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84983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4*实际上所谓的废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加工利用的部分物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落 叶,动物的骨骼及排泄物,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所有这 些形形色色的物质统称为固体废物。但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废物中有些属于有机物, 经过适当处理可做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物经过挑选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 新用作原料。这说明“废物”具有相对性,一种过程的废物,往往可以成为另一种过程 的原料因此,固体废物只能认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习惯性称谓,是可以依据情 况的变化而改变

2、的。但有些特殊成分如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含有汞、镉、 铬、砷等毒性成分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因其危害性较大需加以特殊安全处置,防止环境 污染。二、固体废物的特点1、直接占用并具有一定空间固体废物除直接占用土地并具有一定空间,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水、大气或土 壤进行,没有这些媒介,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固体废物既是污染水体、 大气、土壤的“源头”,又是废水、废气处理的“终态物”。根据固体废物的这一特性, 提示人们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向水体、大气及土壤环境中排放,这是防 止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关键。2、品种繁多,数量巨大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固

3、体废物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逐年 增加,以城市垃圾为例,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垃圾产生量大致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 欧共体国家生活垃圾平均增长率为3%,而我国近几年的垃圾增长率每年约按9%以上的 速度增加1。由于处理装置设施严重不足,综合利用率低,致使工业固体废物历年堆放量已达64 亿多吨,到200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已达到10亿多吨,生活垃圾近2亿吨. 由于我国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起步较晚,相对于废气、废水污染控制而言,其治理 还是个冷门,加上技术比较落后,投入资金又不足,所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治理工作 面临着严峻的形势.3、包括了有固体外形的危险液体及气体废物液体和用容器装的气体,

4、如装在容器中的废酸,废碱或气体在法律上都称为危 险废物,均列于危险废物的管理范畴之内。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骤增,而堆放和处 置场地却日益减少(处置费用也越来越高),以及由于有害废弃物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对 大气、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加剧恶化着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由于全球 范围天然资源的逐渐减少,迫使大家重视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因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环境科学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人们在资源开发和产品制造过程中, 必然有废物产生,任何产品经过使用和消费后,也都会变成废物。固

5、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 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其形状则可分为固体的(颗粒状、粉状、块状)和泥 状的(污泥)。通常为了便于管理,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 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简称之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垃圾、农业废物和 放射性废物。在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的废物均列 为有害固体废物。矿业废物来自矿物的开采和矿物选洗过程;工业废物来自冶金、煤炭、电力、化工、 交通、食品、轻工、石油等工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城市垃圾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的生活 消费、市政建设和商业活动;农业废弃物主

6、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禽畜饲养;放射性废物主 要来自核工业和核电的生产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医疗和核能应用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等。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及主要组成如表41 1。表41 1 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和主要组成物分类来源主要组成物矿业 废物矿山、选冶废矿石、尾矿、金属、废木砖瓦、石灰等工业废物冶金、交通、机 械金属结构等工 业金属、矿渣、砂石、模型、陶瓷、边角料、涂料、 管道绝热材料、粘接剂、废木、塑料、橡胶、烟尘 等煤炭煤矸石、木料、金属食品加工肉类、谷类、果类、蔬菜、烟草橡胶、皮革、塑 料等工业橡胶皮革、塑料布、纤维、染料、金属等造纸、木材、印 刷等工业刨花、锯末、碎木、化学药剂、金属填料、塑料、

7、木质素石油化工化学药剂、金属、塑料、橡胶、陶瓷、沥青、油毡、 石棉、涂料电器、仪器仪表 等工业金属、玻璃、木材、橡胶、塑料、化学药剂、研磨 料、陶瓷、绝缘材料纺织服装业布头、纤维、橡胶、塑料、金属建筑材料金属、水泥、粘土、陶瓷、石膏、石棉、砂石、纸、 纤维电力工业炉渣、粉煤灰、烟尘城 市 垃 圾居民生活食物垃圾、纸屑、布料、木料、金属、玻璃、塑料 陶瓷、燃料灰渣、碎砖瓦、废器具、粪便、杂品商业机关管道等碎物体、沥青及其它建筑材料、废汽车、非 电器、非器具、含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放射性 的废物以及居民生活所排放的各种废物市政维护、管理 部门碎砖瓦、树叶、死禽畜、金属、锅炉灰渣、污泥、 脏土农业

