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834254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河岸线与河滩修复的工程技术岸线与河滩湿地的修复以生态型堤岸为主,减少防洪等水利工程 设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持水域与陆地生态系统过渡的连续性 和可渗透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完善,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恢复。1、生态堤岸的类型生态堤岸不仅指拥有茂密植被的自然河岸,还包括具有一定工程 结构的的自然人工堤岸。根据人工干扰程度与结构材料所占的比重,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自然原型堤岸:运用自然物质形成坡度较缓的水系护岸,按土 壤自然安息角进行放坡,并按每层厚250300mm逐层夯实,面层种 植植被或铺设细砂、卵石,形成草坡、沙滩或卵石滩,利用植被的发 达根系来稳固堤岸

2、,增加其抗冲刷、保护河堤的能力。自然原型堤岸建设中,河滩坡度、材料和植被群落的组建是技术 核心。在操作时,需要考虑水深、流速、水位变化、河床材料等影响 因素,根据水生生境的进化过程和演替规律,构建由沙石滩沉水植 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陆生植物等组成的相互竞争、 相互依存的多姿多彩的河岸生境和层次。(2) 自然型堤岸:不仅仅依靠植物护岸,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 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 (设有 鱼巢)等护底。或者在护岸植被成型以前,利用自然可降解材料护岸, 保证植物在长成前不受水流侵蚀。自然型堤岸工程设计一般都较为隐 蔽,或在水下,或埋于种植土中,表面和自然原

3、型堤岸无很大差别。 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 护岸。自然性堤岸还可以试验性的采用一些自然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 椰壳、黄麻、稻草等。在堤岸植被成型以前可以防洪护堤,当植被长 成并可以护堤时,这些材料已经降解,回归自然了。废弃物的回收利 用也可以成为自然性堤岸的材料,如一些拆迁后的建筑垃圾可以填进 石笼,也可以成为护堤的主要材料;还可以将废弃的轮胎应用于堤岸 中。(3) 生态结构型堤岸:为确保一些河段较大的抗洪能力,利用一些 钢筋混凝土、耐水圆木、金属框架等材料为河堤主要构件,结合一些水 生植物护堤。主要采用的有混凝土构件护堤,利用预制的混凝土构件 建造河堤,在

4、构件内种植水生植物,使堤岸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以上三种生态堤岸类型,每种类型根据其材料的特性,都有其独 特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要因地制宜,与护岸植物配制相结合,以当 地材料为主,以自然生态的理念与技术进行护岸的生态修复与重建。2、生态堤岸的主要模式(1) 自然原型堤岸自然原型堤岸以自然河流堤岸形态为原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 础上,努力创造出具有丰富自然的水边环境。一般应用于水流较缓的 河段,如郊区乡村、冲积平原、河漫滩等河段。需要河流自然曲折的 状态,增加水岸线长度,并可以根据不同物种需要将河岸改造成平缓 型、陡峭型、泥泞型等多种类型。关于河道恢复的措施是多样化的, 主要有重建深潭和浅滩、恢复被

5、裁弯取直的河段、束窄过宽的河槽、 拆除混凝土堤岸等。在河道的不同形态处可以设计不同的植被景观,如河道的凸岸, 可以设计成水上森林的形式;在凹岸,可以形成水草密布的水湾形式; 河中孤岛,可形成水上森林等。河道的凹凸曲折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植 物提供了多种生存环境,并创造出多样的景观。瓯江流域自然原型堤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A、枫杨、银叶柳河湾在河湾、季节性河道等湿地内,以枫杨、银叶柳、南川柳等为基 调,通过浮叶植物直立水生植物乔灌密林的配植,形成直立水生 植物群落从岸上一直延伸至水中、物种丰富、自然野趣的河岸形态, 对水中污染物的沉淀、吸附、转化有较强的效果。主要适用场所:有圩内侧的河滩湿地,静水

6、或水流缓慢的水湾。主要使用的植物种类岸边林:银叶柳、枫杨、南川柳、乌桕、榆、鸡爪槭、柞木、樱 花等直立水生植物:黄菖蒲、燕子花、香蒲、菖蒲、灯心草等 浮叶植物:荇菜、睡莲、金银莲花等氏南川柳、枫杨堤以耐水、喜水、成活率高的自然状态的南川柳、枫杨林为特色, 种植于河流两岸。种植柳树是河流治理法中最一般,最常用的方法, 成活后的柳树根部舒展且致密能压稳河岸,保护河岸的能力强,交错 的根系又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境。南川柳、枫杨下以自然草地、 灌丛为宜。主要适用场所:乡村冲积平原河段防洪固堤主要使用植物种类:岸边林:南川柳、枫杨、南川柳、银叶柳、榔榆、榆、杞柳等水生植物:莎草、水蓼、两栖蓼、千屈菜

