(5)心理缺失也是构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6)学生自我认识的差异也能构造成问题行为,(7)学生的生理因素。(二)社会因素,它主要是从社会环境、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家庭文化等方面所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的观点:(1)文化剥夺或社会处境不利,(2)教育剥夺,(3)关注不足(三)教师和环境影响因素:(1)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2)环境方面的因素:)班级学生的多少对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会有一定影响,)班级作为的安排也很重要,)教室空间的大小、照明、通风、温度等, 对课堂秩序产

15、生影响。四、案例分析(共27分,其中第一题12分,第二题15分)1.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用仿宋体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落款是“为你最讨厌的、等待你处罚的学生”。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个课堂事件?请用理论加以说明。答:这个课堂事件充分表明学生与老师的对抗,公然挑衅教师权威。此时如果我是这位老师,则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平时在对于班级学生管理中是否存在什么不当之处,是否存在过激行为,例如是否侮辱过学生,以及在处理学生问题是是否有失公正,如果是这样就要敢于自责,甚至向学生进行检讨或解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放下教师的架子,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