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842742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市 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日期:2006-8-25 10:16:17来源:市政府 作者: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黄山市农业委员会00六年六月黄山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06 年2010 年)“十一五”时期,黄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本规划根据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旨在总结“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经验,分析客观环境,提由“十 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 任务。本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全市农业和农村

2、经济发展的纲领 性文件,是各级农业和农村经济主管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依据。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坚持加快 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有所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完成情况1、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138.8亿元,比2000年94.5亿元增长46

3、.9%,年均增长8% ; 农业增加值(现价)26.2亿元,比2000年18.7亿元增40.1% ,年递增6.9% ,农民人均纯收入 3158元,比2000 年增40.7% ,年递增7.1%。农村劳务经济进一步加快,2005年我市农民外由劳务收入 9.7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 入的20% o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十五”期间,大宗农产品稳定增长。茶叶稳产增值,产值创历史新高。2005年茶叶产值已达6亿元,比2000年增126.2% ,其中名优茶产值 3.68亿元,占总产值的75.7%。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水果、蚕茧产量分别达 6.3万吨和0.6万吨,比2000年增5.3 倍

4、和25.7 % o畜禽产品稳步增长。2005年,生猪生栏81.5 万头,家禽418.5万羽,肉类总产7.4万吨,分别比2000年 增8%、35.6%、14% ;水产品产量1.7万吨,比2000年1.5 万吨增长10%,年递增1.9%。3、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全市着力把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培育了 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得以较快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拥有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一个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2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10个示范乡镇。年营销收入 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

5、达 25家,年营销 收入达5000万元的企业4家。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市 9 个农产品获安徽省著名商标,8个农产品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 号。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黄山贡菊原产地保护申报成功并已 经发挥效益。4、科教兴农战略扎实推进。“十五”期间,全市推广农业增产增效实用技术 200多项,示范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 100 多个;开展科技培训达 125万人(次)。培训绿证学员 500 多人,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各类经纪人共计2039人。2004年有7名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受到省政府表彰,黄山区被定 为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县(区)。组建成立了市、县、乡 三级联动的农业信息中心(站),开通了中国农业信息网,

6、实 现了上到农业部、农业厅,下至县、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及部分村组种养业大户的联网,并建立了市、县两级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农业生产信息。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市、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的农残检测,积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等工作。全市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认证面积达 58万亩,占茶园面积80%以上,其中有机茶园 6万亩,绿色 食品茶园10万亩,无公害茶园 42万亩。休宁县是目前全国 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县之一, 并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 国有机茶标准示范区,同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 范基地县。休宁、祁门、歙县、黄山区被

7、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项目县和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5、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建设成效显著。5年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德援造林项目11.87万公顷;“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 12000 口,全市已达到18778 口;农业 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解决了4.7万人农村饮用水问题,有计划实施了一批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乡村通达工程 进展顺利,新建狮石、白际两条扶贫乡镇公路, 新增通油路的 乡镇14个,通公路行政村85个;新建小水电站18座,农电 网改造基本完成;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机耕面积达2

8、6.7千公顷,机收面积 5266公顷,农机化水平 稳步提高;松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一期工程完成,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效益。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草原保护与建设、农村沼气 建设、大鲸保护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对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题“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 的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速度仍然低缓。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过小, 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二是农业 生产水平不高。种植业基地规模小,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和中心 市场,规模化不高,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龙头企业

9、规模小,档次低,牵动力不强。主 导产业链短,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附加值低,品种大众化,特色不明显,好的品种不多,多的品种不优,农民与龙头 企业的利益机制不完善、 不紧密。四是农业的外向度不高。 一 些较大的农业外资项目很少, 农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仅占全市 的10%。五是农业的保护和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带动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基础不牢,科技支撑不强。六是农业基础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三)“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1、面临的发展机遇未来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迎

10、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机遇。 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提由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 城带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充分表明了中央把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 的战略机遇期。中央连续由台了三个 “一号文件”并作曲了新 的政策调整和工作部署。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重点调整向农 村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向生态环境保护倾斜; 国家每年 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

11、农村。这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经济全球化为农业的发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市场农业步伐加快。 同时,国内经济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持续多年扩大内需政策的积累明显释放, 国内需求逐步增加,国际市场逐步拓 展,立足于两个市场发展农业,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 市场空间,也为山区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 民收入带来了机遇。三是中部崛起战略为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的 空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提由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并 推由一系列优农惠农扶农的政策,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平台。四

12、是生态环境优势逐步显现。入世以后技 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已成为农产品由口的主要障碍。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冲破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由口的主要途径。我市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发展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有着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五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条 件逐步改善。徽杭高速公路的贯通,以及大交通的格局逐步形 成,拉近了我们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距离,黄山经济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我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丰富的农产品资 源,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加上黄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有利于把更多的农产品打由去,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六是大开放、大发展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在市委、 市

13、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 努力营造发 展环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施“东向发展”战略, 以“三最”目标为统揽,扎实推进“443 ”行动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突由旅游中心,强化工业支撑,必将推动全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的制约。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 源的减少,以及农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紧缺已成为必然趋势。二是投入的制约。国家虽然推由了一系列优农扶农政策,但投入不足仍然是共性问题, 农业外资收缩,各级财政预算内农业投 入增加不快,许多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无力建设,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市场的制约。 市场农业体制

14、不够完善,受制于消费需求、产品质量、价格等各个方面,农产品市场不 大、不宽、不稳的状态将长期存在。从国际市场看,绿色壁垒 造成农产品由口障碍增多, 步履艰难。四是结构的制约。农业 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生,传统的农业结构仍然影响农业结构 的进一步优化,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是体制的制约。一 家一户的小规模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划的矛盾,旧机制与新体制的矛盾, 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发展。六是劳动力素质的制约。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 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现实中,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却外由务工,将严重制约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力 的提高。七是农业生态保护与

15、农业污染矛盾的制约。发展生态安全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然而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源的形成以及大量农药、农膜、化肥的使用,对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八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制约。 农民 比重大,城镇化发展慢,城乡户籍、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农 民工待遇等一些政策性、 体制性的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 统筹 城乡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最大急需破解的难题。二、“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 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 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施“443 ”行动计划为抓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

16、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大力发展县域 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调整所有制关系、 劳动关系和分配关 系,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农村教育、 文化、卫生和基层民主法制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三 最”目标夯实基础。(二)基本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为方向,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科教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集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