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824281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2012全国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案: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2012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3、(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

4、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2012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

5、公形象。(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8请简要分析这首

6、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此种题型应首先确定人物形象在哪些语句中有所体现。此题中诗人的形象充分展现在诗歌的每句中。首句是谈诗人在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里的心理感受,春寒依旧,但眼中只有春日胜景;第二句是写诗人观景的背景,立于春风荡漾之中、夕阳残照之时;第三句写到诗人独到的审美视角,在万紫千红的初春自己唯独钟情于那晴日夕阳下的东山雪景;最后一句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画出那片醉人的景象。据此可知,本首诗处处都有诗人之影。接着,我们就应该来概括诗中之人的形象特点。很明显,此人钟情于山水、醉心于自然、心境悠闲豁达。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

7、处。(4分)解析:这是一道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炼字题型。首先明确所炼之字的特征。“软”字是形容词,它是人们对外在物的一种触觉感受体验。此处把它来形容红光(红光结合第二句句便知是夕阳金色的余晖),显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涌”字是动词,它常常用来摹写潮水翻腾不息的姿态。此处把它来写银山(银山结合上一句便知是东山上的雪),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在整合答案时,理应按照二词的妙处分别作答。每一要点中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概括手法,下部分谈艺术效果。(2012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

8、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参考答案: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参考答案: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2012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

9、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

10、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2012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

11、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案:“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案: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

12、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2012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

13、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

14、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

15、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答案: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