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83463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地理学生物与环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地球表层的生物群生物地理学研究内容:1、地球上生物群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2、生物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分布区和生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变;4、岛屿生物种的拓殖与灭绝等。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目的林奈 1778年自然系统建立的双名法为国际规定的物种命名法亚历山大洪堡 植物地理学奠基人,1807年,植物地理学知识为第一部植物地理学专著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在生物科学中确立了进化论思想。亚历山大洪堡 植物地理学奠基人,1807年

2、,植物地理学知识为第一部植物地理学专著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在生物科学中确立了进化论思想。B.B.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性”学说被确立;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环境一般可分为 大环境 和 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由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等大范围因素所决定的。小环境是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2、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分为两大类 6 大基本类型:非生物因

3、子:(1) 气候因子:光、温度、 降水、风等(2)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3)地形因子: 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生物因子:(1)、植物因子:植物之 间的机械作业:共生、寄生、附生等(2)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3) 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3、耐性定律: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既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最小因子法则: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4、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度。生态幅度较宽称为宽生态幅种,生态幅度较窄成为狭生态幅种。5、趋同进化:生物亲缘关

4、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趋异进化: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6、生态因子的作用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2)主导因子的作用或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并非等同。(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4) 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 :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都各具有重要性,缺一不可,不能有另外一个因子来替

5、代但局部是能补偿的(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行为的适应:植物落叶,鳞茎、球茎、根茎的越冬,动物冬眠,夏眠和迁移形态的适应:旗形树冠,垫状植物,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生理的适应:趋同进化:沙漠中不同植物出现相似外部形态趋异进化:被子植物分化种类多,各种生活环境下沿着不同适应途径进化。8、由于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不同,可分为哪几类?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健壮,在弱光条件下发育不良的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多生长在旷野,路边。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一般枝叶浓密,透光度小,多生长在密林下及

6、潮湿背阴的地方。耐荫性植物:较强阳光下发育良好,但也能忍受一定的荫蔽条件。可在阳地生长,也可在阴地生长。9、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哪几类?长日照植物:每日按光照时数在14-17h以上才能形成花芽,但光照时间愈长,开花愈早。温带和寒温带地区的植物多为长日照植物。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短日照植物引种到长日照条件下: 推迟开花或不开花。将长日照植物引种到南方短日照条件下: 推迟开花或不开花。短日照植物:每天日照8-12h才能形成花芽,在一定范围内,暗期愈长,开花愈早。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早春或秋季开花的植物多为此类l 中间型植物: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其他生态条件适宜,在不同长短的日照下

7、就能开花。蒲公英,番茄,黄瓜,番薯等。10、根据沉没在水中的程度,水生植物可划分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挺水。10、地形对生物的主要影响l 大地形改变大的气候条件,影响全球性基本生物群的组成与分布山体的海拔高度达到一定限度,生物群会产生明显的垂直带性变化气候条件优越的山区,物种随山体高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地貌部位也影响生物群的组成与分布微地形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较大,某些动物的活动,也建成特殊微地形坡向对生物群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南北坡的辐射温度与湿度有明显差异坡向对动物的生活和分布有一定影响,鸟类都在山的阳坡或坡麓、沟谷一带营巢和栖息11、 熊虫:干燥状态或环境恶化时,身体会缩成圆桶形自动脱水静静地忍

8、耐蛰伏(隐生现象),形成干燥小樽,是对高温的生态适应。12、 生物与土壤13、 水对生物的意义14、 动物的食性15、 植物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第二章 生物群落1、基本概念(1)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2) 种群:在自然界,每一物种由许多个体组成,并占有一定空间,形成许多大小不等个体群,人们把占一定空间的某物种的个体群叫种群。种群的集合体叫群落。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有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3

9、)、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 优势种4)、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每一个生物群落都具有自己的结构。群落中各个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物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5)、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 群落与其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具有一定的动态结构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有它的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败与灭亡的阶段。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每一个生物群落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3、植物群落调查方法:逐步扩大样地法(最小面积法)通过逐步扩大样地法所

10、得的数据,可绘制成种类面积曲线图。样地: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动物群落调查方法:随机取样法。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比较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灌丛、草原。4、群落的数量状况:(1)多度(abundance): 指某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2)盖度,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投影盖度:指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基部盖度: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3)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IV) = 相对密度十相对频度

11、十相对优势度(4)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通常指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的物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5)乔木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有最大的盖度和最大的生物量。5、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1)种的数目和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度,也称为群落的异质

12、性。6、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包括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均匀度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辛普森多样性指数7、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成层性(现象)成层现象主要是由 光 水分条件决定的分为:地上成层和地下成层森林群落的地上部分一般可以划分出4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层间植物:附生、寄生、藤本等生长型的植物,它们依附于各种植物体上往往在整个群落的垂直空

13、间内都有分布,因而被称为层间植物或层外植物。水平结构指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镶嵌性 ,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生物的分布习性、对环境的选择 和种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镶嵌性:两个层片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称之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8、 生物群落的生态光照温度水分8、群落的形成原生裸地:(primary barren)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原来生长过植物,但被彻底的消灭了,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次生裸地:(secondary barren)裸地的成因:地形变迁、气象

14、现象、生物作用、人类影响9、群落的形成过程:侵移 植物生活的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该物种的生境。传播体的可动性传播因子地形条件定居:先锋种。 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阶段的过程。竞争:先锋群落。 随着定居植物的不断繁殖和新种的不断侵入,裸地空间逐渐减少,植物之间发生竞争,对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保存下来,形成先锋植物群落。10、群落的动态: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演替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在不同的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常具有明显的变动,但这种变动仅限于群落内部,不产生群落更替的现象,也称为波动(fluctuation)年际变化原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 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 人为活

15、动的影响。11、演替:演替(succession)是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它是生物群落动态中最重要的特征。在一个地点最早出现的演替系列群落叫先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与环境处于平衡稳定状态的生物群落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的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原因:环境条件的变化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活动性群落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群落种类组成中,新的分类单位(如种、亚种、变种)或新的生态型的发生.人类活动演替的终点顶极群落12、演替顶级学说:单元顶极学说Mono-climax(F.E.Clements,1916)多元顶极学说Poly-climax(A.G.Tansley,1954)顶极格局学说(顶级群落配置说)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R.H.Whittak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