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83369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数学公开课的反思我们学校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能手 ,每学期都要安排上公开课 ,作为数学教师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每次听课之后我都会将别人的得失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一节公开课:一、反思教师是否是主导 ,学生是否是主体叶澜教授有一段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生成的精辟论述:“教学在互动中生成 ,在沟通中推进。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 ,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作教学对象 ,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 ,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方案的执行 ,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

2、用的过程。也就是说 ,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 ,有时甚至是错误想法 ,这些都是珍贵材料。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 ,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 ,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更可以在此根底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教学的珍贵资料 ,以资研究和共享。二、反思是否到达三维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 ,要特别注意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 ,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开展来讲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适用性更广 ,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 ,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 ,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 ,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三、反思教学是否只注重形式“合作、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流于“

4、形式的讨论。课堂看似积极、活泼 ,实那么是乱成一团 ,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上课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 ,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 ,答复下列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 ,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忆、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 ,并对症下药 ,才能找出改良策略。四、反思是否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 ,成功的教育者 ,必须根

5、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因类施教。成功的课堂教学 ,应让根底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 ,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 ,让学困生“吃得了、不落伍。因此 ,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 ,无论是问题的设置 ,还是释疑解惑 ,均应尽可能地“为了一切学生。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促进全体学生的开展。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助于我们促进个人和集体备课中的学情分析 ,有助于我们提优、扶中、补差的真正落实和改良 ,有助于我们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五、反思是否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 ,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在教学过程中 ,就应适中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

7、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8、?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思之那么活 ,思活那么深 ,思深那么透 ,思透那么新 ,思新那么进。反思别人的教学行为 ,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 ,提升自我开展能力 ,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