8、 废弃 物农林稻草、秸杆、蔬菜、水果、果树枝条、糠秕、落叶、 废塑料、人畜粪便禽粪、农药水产腐烂鱼、虾、贝壳、水产加工污水、污泥放射 性废 物核工业、核电站 放射性医疗、科研单位金属、含放射性废渣、粉尘、污泥、器具、劳保用 品、建筑材料固体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 定的影响,如果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 害环境与人体健康一般工业、矿业等废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会形成环境污染,人畜粪便 和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形成病原体型污染。固体废物对环境 造成污染的途经一般有以下几种:1、污染水体:不少国家把固体

9、废物直接倾倒于河流、湖泊、海洋,甚至以海洋投弃作 为一种处置方法。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不仅减少江湖面积,而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2、水资源的利用,投弃在海洋的废物会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区.2、大气污染:固体灰渣中的细粒、粉末受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环境。 粉煤灰、尾矿堆放场遇4级以上风力,可剥离141。5cm,灰尘飞扬高度达2050m,在 多风季节平均视程降低3070%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发生自燃,散发出 大量有害气体。长期堆放的煤矸石中如含硫达1.5%即会自燃,达3%以上即会着火,散 发大量的二氧化硫。多种固体废物本身或在焚烧时能散发毒气和臭味,恶化环境。3、土壤污染:固体

10、废物堆置或垃圾填埋处理,经雨水渗出液及沥滤中含有的有害成 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 周围机体内积蓄,危害食物链。各种固体废物露天堆存,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向地下 渗透而污染土壤。每堆放1万吨渣,需占地1亩多,受污染的土地面积往往大于堆渣占 地的12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年堆渣达53亿吨,已占地84万亩(污染农田25 万亩)。城市固体垃圾弃在城郊,使土壤碱度增高,重金属富集,过量施用后,会使土 质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4、影响环境卫生:目前我国不仅90%以上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而且医院, 传染病院的粪便、垃圾也混入普通粪便、垃圾之中,广

11、泛传播肝炎、肠炎、痢疾以及各 种蠕虫病(即寄生虫病)等等,成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源。另外,我国的垃圾中大部分是 炉灰与脏土,用于堆肥,不仅肥效不高,而且使土质板结,蔬菜作物减产。5、处置不当: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矿物资源利用率仅5060%,能源利用率仅 30%,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又污染环境。另外,很多现有技术可以利用的废物 未被利用,反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置,造成很大的浪费。目前,有40%以上的 钢渣、80%以上的粉煤灰和煤矸石消极堆弃在目前,钢铁厂每堆存1吨钢渣,约35 元有些电厂贮存1吨粉煤灰,需建库投资4元,运输管理费6元,共10元另外,粉煤 灰输送到灰库,每吨约需1030吨水

12、,每吨工业用水约需1度电。总之,消极堆渣造成 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都是很惊人的.6、有害固体废物泛滥:长期对有害固体废物未加严格管理与处置,污染事故时有发 生,如50年代锦州铁合金厂露天堆放铬渣10多万吨,数年后发现污染面积达70多平 方公里,使该区域的1800眼井水不能饮用.全国已积存200多万吨铬渣,而且城镇几乎 都有电镀厂排出大量铬污泥,这些铬渣,污泥遇水都会浸出剧毒性六价铬而污染环境。 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年约有5000吨砷、500吨镉和50吨汞流失到环境中。60年代, 某矿冶炼厂排出的含砷烟尘,长期露天堆放,随雨水渗透、污染了井水,致使308人中毒,6 人死亡。目前,很多工厂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尚未采取有力措施,而乡镇企 业迅速发展,如果任由有害废弃物长期泛滥,数年或数十年后,我国的土壤和地下水将 普遍受到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