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83654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事故井案例分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井下作业工程典型质量事故案例2006.11一、XX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二、XX井油管落井事故三、XX井钻杆落井事故四、XX井通井规卡钻事故五、XX井测井电缆卡钻事故六、XX井分注管串错下事故七、XX井压裂卡钻事故八、XX井解除抽子卡油管落井事故九、XX井油管爆炸事故十、XX井挤水泥固油管事故十一、XX井套铣筒卡钻事故十二、XX井试井钢丝及油管落井事故十三、XX井深井泵衬套落井事故十四、XX井铅模卡钻事故十五、XX井管串喷出地面事故十六、XX井铣锥除垢卡钻事故十七、维修检泵井返工案例剖析XX井活塞通不过封隔器检泵返工案例XX井管式泵倒下返工案例XX井油管漏失返工案例XX井抽油杆被磁化返工案例十八、

2、作业现场着火案例剖析案例一 :XX井静电引起着火案例案例二:XX井清蜡剂着火案例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在历年的井下作业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不同类型的质量事故,给单位整体效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预防类似的事故再 次发生,有必要剖析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总结出相应的 防范措施。本案例搜集整理了陇东油田近三十年来,在井下作业 过程中所发生的 18 个典型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原因分析,提 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今后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减少或杜绝类似 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处井下作业的竟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案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紧密结合陇东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实际,总结了井下作业工程质量事故教训及

3、防范措施;二是每个 事例都具有独立性、代表性;三是对今后井下作业过程中防范类 似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鉴性。一. XX井分求管串卡钻事故一静态资料完井日期:2003年9月27日、人工井底:1926.10m、套补 距:2.5m、套管外径:139.7mm、内径:0 124.26mm、套管深度 1939.90m、水泥返高22.0m。压裂层位长4+5,油层段:1818 1824.8m 1824.81829.9m,射孔段:1821.01825.0m,采用 SYD-102-127弹射孔,孔密32孔/米。XX井分求管串遇卡前后示意图分求示意图遇卡后示意图二事故过程 分求管串卡钻2003 年11月26 日压裂

4、长61层后下入分求钻具,结构为母堵 +油管1根+Y211-114轨封1个+变径接头+中62mm花管1个+油 管191根至井口。母堵深度1840.64m,轨封1830.86m,花管深 1829.10m。抽汲过程中发现液面突然降低,直至无液面,2003年 11月28日,活动管串,起出油管12根,上提第13根管串遇卡, 活动解卡,负荷 200-250-300-350-400-450KN 未解卡,采用水泥车 正、反循环洗井均未畅通,泵压范围18-25MPa。后经倒扣、套铣 等方法处理,打捞完发现花管中有抽汲抽子 1 个和 1 个抽子上接 头。三事故原因分析:1、当解封后下层液体随着压力的释放会携带地层

5、吐出的砂很 快随井筒上升,并上升至封隔器以上,随着起钻具工作的进行, 砂子又会逐渐下沉聚集,当聚集到一定量时环空砂粒沉积于封隔 器上部导致卡钻。2、抽汲过程中对抽子未勤检查,长时间使用造成抽子本体脱 扣而落井。3、解卡时正反洗井均不畅通且泵压高,原因是花管内落有抽 汲抽子及上接头。4、压裂后裂缝未完全闭合,反洗井起到诱喷作用使地层吐砂。 四预防措施 :1、对于分求钻具,为防止井筒中砂子上返,可在起钻具前, 即解封以前,向油管内及环空中灌注活性水至井口,用以平衡地 层压力,达到防止砂子上返造成卡钻事故的发生;2、分层求产时(求上层),轨封位置尽量靠近射孔段下沿, 使轨封上面减少沉砂口袋。3、抽完

6、,进行反洗井工序。4、上起抽汲钻时应该慢提。二、XX井油管落井事故一油井静态资料完井日期:2003年11月22日、井深:1989.0m、人工井 底:1964.0m、水泥返高:246.9m、套管内径:0 124.26mm、套管下 深:1985.93m、套补距:2.80m,最大井斜:19.0度,层位:延9,油 层井段: 1937.6-1946.0m、 厚度 8.4m、 综合解释油层, 1946.0-1950.8m 厚度 4.8m、综合解释油水层,1950.8-1962.9m、厚度12.1 m、综合解释水层。射孔井段1937.6-1939.6m、厚度2.0m。变形油管图片二事故过程及原因分析该井于2

7、003年12月1日搬上试油,12月8日下单上封压裂 管串,当下至封隔器以上第 64 根时管串落井,落井管串为球座+ 62mm外加厚油管4根+长454单上封+水力锚+0 62mm外加厚 油管 64 根。由于该井液面很低,大约在 1600m 左右,落井油管由 于受重力加速度及反弹力的影响油管弯曲变形严重(详见图片), 经五个多月的打捞,捞出油管 53 根。三、防范措施 造成油管落井的原因一是用液压钳上扣时油管偏扣,二是公 扣磨损、锥度变化,三是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1、液压钳下钻操作时要用对扣器,人工先用管钳上 2-3 扣后 再用液压钳上扣,禁止慢档冲击,卸扣后空转小于 1圈;油管推荐上扣扭矩表

8、外径(mm)内径 (mm)钢级上扣力矩(Nm)非加厚加厚最佳最小最大最佳最小最大60.3mm50.3mmJ-5510007501250180013502250N-8014001050175025001850310073.02mm62.0mmJ-55145011001800230017002850N-8020501500255032002400400088.9mm76mmJ-55205015002550315023503950N-80285021503600445033005550101.6mm88.6mmJ-55170013002150355026504450N-802400180030006

