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学习指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83187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学习指南(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匮要略学习指南绪论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1金匮要略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成就贡献。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经典专著,它有机地整合了 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是临床诊治杂病思维方法学专著。其以内科学为主, 包括妇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营养学、药物学等方面内容。原著以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 断、预防和治疗,这也是其基本论点。不仅对中医方剂学和临床医学发展起重要 的推动作用,且充实完善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使中医基础理论、方药学、临床 医学三位一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2金匮要略治法及治则、制方理论及

2、用药特点。治法丰富。汗吐下清温消补和诸法完备,且法中有法。治则:(1)治未病。(2)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3)调衡阴阳。(4)先后缓急治则。(5)因势 利导。(6)审因论治。根据疾病的证结所在而对因治疗。组方用药特点:(1)一 药多用。(2)专病用专药。(3)配伍严谨。(4)善用药对。(5)根据脏腑特性及 病证特点用药。(6)注意用量。(7)处方用药灵活,随证化裁。(8)善于用利远 弊,去性取用。难点:1金匮要略脉学特点。全书大多以“病脉证并治”标明篇名,提示临床诊治疾病要脉证合参,其论 述脉象条文145 条,诊脉部位除寸口诊法外,还有趺阳诊法和少阴诊法。且根据 脉学广泛用来诊断疾病、推测

3、病因、确定病位、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 1疾病发病的基本原理、预防及论治原则。 预防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若人体的 正气不足,则易感受外界致病因素而发病。疾病的预防,首先要内养正气,外慎 邪气,具体措施有:节制房事,勿令竭乏;饮食有节,避免偏嗜;避免邪风、虫 兽、外伤及触犯王法所伤。一旦发病,应及早治疗,采用导引、吐纳、针灸等方 法,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由浅入深,由轻变重。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未病 先防和已病早治、已病防传。论治原则:(1)表里同病以里虚寒证为重,以急者先治为原则。(2)痼疾加 卒病当先治卒病

4、而后治痼疾。(3)杂病当审因论治的原则。(4)根据五脏喜恶进 行治疗和护理的原则。2病邪致病的三种途径、五邪中人的规律。 对于疾病的病因,张仲景认为归纳起来,主要发病途径有三条:“一者,经 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 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 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 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 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 以类相从之共

5、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 泥。难点:1治未病的含义及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治未病”的含义包括:(1)未病防病,(2)已病防传,(3)有病早治。而第 1 条原文主要指治疗未病脏腑,目的在于 截断疾病的传变途径,预防疾病的发展和蔓延。具体包括已病防传和虚实异治两 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紧密联系。素问玉 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说明疾病在 人体中的传变往往按五脏乘克的规律,一脏有病,会影响到其所克之脏,但还应 注意虚证与实证的传变规律有不同。根据疾病在脏腑间的传变规律,上工除治疗

6、 已病的脏腑外,还应调治未病的脏腑,虚实异治,使之正气充足,抗邪有力,才 能防止疾病的传变,促进机体痊愈。原文以肝病实脾为例,说明“治未病”的具体运用。提出:“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的肝病传脾,是指在肝实脾虚的情况下, 肝病可能传变到脾。因此,必须依据“治未病”的原则预防疾病的传变,对肝实 脾虚证,医生在治疗肝脏的同时,应注意调补脾脏,这样就可以防止肝病传脾。 否则,“不解实脾,惟治肝”的结果是肝病未愈,脾病又起,导致病情发展、蔓 延。如脾气不虚,则不需实脾,故云:“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所以对“治 未病”中“肝病实脾”的原则,临床应用还应灵活掌握。2对“诸病

7、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的理解和临床运用。“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这句话,体现了金匮审因 论治的治疗法则。“所得”是所合、所依附的意思,指与病邪相结合的意思。病 邪入脏在里,痼结不解,多与体内痰、水、瘀血、宿食等有形实邪相结合,治疗 时当审因论治,攻逐其有形实邪,使无形之邪失去依附,则病易痊愈。例如,渴 而小便不利,审其因为热与水结而伤阴,当用猪苓汤育阴利水,使水去而热除阴 复,渴亦随之而解。它证可以此类推,如热与食结用大、小承气汤。另以唐宗海 为代表的医家认为“得”者,合也。古训相“得”为相合,五脏各有所合,即脏 有病者,当随其所合之腑而攻治。如肾与膀胱相合,肾病则治

8、其膀胱。这种“脏 病取腑”的治法已在临床应用,有实践指导意义。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1痉病的辨证施治。痉病为邪伤筋脉,津液不足或耗伤,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故其预后与津液受伤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仲景对外感痉病的病因认识是由失治或误治所致,故外感 痉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急重病,故在治疗上,应急则治其标,用汗、下法是为病因 疗法。仲景以栝蒌根、葛根两药启示我们必须重视津液的保护,以使病人保留生 机。本篇从脉象上推论有以下几种情况,即脉沉而细者、有炙疮者、脉伏弦者等, 均为正虚邪盛,病情进展,为难治,预后不佳。2湿病的治法及其证治。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

