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840085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篇一: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发XX82号 银监会 XX9-8-25 第一条 为引导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业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 第三条 商业银行应将声誉风险管理

2、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制定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办法、相关制度和要求,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第四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监控全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二)授权专门部门或团队负责全行声誉风险管理,配备与本行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

3、理资源。 (三)明确本行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确保本行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使全行员工接受相关领域知识培训,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五)培育全行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 第五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制定适用于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办法、相关制度和要求,其内容至少包括: (一)声誉风险排查,定期分析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的发生因素和传导途径。 (二)声誉事件分类分级管理,明确管理权限、职责和报告路径。 (三)声誉事件应急处置,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声誉事件进行情景分析,制定预案,开展演练。 (四)投诉处理监督评估,从

4、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和评估。 (五)信息发布和新闻工作归口管理,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主动接受舆论监督,为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 (六)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七)声誉风险管理内部培训和奖惩。 (八)声誉风险信息管理,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九)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对声誉事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积极稳妥应对声誉事件,其中,对重大声誉事件,相关处置措施至少应包括: (一)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

5、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 (二)指定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专门团队,明确处置权限和职责。 (三)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四)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五)重大声誉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六)及时向其他相关部门报告。 (七)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递交处置及评估报告。 第七条 银行业协会应通过行业自律、维权、协调及宣传等方式维护银行业的良好声誉,指导银行业开展声誉风险管理。 第八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确定相应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 银监会及其派

6、出机构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纳入持续监管框架,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状况作为市场准入的考虑因素。 第十条 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监管中发现商业银行存在声誉风险问题,有权要求商业银行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在重大声誉事件处置中存在严重过失的,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依法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第十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适用本指引。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外资银行分行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

7、十二条 本指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修订。 第十三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声誉风险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维护和提升我行的声誉和形象,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和我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国工商银行并表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风险报告制度有关规定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银行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指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

8、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第三条 本办法中所指声誉风险管理,是指根据声誉风险管理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日常声誉风险管理和对声誉事件的妥善处置,为实现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 (一)预防第一原则。声誉风险管理首先是事前管理,必须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及时准确地识别、评估现有和潜在的各种声誉风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和缓释声誉风险。 (二)积极主动原则。应按照声誉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积极主 1 动地创建、维护、巩固和提升我行的良好声誉。处置声誉事件时应当迅速反应,果断作为,争取主动。 (三)全局利益原则。在管理声誉风险和处置声誉事件时,要

9、从全局利益出发,将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对我行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目标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四)及时报告原则。对于各类声誉事件,各当事机构和员工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行直至总行如实报告,严禁各类拖延和瞒报行为。 (五)全员参与原则。声誉风险管理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全行每个机构、部门和员工都负有维护我行声誉的责任,都应该积极防范声誉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各境内外分行、各直属学院、各直属机构、各内审分局、各控股机构等应当纳入并表范围的所有机构。 第二章 组织架构及相应职责 第六条 董事会是全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承担全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通过其下设风险管理委

10、员会的协助,负责制定与我行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并监督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确保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或我行章程规定的应由董事会承担的其他声誉风险管理职责。 第七条 高级管理层负责领导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审定声誉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操作规程和特别重大声誉事件处置方案,确保声誉风险管 2 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 第八条 总行办公室是全行声誉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声誉风险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我行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拟订声誉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 (二)牵头协

11、调处置全行性的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 (三)牵头组织建立声誉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测、报告和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正常运转。 (四)监测、评估和研究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各种因素,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示风险。 (五)负责全行声誉风险的统计分析工作,汇总和报告各类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 (六)负责全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考核工作,建立声誉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检查、评价全行声誉风险体系运行情况。 (七)负责新闻媒体联络,开展有效外部沟通。 第九条 总行各部门对本部门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声誉风险管理负有直接责任,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严格执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并加强教

12、育培训,确保本部门员工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相关规定。 (二)持续、充分、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与本专业相关的声誉风险,并定期向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报告。 (三)实时监测与本部门业务职责相关的声誉事件并及时向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通报,负责处置涉及本部门业务职责的声誉事件,并积极配合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处置全行性声誉事件。 3 (四)在制定、实施本部门产品或业务政策时,充分考虑声誉风险管理的要求,对(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产品或业务相关政策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进行充分评估,针对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和相应的应对预案通报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

13、其中总行各业务部门在办理新产品立项申请时,将产品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评估情况通报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新产品投产后半年内,应对实际投产产品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声誉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和相应的应对预案通报声誉风险牵头管理部门。 (五)根据识别出的声誉风险因素及时修订、调整和完善相关制度政策,有效控制和缓释声誉风险。 (六)监督和指导本专业声誉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条 各一级(直属)分行、各直属学院、各直属机构、各内审分局、各境外分行、各控股机构在总行统一领导、监督和管理下,负责本辖内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严格执行总行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办法,并并加强教育培训,确保本机构员工

14、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相关规定。 (二)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辖内各部门和下属机构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持续、充分、有效地组织实施声誉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报告工作。 (三)定期向总行报告本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情况,提供有关声誉风险状况的信息。 (四)实时监测声誉事件并及时向总行报告,负责协调处置辖内声誉事件,并积极配合总行处置全行性声誉事件。 第十一条 总行办公室和各一级(直属)分行、各直属机构办公 4 室或综合管理部门作为声誉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须设置专门的声誉风险管理岗位,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专职人员从事声誉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各境外分行和各控股机构应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

15、作,综合分析各声誉风险因素对集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局部、单一的风险进一步蔓延并威胁全行的声誉。凡发生可能涉及全行的声誉风险事项的,应立即报总行。 第三章 声誉风险管理内容 第十三条 要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报告和风险评价等6个方面。 第十四条 声誉风险的识别。声誉风险可能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的任何环节,通常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交叉存在,相互作用。各单位应定期汇总辖内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并将其中可能影响我行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重点关注但不限于以下声誉风险驱动因素: (一)业务、产品运行中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因素。 (二)内部组织机构变化、政策制度变化、财务指标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