7、等C、斑茅、白芒河滩在自然裸露的河滩和采砂后的沙石滩,从瓯江其他河段移植植株 或取来含有植被及昆虫种子的表土,促进斑茅、白芒等群落的发育, 改善河滩土质,形成大片野趣的荒草滩,为鸟类提供自然的生境,但 要控制范围,以免造成水面萎缩,影响行洪断面。主要适用场所:采砂后的河岸、水流较缓的圩滩水边主要使用的植物种类:岸边林:斑茅、白芒、毛竹等D、马尾松、香樟树林在河漫滩高处,常保留有自然的马尾松、香樟、榕树等水边疏林, 树木干型苍老,有岁月感,林下形成开敞通透的空间。可遍植二月兰、 筋骨草等耐荫草花,水边以千屈菜作为过渡,形成天然的林下花地。部分地区设置亲水平台、座凳等少量游憩设施,为垂钓、散步等活

8、动 提供了幽静的场所。主要适用场所:琵琶圩、红圩、腊口、船寮、温溪等地势较高、现状条件好的河 段主要使用植物种类:乔木:马尾松、香樟、乌桕、榕树等 地被:二月兰、紫云英、千屈菜、鸭趾草、蝴蝶花等E、滨水竹林在河流峡谷地势陡峭的崖状河岸滨水处,受水流影响,立地条件 差,其他乔木难以生长,多生长有毛竹、温州水竹等竹林,起到固土 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岸边水生植物可结合置石布置,既护坡, 又增加景观价值。主要适用场所:山体或道路崖状河岸的滨水河段主要使用植物种类:岸边林:毛竹、温州水竹水生植物:水蓼等F、水上森林特征:在河道中的沙洲,以银叶柳、枫杨类自然野趣的树种为主,部分 林缘线伸入水中,形成

9、水上森林景观。由于林缘线逼近水面,可形成 清晰的倒影,林下草花地被,野趣又不乏缤纷烂漫,大片种植形成的 季相色彩效果强烈。部分枫杨和银叶柳在水中形成膝生根,景观独特, 又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境,同时交错的根系能起到保持水土功 效。主要适用场所:河流中心的沉积沙洲、有圩岛的内侧河道或河道凸处,有一定开 阔水面主要使用的植物种类:乔木:枫杨、银叶柳、南川柳、水杉、池杉、落羽杉等耐水植被 地被:斑茅、白芒等(2) 自然型堤岸 自然型堤岸是在自然原型堤岸的基础上,加进一些人工护岸措施, 如天然石块、石笼、木桩以及一些自然可降解材料等,使堤岸更巩固。 自然型堤岸的主角还是植物,除了暗藏的工程设施,其

10、植物配置可参 考自然原型堤岸模式。在局部河段,其水流流速较大、堤岸较高或原有混凝土堤岸拆除 后还无法马上恢复成自然堤岸的,需要一定的工程设施保证堤岸植被 的正常生长。这种堤岸构造需要生态和工程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自然型堤岸的设计能用便捷的材料,减少工程量和投资;植物配 置方面采用对自然植被的模拟,丰富植物种类;使工程结构与植物、 生物更紧密融合。瓯江流域自然型堤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A、石笼护岸石笼做法是将碎石、块石、甚至是建筑垃圾填料装入金属笼或工 程塑料笼内,和野草结合创造粗犷的大地景观,有很强的防洪护堤功 能。多孔隙的结构使堤岸具有了“可渗透性”,并为大量的植物、无 脊椎动物和脊椎动

11、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场所。同时也是许多 水生、陆生生物某个生活阶段的停留处。石笼护岸主要适用于小梅、查田等乡镇的防洪设施及一些顶冲河 段的护岸B木桩护岸木桩护岸是一种传统的护岸模式,古水利工程很早就有采用柳树 桩固堤护岸了,最近已经在园林绿地中广泛的运用。根据瓯江现状植 被群落特点,护岸树桩以当地的枫杨、香樟、松木等树木为主,木桩 应处于常水位以下,在水位涨落频繁区应减少使用。木桩取材于自然, 符合生态的要求,施工又极为简便,景观效果好。C、土袋护岸将种植土装入编织袋,目前普遍用于抗洪紧急措施中,是一种及 其灵活的护岸方法。结合生态要求,可以使用不同材质、不同孔隙的 编织带,在袋内的种植

12、土里预播植物种子,可加快生态堤岸的成型速 度。D、原生纤维材料护岸是生物工程技术的一种,利用原生纤维材料的自然可降解性,在 护坡植被成型以前,来保护岸坡,保证护坡植物的生长。当这些材料 降解时,护坡植被应该已经形成坚固的根系了,而原生物质降解,并 回归自然,也为植被提供了养分。可利用的原生纤维植被有黄麻、椰壳、稻草等自然原生物质。E、废弃材料护岸生态河流岸线的建设,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材料,在护坡材料的选 择上做一些尝试、探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有将回收的废弃轮 胎应用于护岸建设的成功案例。(3) 生态结构型堤岸 为确保某些河流较大的抗洪力度,需要加大结构的比重。在结构 的基础上,加入生态元素,改善原沟渠堤岸的生态条件。目前运用较 多的,是混凝土预制构件护岸,现在在这方面研究较多,也成功实践 了多条河流。对水位变化和径流大的主要河段,可考虑阶梯式结构护岸。这种 护岸模式以安全为主要考虑因素,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考虑部 分生态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