9、内湿 宜用利小便法,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1)头中寒湿的证治。辨证要点:鼻塞而烦为主症,头痛,身疼发热,面 黄而喘,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因病机:寒湿在头中,湿留鼻窍。 治法:内药鼻中(即搐鼻法)。宣泄寒湿,通利肺气。方药:(瓜蒂散或辛夷散)。(2)寒湿在表的证治。辨证要点:身烦疼兼无汗等表实证。病因病机:寒 湿之邪痹阻于肌肉关节,阳气不通,不通则痛。治法: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方 药:麻黄加术汤。(3)风湿在表的成因和证治。辨证要点: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病 因病机: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风湿在表有化热化燥倾向。治法:轻清宣 化,解表祛湿。方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4)风

10、湿兼表虚的证治。辨证要点: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病因病机: 风湿在表,表虚卫气不固。治法:益气固表,祛风除湿。方药:防己黄芪汤。(5)在表兼表阳虚的证治。辨证要点: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者。病因病机:风湿在表兼表阳虚,且风邪重于湿邪,痹着肌表,经 脉不利。治法: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方药:桂枝附子汤。(6)风湿表里阳虚的证治。辨证要点: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 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病因病机:风湿表里 阳气俱虚,风湿并重,已由肌表侵入关节,病情转剧。治法:温经扶阳,祛风除 湿。方药:甘草附子汤。难点:1痉病的发病机理。痉病为邪伤筋脉,津

11、液不足或耗伤,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故其预后与津液受 伤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仲景对外感痉病的病因认识是由失治或误治所致,故外感 痉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急重病,故在治疗上,应急则治其标,用汗、下法是为病因 疗法。仲景以栝蒌根、葛根两药启示我们必须重视津液的保护,以使病人保留生 机。本篇从脉象上推论有以下几种情况,即脉沉而细者、有炙疮者、脉伏弦者等, 均为正虚邪盛,病情进展,为难治,预后不佳。2风湿化热的病机与治法、方药配伍。本证的病因,强调外因由“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感受风湿所致。病机 为风湿在表,有化热、化燥倾向。法当发汗祛湿,轻清宣化。方药:麻黄杏仁薏 苡甘草汤。药物配伍:选麻黄汤为基础方,但因本

12、证风湿有化热、化燥趋势,故 去桂枝,而加用性微寒、味甘淡的薏苡仁,既可清热又能渗湿,且使本方不再有 麻黄汤峻剂的辛温发散之力,而变为辛凉清宣之法。方中麻黄、杏仁能散、能行, 阳气宣通,湿邪得祛。并在剂量上,麻黄仅用半两,杏仁十个。炙甘草调和诸药。 可见,药虽四味,配伍甚为精当。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1百合病的脉证、病因病机与证治。脉证:一是心神不宁引起的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等异常; 二是常见阴虚内热证引起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百合病的病因多由热病之后、 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所 以在治疗上既要养心肺之阴而清

13、热,又不宜滋腻过度以伤气。证治:百合病本证, 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阴清热;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清热利尿、和胃降逆;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养阴益胃和 中。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或栝蒌牡蛎散内外同治;变发热者,用百合滑石散滋阴 清热利尿。2狐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证治。狐惑病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 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 白等症。治法是清热解毒除湿,狐惑病发病未久,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 化湿、安中解毒;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狐惑病酿 脓者

14、,用赤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3阴阳毒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证治。病因病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阳毒:热毒壅盛于血分;阴毒:毒滞血凝。 临床表现:阳毒是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是面目青,身痛如被 杖,咽喉痛。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剂:阳毒用升麻鳖甲汤,阴毒用升 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难点:1百合病的病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是对百合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人身之血脉,分之为 百脉,合之为一宗,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朝百脉,故心肺为人体百脉之主 管和统辖,“一宗”实际上就是指心肺。若心肺功能正常,则气血通畅,百脉调 和;若心肺阴虚内热,则气血失调而百脉受累

15、,症状百出,形成百合病。2百合病和狐惑病的命名。百合病命名有三种说法:一是以药物命名说,以魏荔彤为代表,认为百合病 是以百合为主药而命名;二是以病机命名说,以尤怡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 脉一宗,悉致其病”的病机高度概括而命名;三是以病证命名说,以黄坤载为代 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病之合,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而命名。狐惑病名有两层涵义:一是从症状命名,症状变化多端,犹如狐之出没无常, 令人狐疑惑乱;二是从病因命名,病因感染虫毒所致,且字篆文似惑,故有狐病 之说。3阴阳毒的分类特点。阴阳毒病与感染疫毒有关,以发斑(发热)和咽喉痛为主症。根据其斑疹的 鲜明与隐晦分为阳毒与阴毒,阳毒的特点为面赤斑斑如

16、锦纹,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的特点为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1. 中风、历节病的概念和病因病机。中风病为以猝然昏仆,或未经昏仆,即出现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 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经络痹阻不通而致。历节病为以遍历关节疼痛肿大变形,活动受限,僵硬为主症的疾病。系内 外合邪致病,以肝肾气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外袭为诱因。尚有气血不足,外 邪内侵,伤及血脉,浸淫筋骨,流注关节,阻碍气血运行,以致经脉痹阻,邪正 相搏。2. 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与机理。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是因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所致。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是因血气不运行于肢体所致。邪入于腑,即不识人;是因痰浊蒙蔽清窍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