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86031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年 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467“儿童与学科的统一的心理的经验与逻辑的经验的统一,为实现这种统一就需要 把各门学科的教材和各个知识分支恢复到它由以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这个过 程就是( )BA.学科中心论C.教学的理论化D.教育的心理学化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这就是A.课程开发567.C.课程组织以下不属于有意义学习类型的是()AA.发现学习C. 上位学习8.9.B.教材的心理化)AB.D.B.D.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重视已有知识在学习中的作用,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A.布鲁纳B.加涅赞可

2、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出发点是(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C.学科结构)BC.B.D.奥苏伯尔D.斯金纳最近发展区有意义学习A. 工作分析B.审议C.活动分析D.程序设计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A.学科结构B.教师C.学生D.环境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DA.课程评价B.课程论C.课程开发D.教学论提出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的是()CA.斯宾塞B.杜威C 赫尔巴特D.卢梭博比特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2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加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

3、0.以下哪条教学原则属于赞可夫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对实验工作进 行理论概括时定型的原则? ()DA.逐渐分化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B.综合贯通原则D.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11提出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五个综合性教育目标的教育家是( )BA.查特斯B.斯宾塞C.夸美纽斯D.派纳12.以下不属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领域是( )DA.动作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C.情感领域D.知识领域13.1859 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所明确提出的问题属于(A. 课程选择B.课程开发14. “示范”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提示型教学方法C

4、.程序教学方法)AC. 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AB. 自主型教学方法D.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15. 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而得出的结论称为()DA.价值观B.技能C.方法D.原理16. 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称为()CA.综合学科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 科目本位课程D.必修课程17. 夸美纽斯在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是()BA.“要素课程”说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18. 以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是()BA.相关课程B.经验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19. 科学一技术-一社会课程(STS课程)属于()D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

5、分科课程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20.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BA.广域课程B.经验自然主义课程C.环境教育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1. 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运作的课程”属于() CA.课程计划B.课程采用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2. 美国学者帕里斯提出的课程实施模式是() CA.“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B.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C.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D.信息加工模式23. 一项课程变革计划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课程变革的特征、学校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和()AA.学区的特征B.教师的特征C.教学的特征D.校长的特征24. 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

6、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依据的评价是()B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量的评价25. 根据评价使用的方法进行划分,可以将评价分为()CA.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B.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C.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D.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26. 本质上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属于以下课程与教学评价哪种基本取向? ()BA.学科取向B. 目标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27. 文化交往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特质是()AA.国际性与民族性B.平等与高质量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D.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2

7、8. 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这种研究取向也被称为()DA.多元主义B.大众主义C. 民主化D.程序主义29. 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与此同时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展开持续和深入的交往,设身处地地理解异民族、异文化,这反映的是()AA.多元主义B.大众主义C. 民主化D.唯科学主义30. 体现“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和“问题中心”特征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 ( )BA.程序教学B.情境教学C.随机访问教学D.支架式教学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6 分。共30 分)31. 简答实践性课程的内涵及本质。答: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

8、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 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作者,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教材是课程的有 机构成部分,由课程政策文件、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料所构成,环境是由除教师、学生、 教材之外的物质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所构成,是“实践性课程”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是对“实践兴趣”的追求。32简答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一般原则。答:1、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 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

9、获得满足。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33简答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答:1、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2、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人的接受能力的发展,却限制了人的发现探究能力的发 展。3、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性,过于强化提示型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注入主 义”,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34简答在认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时,需要认识课程变革的哪些特征。 答:1、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2、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3、课程变革的复杂性。4、课程

10、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35简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12分。共24 分) 36请阐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课程改革谈谈目前各国选修制 度的发展趋势。答: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1、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

11、与“个 性发展”之间关系层面;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是说拥有同等的价值;3、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 成。二、各国选修制度的发展趋势:1、充实或改善选修制度是20 世纪各国课程改革的基石,各国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 势。2、从内涵发展看,在初中阶段有尽量扩大学生自选学科机会的趋势。3、在高中阶段有扩充综合性的新学科、形成特色课程的势头,主要表现在设计多样 的自选课程,形成与学生多样的能力、出路相对应的课程;4、在普通科中注重职业数育的课程,在职业科中引进“综合选修制”;5、新设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新学科;设置学分制高中课程。37古巴和林肯

1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划分时,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 本质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实际展开论述。答:1、第一代评价的本质: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2、第一代评价的基本特点: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选 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3、第二代评价的本质:是“描述”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4、第二代评价的基本特点: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 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 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

13、为评价的一部分。5、第三代评价的本质:是“判断”。6、第三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 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 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 的有机构成。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 分) 38有人曾经对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有这样的描述: 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而又指向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在此过程的任何阶段上,我们能提出的 目的,不管它们是什么,都不能看成是最终目的;也不能武断地将它们插到后面的 教育过程中

14、去。目的是演进着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目的是演进中的教育过程的 方向的性质,而不是教育过程的某些具体阶段的或任何外部东西的方向的性质。它 们对教育过程的价值,在于它们的挑战性,而不在于它们的终极状态。 请运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理论,对以上材料展开分析。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四种典型的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 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该材料反映的是生成性目标取向。2、生成性目标取向的内涵: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 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3、生成性目标取向的本质: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 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4、生成性目标取向的优势:取消了行为目标取向所存在的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 之间的二元对立,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内在统一起来了。学生有权利也能够 决定什么是值得学习的,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 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这个过程是持续终生的,从而促进终生学习。5、生成性目标取向的局限:(1) 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2) 教师即使有能力也不一定采用,因为需要额外的计划和努力;(3) 学生有时并不知道学习什么对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