9、300475079002、液压钳起下管串时严格按其操作规程作业:压力调至6-8MPa、对于0 62mm、J-55钢级的非加厚油管扭矩1450-180Nm; 对于0 62mm、J-55钢级外加厚油管扭矩1700-2850Nm,附油管 上扣扭矩表。三、XX井钻杆落井事故一油井静态资料完井日期:003年7月5日、完钻井深:2323.0m、人工井底:2285.0m、 水泥返高:825.0m、套管内径:124.26mm、油套下深(防腐):1143.54m、 钢级J55X139. 7X7.72、油套下深(裸管):2311.38m、钢级J55 X139. 7 X7.72二上修原因 该井是一口采油井,于200

10、3年6月21日开钻,7月5日完钻,完钻井深2323.0m (项目组确定井深为2314.0m)。9月8日压裂施工后,下分求钻具时在751.53m遇阻,下通井钻时在751.53m遇 阻,750.39m处印痕异常,证明该井在试油施工过程中井筒发生变 化,本次上修主要是证实套管的技术状况以对症处理。三事故过程及原因分析该井于2003年10月29日上修,先起出上部75根X 734.49m 套管后,又下入73mm反扣钻杆下带 2捞矛准备倒出下部第 一根套管,当下完78 根钻杆欲旋转钻具打捞时发现管串落井。打 捞过程证实钻杆两处脱扣,第一处捞矛以上第三根钻杆处、落物 在套管外面;第二处在由下而上第44根钻杆

11、处,钻杆全部落入井 底,后分二次打捞完毕。落物状况见示意图。造成该井钻杆落井的原因分析为:(1)底钳未打好致使管串转动松扣落井;(2)在下钻时钻杆公扣台阶处缠了麻绳使丝扣上不紧而造成 钻杆落井。四、防范措施1、初始下钻时一定要打好底钳;2、下入井内的钻杆均用标准丝扣油涂抹,禁止缠麻绳;3、新钻杆在地面连续上卸三次扣再下入井内,防止粘扣,并 用大钳上紧。四、xx井通井规卡钻事故一、基本数据人工井底 1777.5m,射孔段 1696.01702.0m, 1711.01712.5m 二、事故过程XX井实施隔米作业,起出原井管串后,下e 114mm通井规 至1542.57m时遇卡,活动解卡无效;水泥车

12、正冲砂解卡憋压30MPa 循环不通。上提360KN解卡仍无效;最后用爆破切割油管后才得 以下泵完井。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1、未按井下作业操作规程中大直径工具下井时限速的要 求施工;2、通井规在其“肩膀”处无水眼,致使水泥车憋压循环不通。 四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井下作业操作规程大直径工具下井时限速要求, 即通井规下放速度应控制在10-20m/min,特别快到射孔段、变形 位置或预定位置以上100m时要缓慢下放。五、XX井测井电缆卡钻事故一、油井基本简况XX井为一口生产井,1985年12月28日投产,人工井底: 1445.87m,生产层位丫10(1.2)层,日产液19.85m3,日产油16.4

13、2t, 含水1.5%,生产至1994年9月,日产液21.08,日产油4.25t, 含水76.0%,动液面810 m,累计产油25942 t。二、落物的形成:1、测井执行环空测井任务时,当找水仪(外径25 mm,长XX撷井电缆卡钻事故2.3m)下至800m处遇阻,上提电缆(外径:e 8 mm,长800m) 断,后来在检泵作业时起油管过程中遇卡,经活动起出油管时第 8 根从公扣处断掉。2、进行打捞解卡时,倒出 52 根油管,接着下外钩试抓电缆 的过程中突然遇阻,上提至第5根时遇卡,卡点142.90m后通过 旋转、活动、循环、碱处理(井内结硫酸盐垢)、上拔、下砸、倒 扣等措施,共起出钻杆7 根后卡死

14、。3、本次上修前,另有一支修井队下公锥 +正扣钻杆进行造扣 打捞,结果造成公锥与正扣钻杆不能脱手, 造成该井多次、多级、 多类型落物且遇卡的复杂情况,当时被人们定为“死井”。井下落物先后有:1、测井电缆880m (外径e 8mm)和一台找水仪(长2.30 m, 外径e 25mm)。2、母堵(e 89 mm)X0.08m+e 62 mm 尾管 X 1 根 X8.91m+ e 62 mm 花管 X1 根 X1.03 m+e 62 mm 尾管 X1 根 X8.97m+e 62 mm 接泵短节 X1 根 X 0.20m+e 44mm 泵 X 3.68 m+e 62 mm 油管X59根。3、外钩(e 6

15、2mm)X0.86m+反扣钻杆(e 73 mm)X根。4、2/钻杆下带公锥一个。8具体井下落物如图所示后来由修井队再次对该井进行修复,经过活动解卡、倒扣打 捞、下内外钩、下正反捞矛、套铣筒、卡瓦捞筒等十八道工序。三、事故发生原因:1、采用外钩打捞电缆时,下入过深,并且外钩上部没附带盖帽,故电缆线上窜,缠绕外钩上部太多,造成第三次落物;2、选择公锥打捞外钩时没有考虑到能否脱手,故而造成第四 次落物。四、防范措施:1、打捞绳类落物时,工具上部要有挡环,其厚度小于20mm,外径小于套管内径6mm,且一定要采用慢下,逐步加深 上提试捞;2、选择打捞工具要考虑脱手和再打捞;3、对打捞管柱总的要求是:下得去,抓得牢,脱得开,起 得出。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