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865254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与探究唐宋诗词专题鉴赏与诵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创作背景: 唐玄宗 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 开元二十四年( 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2.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 755 )十一月, 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 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 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 肃宗。杜甫闻讯,

2、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757 年春,身处沦陷 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 古的名作。3.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为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 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 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寓居秦州 ( 今甘肃天水) 、 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 在浣花溪畔。成都是

3、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 古绝唱。蜀汉章武元年(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 相,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 安史之乱 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 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 慕,备加敬重。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 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 口燥呼不

4、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公元 761 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 759 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 秦州 (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 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 巴陵。公元 760 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 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 761 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

5、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5.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创作背景 :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 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 去世,杜甫在成都失 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 四川 乐山)、榆州(今重庆 市) 至忠州 (今四川 忠县)。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 ”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

6、“细草 ”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此前的杜甫是沿江而上,流离失所,除因受到成都尹严武、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 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严武、柏茂琳,这两人都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 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在这段时间 里写下此诗,在诗中抒发了 “官应老病休 ”的愤激之情。6. 咏怀古迹( 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创作背景 :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 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

7、名邦, 殁于塞外, 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 “怨恨”二字,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 “独留 ”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 “咏昭君 诗此为绝唱。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7?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汨,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en创作背景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 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 ( 公元 766 年 ) ,时诗人 56 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

8、应, 脉络贯通 ,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 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 : 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 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的 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全诗以 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 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 ; 写关注国家 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 京华

9、的忧愁抑郁。8.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创作背景 该诗是大历元年( 公元 766 年 ) 冬杜甫寓居 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 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 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吐蕃 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 的好友 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9.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 年)秋天

10、,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 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 安史之乱 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 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 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 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 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 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 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 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10.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创作背景 : 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 年),杜甫57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 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 风痹症 ,左臂偏枯,右耳已 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 768 年),当时杜甫沿江由 江陵、公安一路漂 泊,来到 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泊岳阳城 下和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