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86153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在这一学年中,我担当六年级品德课的教化教学工作。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阅历,找寻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驾驭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刚好调动班级和老师的力气帮助他们相识错误,相识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常注意培育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遵守法律,爱护环

2、境的道德行为习惯,特性心理方面培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为了积累阅历,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简要总结如下:1、广袤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内内甚至到学校旁边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刚好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互动的动态式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肯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阅历,形成了相应的看法和实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

3、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学生们主体主动参加,萌发了高度的热忱。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沟通、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沟通所。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长,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好玩。4、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究,好嬉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加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学问性

4、、参加性于一炉。因此,作为老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化。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依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详细包括学习看法、学习实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实施思想品德教化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总之,只有真正变更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化,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化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当三年(1)班品德与社会教学,时间匆忙而过,转瞬间一个学期已快结束了

5、。现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看法、行为习惯、学问技能培育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看法、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

6、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二、让品德教化回来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同时,社会常识和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实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儿时的生活阅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特殊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化的内容和形式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须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去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妙,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驾驭参加社会生活的学问和实力。如:在教学成长中的我和你这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家人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

7、”、以及同学眼中的“我”,全面客观地相识自己,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了解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初步明白为什么自己眼中的“我”和别我眼中的“我”是不一样的。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让学生结合自己新学期的新安排新目标,将自己想象中的新形象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可用图画,可以有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懂得从别人处获得建议和帮助,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知我们,培育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知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学问、规范和准则形成肯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看法,以及思索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教材第

8、13页,“考考你”意在让学生换位体验生让自己帮助别人或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心情。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共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削减)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需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夸爸爸赞妈妈、老师,敬爱的老师感谢与观赏时,采纳中队主题会的形式开展,对学生进行教化,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这一学期,本人担当了六(2)班品德与社会的教化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化教学工

9、作安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实施的措施有: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和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实力,驾驭必备的基础学问。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

10、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肯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阅历,形成了相应的看法和实力。因此,在教学时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学问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留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视

11、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刚好激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建性的思索,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4、充溢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意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刚好丰富、充溢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教学空间

12、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为此,激励老师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意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须要。创建条件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获得阅历,逐步提高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实力。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1、老师视察记录。老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看法、实力、行为进行视察,并做记录。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看法、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激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接着努力。3、学生自评。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

13、提高自我相识、自我调控的实力。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肯定的标准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敬重、理解、观赏他人的看法,相互促进。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沟通,师生共同进行评析。6、个案分析。老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别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意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情感体验参加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驾驭、深化道德相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

14、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奇妙、新奇、好玩,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心情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相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相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细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学问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相识化为详细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非常

15、重要。我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索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推断实力。注意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四周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需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实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当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

16、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微环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宏大,从而产生酷爱英雄人物之情。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依据实际状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辨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辩很激烈,最终老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详细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相识,培育道德行为和实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忱激励,主动确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胜利的快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当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