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论述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868237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教育学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教育学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教育学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教育学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论述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合教学实际说明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 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 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 较好的效果。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 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的

2、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 好。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自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筋、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2、教育如何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 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3、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

3、教师了职业素质。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 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 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 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4、发展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含义是人的体力、智力能充分自由地发展 运用,以适应不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人的道德品质和美的情操高度发展;这诸方 面的发展,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的内容。“物质生产化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基础。”分工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私有制 则加剧了这种变化。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 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客观规 律的概括和总结,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起

5、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和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确立 自己的教育方针,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更是如此。5、试论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 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认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 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 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6、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 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行为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 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 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 确定从哪儿开始。6、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

7、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 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 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级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信息技术 将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7、试论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 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 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8、怎样才能

8、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 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 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 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 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9、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认知模式对我

9、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 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 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 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 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10、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道者角色。教

10、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 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 对其精神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 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 处事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

11、制度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 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 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生、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 分享欢乐与幸福。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 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11、试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他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 平,直接

12、影响班集体的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 素质极为关键。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 魂的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的群体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班主任要根据 学校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提出相对理想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 的权威、地位、职权等构成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 任的个性影响力。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依赖于班主任的领导与组织,班主任要善于 利用

13、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来领导和组织班级。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研究班级中的交往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 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12、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 革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 的差距。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 20世纪

14、80 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 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 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 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 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 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

15、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 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1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学生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以下方面: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认识的交往 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 交往活动。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 展与完善人格的

16、养成。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14、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 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 式的内容的改变;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 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教育与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 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 辩证法和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